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後、五代十國前的唐王朝還算東亞霸主嗎?別再自欺欺人了

安史之亂後、五代十國前的唐王朝還算東亞霸主嗎?別再自欺欺人了

春秋戰國是中國有史以來記載的第一段大亂世,小國林立,諸侯紛爭,周天子有名無實。神州大地一片狼藉,烽煙戰火四處冒起,這一亂就是五百多年,直到秦王嬴政滅六國,建立大一統政權。嬴政認為正是書不同文,車不同軌,錢不同形,法不同制,政令不由一府出,才導致這樣的亂世出現,持續數百年。因而他選擇了一系列的改制,力求消除差異,天下太平。中華文明屹立東亞、世界之巔,秦始皇功不可沒。

秦朝的輝煌來的快,去的也快,沒過多久就被沛縣流氓和楚國遺貴給滅了。漢朝接過秦朝大旗,繼續為炎黃子孫發光發熱,照耀鄰邦藩國。漢唐盛世被那麼多國人及世界認可,蓋因漢唐兩朝文治武功、國際聲望較為強盛。漢分兩漢,衰弱時期也從未被戎狄蠻夷給欺負了,隨便一個小軍閥都打的他們丟盔卸甲,四處奔逃。

唐朝呢?唐帝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分水嶺,那就是安史之亂,前後兩個大唐完全不一樣,前面的大唐生機勃勃、威服萬邦,後面的大唐暮氣沉沉、內鬥不止、絲毫沒有大一統王朝的樣子。有人故作辯解,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後經過幾位明君之手逐漸興盛,可惜大勢衰敗,無法阻擋改變。

安史之亂後、五代十國前的唐王朝還算東亞霸主嗎?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是糾結了一會說:算東亞霸主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歷史真相真是這樣的嗎?關於歷史上的五代十國,筆者覺得很有必要和大家說一說,因為這一段歷史常被人混淆成「五代十六國」「五代南北朝」,因為存在感不強,就不怎麼熟悉。

五代十國是分為南北兩部分的,五代是指唐亡後北方定都中原的五個朝代,任何一個都不弱於南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是指唐末、唐亡和宋初時在中原地區之外的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不止十個,但被史學家統稱十國。

亂世出英雄,也容易出狗熊,五代十國恐怕是中國歷史君主出現最密集的的時期。安史之亂後,大唐境內很多農村地區都是一副「無所依投,坐守鄉閭,待盡溝壑」,類似秦末陳勝說的「今亡亦死,舉大事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的情況。再不造反就是等死,你要麼選擇在家裡當個順民乖乖餓死,要麼揭竿起義造反,死亡該率奇高,但有一線生機。

有人會問了,這群農民還不是因為懶才沒糧食吃要餓肚子。此言差矣。當時的天災有旱災水災蝗災,人禍有苛捐雜稅盜匪橫行。地方政府看著眾多百姓餓死,謊報情況良好,鬧太大了,就把災情語言縮小,讓朝廷諸公認為不是什麼大事。大唐中央政府真正意識到百姓活不起開始造反的時候,便下救災詔書,但未發放什麼實際的糧食或財物,只是一紙空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農民勤懇種田都有被餓死的,何況如今災情嚴重,種下去的田收不上來糧食。其實安史之亂後,雖然大唐中央政府失去絕對掌控天下的能力,卻因戰亂全國人口從5300萬銳減至1700萬,也就是說:很多田空了出來,人均可耕種的土地大大增加,社會可分配資源增多。

逼得農民造反的更多是人禍,不在天災。人心思變,各懷鬼胎,地方官吏對中央陽奉陰違,皇帝和將軍離心離德,朝堂上黨爭迫害不斷,身在中央政府的官員們很多都是打著下放地方割據的心思,已經成功割據的勢力拓土開戰等等。唐王朝的百姓沒過上一個月安穩日子。

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呈現出兩種病症,一是宦官干政,廢立帝王,操縱軍隊,禍亂地方;二是藩鎮割據,汲血帝國,不服中央。宦官讓皇權失去權威,藩鎮讓中央失去權威,雙重打擊之下,大唐盡失所有,只能偏於一隅等待最後滅亡的到來。

同時,吐蕃軍和回乾軍入侵唐朝,都曾掠奪過大唐都城,皇帝多次倉皇逃出。唐朝內部也有過兵變,叛軍也曾佔領過長安,皇帝退避。割據的藩鎮異常囂張,竟為安祿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建立祠堂,並尊稱「四聖」,逢年過節祭拜。朝廷的無能,被天下人一覽無餘。割據藩鎮代代被割據,任朝廷派誰去都會進行割據,不服從中央政府,彷佛有什麼魔力一般。

這樣的唐王朝,算得上東亞霸主嗎?實在是有點不入流,不像樣。

後話:忠君愛國,在當時怎麼看怎麼另類,社會風氣到達一種極差地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兵仙韓信的為人如何?從他發跡後,對待這三個人的態度可以看出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目的何在?這一招實在深謀遠慮,沒幾人看懂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