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5G會是小米生態鏈的最後一塊拼圖嗎?

5G會是小米生態鏈的最後一塊拼圖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財經無忌

1882年的一個夜晚,美國富豪皮爾龐特·摩根家中前所未有的明亮,這是電燈第一次出現在人類家庭中。

為了慶祝這個偉大時刻,摩根在家中舉辦了盛大宴會,邀請了近400位當時的名流前來參觀——這些新興的工商業富豪,幾乎每一個都對電燈這項新應用充滿了興趣。

看著燈光下涌動的人群,電燈的發明者愛迪生很清楚,一個時代到來了。

幾乎相同的故事,在130多年後的中國再次上演。智能家居,正在漸漸取代傳統家電,就像當年,電燈取代蠟燭。

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起源於技術進步,都徹底改變了一個行業,都能吸引新興階層。又都不那麼完美——在過去的幾年裡,想要搭建一套智能家居,得先把自己變成一個極客。

2019年,5G的迅速發展,似乎讓這個試圖完成「萬物互聯」的行業找到了鑰匙。但對於智能家居行業的先行者,比如小米來說,5G會是「生態鏈」的最後一塊拼圖,還是締造真正對手的前夜?

誰都不知道。

01

水大,魚大。

這個邏輯可以解釋中國很多行業的迭起興衰,也包括家用電器市場。

龐大的人口基數,快速裂變的新家庭,安土重遷的民族傳統,越來越開放的消費觀……這些難得的因素放在一起,促成了中國家電市場近幾十年的整體繁榮,也激發了兩次「電器革命」。

中國的第一次電器革命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晚的多,卻也迅猛的多。發端於上個世紀80年代,頂峰出現在1996年。

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普通中國家庭極少擁有家用電器,「手電筒的高普及率」,甚至成了多年後趙本山小品里的一個段子。後來,便宜的半導體收音機漸漸成為很多家庭的第二件家用電器。

真正被中國人認可的家電——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三巨頭漸漸成為中國家庭的一份子,要到80年代中晚期。

當時,幾戶人擠在一個房間里看《渴望》、《射鵰英雄傳》和《排球女將》的景象,後世再難尋覓。當時,為了保障這些要靠指標,靠關係,還要花費大量家庭積蓄才能購買的電器「安全」,人們會額外購買變壓器,還會織一個套子蓋在散熱孔上。

這很荒誕,也很正常。對於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中國人來說,電器是必需品,也是奢侈品。

改變這一局面的,是中國家電製造業的奮起直追。

上世紀90年代初,最受歡迎的家用電器品牌來自日本,質優價廉;如果家中有人出國,帶回美國電視也可以接受;前蘇聯布加勒斯特星牌是最差選擇。寥寥無幾,且價格不低的國產貨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1994年,在「振興民族品牌」的大旗下,中國家電行業開始以價格戰的方式發動了商戰。

在冰箱和洗衣機兩大行業,海爾公司雙線作戰,張瑞敏要求降低價格,還要搭配「星級服務」。TCL在李東生的帶領下,推出了價格只有日本彩電2/3的大屏幕彩電。另一個電視機品牌「長虹」,在倪潤峰的帶領下,一次就降價300元。

這樣的近身搏殺下,中國家電企業漸漸奪回失去的市場,1996年,成為中國家電一個輝煌的起點,這一年國家經貿委宣布6個重點扶植公司,包括寶鋼、江南造船、華北製藥、北大方正,也包括長虹和海爾。

巨大的市場締造了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品牌,海爾、長虹、創維、TCL、康佳等品牌,一起撐起了中國家電行業的輝煌十年。

在「第一次家電革命」及其餘波震蕩的十餘年時間裡,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漸漸添置了越來越多的「必需品家電」,彩電、冰箱、洗衣機,幾乎普及到了全國的每一個家庭;空調、電飯煲、油煙機也日漸普及。

不過,此後的時間裡,中國人購買家電的速度放緩下來,直到「第二次家電革命」的到來。這一次,中國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

如今的中國人在購買什麼家電?你可能「不識廬山真面目」。根據數據統計,2018年小家電全球市場規模則實現了7%的增長,其中中國市場需求旺盛,推動亞太地區整體增長了13%。

小家電,並不是指體積小,更多的是在說其用途細分。比如「烤箱、麵包機、空氣凈化器等非必需品」,又比如「愈發細分的煮蛋器、咖啡機和無線吸塵器」,另外還有些是針對更小眾人群的,比如「按摩椅和洗腳盆」。

中國人在家電行業的消費升級正在啟動,從購買「必需品」到提升生活品質,再到關注細分品類,一個新的巨大市場正在形成。另一個巨大的趨勢是:智能化。

「智能音箱」、「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的熱銷,讓無數傳統廠商看到轉型的機會,也讓無數獨立品牌有了突圍的可能,肯定會催生出一兩個行業巨頭。

群雄逐鹿,誰會脫穎而出?

