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別人在用藝術賺錢,而你還在為藝術消費?

別人在用藝術賺錢,而你還在為藝術消費?

藝術市場大趨勢(修訂版)

藝術市場一線人員及專家學者

深度解讀藝術市場大趨勢

何建華

陳志強 主編

作為文化產業一大板塊的藝術及藝術品市場,在滿足人民群眾物質、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到一張郵票和一枚錢幣,大到一幅中國畫和一座雕塑,在收藏過程中,人們細細把玩和傾情觀賞,無不給大家帶來心情愉悅和精神享受,藝術品收藏成為富起來的中國社會的一個獨特現象,值得好好研究。

目錄

藝術品:講好中國故事的責任擔當——編者的話

新時代加快推進藝術品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思考/榮躍明

2017年春拍全國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述評/趙榆、余錦生

藝術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可能取向/西沐

中國藝術金融發展概況/西沐

中國油畫市場30年交易邏輯/馬學東

精神消費時代下的創新金融服務/范勇

讓慈善信託擁抱文化藝術/黃雋

內地藝術品市場的未來趨勢/季濤

與藝術品拍賣場形影不離的心理學/季濤

錢君匋書畫印收藏的文化自覺/章利國

再談藝術家的市場價位與「包裝」/章利國

中國的消費升級與藝術社交媒體的發展前景——基於在藝APP的運營實踐與思考/謝曉冬

實踐與創新:藝術財富管理的平台化及機構化發展/張正霖

可品可賞、可藏可投——民國「四溥」的藝術及市場前景/朱浩雲

風起雲湧,勢在必得——香港已成為大陸拍賣行的必爭之地/朱浩雲

呼喚高端藝術品收藏沙龍/趙榆

繁榮下的隱憂——簡述中國藝術市場繁榮發展背後存在的問題/湯勝天

如何在收藏中找尋快樂/徐政夫

中國企業的藝術贊助和藝術收藏/趙力

藝術品價格指數述論/胡志祥、歐陽麗莎

文物藝術品收藏、交易及其金融服務的障礙與突破/陸建松

中國藝術品金融化的發展及其反思/馬健

中國藝術品金融解決方案/徐翠耘

中國文化金融之路的探索與實踐/壽光武

藝術品評估體系的構建是藝術金融發展的核心/孔達達

「互聯網 」與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趙涌

危險管理——藝術品收藏、展示與管理的風險防範/孫貴珍、施珺

藝術品:講好中國故事的責任擔當

編者的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今年,我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舉國同慶經濟建設取得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同時在改革開放再出發新征程上思考與推動文化建設邁步從頭越。面對當今世界面臨的深刻變化,我國在國際上的品牌形象與經濟發展成就顯得不平衡不充分,亟待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境外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及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站在這樣的戰略高度,藝術及藝術品市場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擔當。從學理上說,藝術可以從哲學與科學方面來定義:「哲學」就是挑起爭論的,「科學」就是能終止爭論的,而「藝術」就是哲學與科學的抽象實體。其有時被稱為精緻藝術或美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的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藝術品決定了藝術家和欣賞者的存在,同時藝術品作為中介使藝術和世界產生關聯,尤其是萬物互聯的人工智慧時代,藝術及藝術品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

本書作者大多是活躍在祖國各地高校從事藝術品市場研究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市場相關機構的老總,他們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用心傾情、瞭然於胸,聚焦發力、貢獻價值。尤其可貴的是,作者親身經歷、真實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尤其邁入21世紀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蓬勃興起、變化發展、起伏跌宕、走向成熟的歷程,對藝術及藝術品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承擔使命責任、促進人心相通等方面具有深刻感悟。本書精選了作者近年來關於藝術品收藏、藝術品拍賣、藝術基金、藝術金融、藝術指數、藝術電商、藝術品保險和藝術金融科技等藝術市場主要新業態及其發展方向的研究文章。文章中的觀點,儘管僅代表作者一家之言,但極具參考價值。我們將其提供給廣大對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感興趣並有研究的讀者,期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 END -

以上文章摘自 何建華、陳志強主編

《藝術市場大趨勢》

作者簡介

何建華,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兼職教授,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上海作家協會會員。

曾在上海青年報社、新民晚報社、上海市委宣傳部、文匯報社、文廣集團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與傳播及經濟社會發展。出版個人作品集與主編書籍10多本,發表大量學術時評文章。

陳志強,第2—5屆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組委會秘書長,上海國際收藏論壇執行主席。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上海財經大學數量經濟學專業(與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合辦)「金融與投資管理研究生課程班」結業,副高職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上海市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會員。

在上海黨政機關、媒體界工作多年,擅長策劃、組織大型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參與組織和主辦第2—5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創辦並組織2011年上海收藏論壇,2012—2015年、2017年上海國際收藏論壇,參與主辦ART陸家嘴2018上海藝術金融國際峰會。獲得中國收藏家協會和新浪收藏等機構評選的「2016中國藝術行業領軍人物」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寧夏舊志研究》:系統、全面的地方文獻研究
加強農民工職業教育: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