02

智能家居這個詞,已經說了很多年。遺憾的是,它依然不算完美,甚至不算完善。

首先,要打造一套智能家居系統,成本很高。相對於傳統家電,但凡帶上「智能」二字,價格幾乎都要翻倍。而且,設計和建設一套智能家居成本,還需要付出額外的「智力成本」。

「從設計時就要考慮,比如網路的布線,比如插座的位置,跟傳統的裝修有很大差別,通常情況下,我們並不願意接這樣的業務。」一位裝修公司的朋友說。

因為智能家居是一個整體系統,往往一個地方考慮不周全,整個系統的運行就有問題,所以,他們通常會充當反對者的角色,有客戶一提智能家居,他們就會找出各種理由推脫。

當然,也有用戶自行在家中進行智能家居改造,這並非不能成功,但這件事本身就要求使用者首先是一個「極客」。

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智能家居」,排名靠前的網頁都是「手把手教你搭建一個智能家居」「入門智能家居搭建」等,你如果無基礎又有興趣,先要在浩瀚如海的網頁中找到乾貨,再一點點去蕪存菁,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尋找品牌,挑選產品。

如果沒有一點DIY精神,恐怕很難堅持下來。

然而,智能家居除了建設成本高,還存在功能不完善的問題。

在購買了不少「智能產品」後,用戶發現,自己想要體驗的功能並沒有實現。「空氣凈化器不能根據空氣情況自動開啟,智能窗帘半夜突然自己開了。」有用戶提到,現有的智能家居產品,似乎只是多了一個智能手機控制功能。

更重要的是,智能家居「標準不統一,數據不共享」。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居產品,來自多個廠商,誰都想做頭部平台,沒人想做附庸,於是,想要控制一整套智能家居產品,手機上要裝十幾個APP。

這還沒有傳統開關方便呢。

現在的智能家居產品提供者,要麼來自於傳統的家電行業,缺乏互聯網整體思維;要麼是一些異軍突起的獨立品牌,想要建立標準,有心無力。只有少數幾家,才有生態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小米和華為。

說起智能家居,不能不說小米,這個以手機為切入點的企業,更大的野心在於「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

幾年內,它甚至已經完成了前期積累——現在打開小米的智能家居APP米家,你可以將家中很多東西連在一起,進門有門鈴和智能門鎖,廚房有水壺和凈水器,客廳有小米智能音箱、小米空調、小米電視、小米盒子……

不知不覺間,小米帶有「智能」字樣的產品幾乎佔領了你的家和生活。

這不能不說到小米的生態鏈戰略

在雷軍的一次演講中,小米展露出這樣的定位:硬體、新零售與互聯網服務三個互相協作的支柱,組成了「鐵人三項」的商業模式,而能提供整體智能硬體服務的背後力量,則是小米生態鏈。

2013年,雷軍開始布局他的一塊新版圖——小米生態鏈,並立下flag 5年內成立100家生態鏈公司,將小米的模式與打法帶到不同的行業創造一群「小小米」,圍繞小米手機業務布局一整片「竹林」,從而讓小米在戰場中存活的更久。

2019年,小米的生態鏈完成布局,其中有近百家跟智能硬體有關。

小米的戰略高瞻遠矚,用戶定位也十分精準。就像當年的愛迪生寄望於新興的工商業富豪來為電燈泡買單,年輕的米粉,或者說新都市人群體,也正成為雷軍的堅強後盾。

遺憾的是,最堅定的米粉,也無法構建起一個穩定、快速、便捷的智能家居系統,因為就算是先行者小米,也存在著硬傷。

缺乏關鍵技術。

03

智能家居系統的本質,在於通過多個感測器將各個孤立的系統信息連接起來,但標準不統一,導致了不同品牌的產品無法互聯互通。

另外,過去的環境里,傳輸速度不夠,也制約了這種連接的出現。

2019年上半年,5G的應用無疑是最讓人興奮的基礎技術,無數智能家居觀察者和從業者認為,這就是解決現有問題的鑰匙。

5G技術將由政府牽頭,通過國際權威機構制定標準,有望打破各大企業割據一方的局面,打破智能家電之間的孤島。

另外,更加快速的5G傳輸,可以實現更高效、穩定的網路,解決4G時代存在傳輸延時和超窄帶寬等問題,從根本上實現萬物互聯。

看起來,5G落地,智能家居行業的一個新時代正在到來。

問題是,對於小米這樣提前布局的先行者來說,5G的到來,是最後一塊拼圖,還是競爭對手崛起的前夜?

130年前,電的應用為人類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也讓無數人看到巨大的財富機會,但也曾經爆發過「電流之爭」。

當時,大發明家愛迪生和他創辦的通用電氣支持直流電的應用,而他的競爭對手,發明家特斯拉及其支持者西屋電器,則支持交流電。

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上,雙方在爭奪照明權上顯得非常激烈,愛迪生獲得了當時美國大部分工商業富豪的支持,但是,最終的獲勝者卻是西屋電器——當時,西屋電器以低於40萬美元的報價獲得了勝利。

先行者未必能贏,這已經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商業真理。

面對一個新時代,面對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勢必有無數創新,也會有無數爾虞我詐,贏家在哪,誰也說不清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聯想就「撤出中國」謠言再度發文澄清:漢奸的鍋,不背!
用AI檢測女性「前科」,「原諒寶」就是「科技向善」的反面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