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內陽熱反而虛少,容易生冷生寒,此時保養,最離不開生薑。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感冒:姜水加鹽泡泡腳

將雙腳浸於熱姜水中,水能浸到踝骨為宜。浸泡時可在熱姜水中加鹽、醋,並不斷加熱水,浸泡至腳面微微發紅為止,但不可大汗。

需要注意的是,此法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惡寒,發熱的患者,但不適合熱暑感冒及風熱感冒。

同時也要注意,高血壓、心臟病、足廯、糖尿病、皮膚感染者慎用。泡腳時,皮膚微微發汗即可,不可大汗。

咳嗽:生薑汁擦背

風寒咳嗽典型癥狀:


受涼後流清水鼻涕、咳痰清稀、痰白稀薄、舌苔白。可用生薑汁擦背。

用生薑榨汁,兌一半溫開水,生薑與溫水的比例是1:1。

擦上背部皮膚,背部有肺俞穴、大椎穴、風門穴,這些穴位有補益肺氣、宣散風寒的作用,用生薑汁擦背可以溫宣肺氣、疏散風寒。這個方法1歲以後的孩子可以用。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面部暗瘡:溫熱姜水洗臉

用溫熱姜水洗臉,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或消失。

生薑具有殺菌消炎解毒的功效,同時可通血脈。因此姜水對於中焦寒濕阻滯的暗瘡有效。

老年斑:薑汁丸

中醫認為,生薑性味辛溫,經常食用可有效幫助消除老年斑。

將生薑搗爛成汁,置於容器中,除去上面的清黃液體,取沉積在容器底部的白色部分陰乾為姜乳。

用姜乳與蒸餅或米飯混合,製成綠豆大的小丸子,每天用米湯送服幾丸。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關節痛:熱敷薑片

將生薑切成1厘米厚的薑片,放在濃鹽水中煮熟,然後用熱的生薑片外敷腰部和膝關節。

此方是對付陰天下雨、天氣驟冷導致的腰、關節痛的有力武器。

腎主骨生髓,腰椎及骨關節疾病和腎精損耗、化生不足有關。鹽煮生薑,鹹味入腎,熱助陽氣,辛散氣結,所以對這類寒瘀凝滯的疼痛有效。

受涼:生薑蔥白湯

生薑30克切細,蔥白10克,加紅糖,以開水沖泡,或煮至沸騰,趁熱飲後,蓋被卧床。

這是一個老方子,淋雨後飲用一杯效果最好。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散風寒、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蔥白氣味辛辣、性溫,有發汗解熱、散寒通陽的功效。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嘔吐:生薑橘皮水

生薑、橘子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有止痛止嘔之效。

夏天人們常吃些冷飲和涼性的水果,造成寒涼侵胃,當出現嘔吐等癥狀時,這個方子有一定效果。但生薑屬辛熱燥烈之品,故陰虛有熱、內熱偏重及舌苔黃而乾的人應少用。

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感覺要嘔吐時,嚼幾口鮮橘子皮,也可止嘔或噁心。

此外,姜搗碎與紅糖沖熱水,對妊娠嘔吐或痛經的婦女有一定的療效。

不同的姜,功效也不一樣

姜的品類其實有很多,以子姜、生薑、老薑、乾薑、炮姜最為常用。每種姜都有不同的功效,使用也有區別,要看準了再下手哦。


生薑

我們日常所說的生薑,一般指「新姜」,是廚房最常用的調味品。多加工成絲、片、汁來入菜,是炒、煮、燉、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它既能發散風寒,也能溫中止嘔。


子姜

則是生薑的嫩芽,為時令鮮蔬,季節性強,可作輔料、腌漬成泡姜或切絲生食,如子姜肉絲、子姜爆鴨、泡子姜,就是用子姜做的。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老薑

立秋後收穫的姜,被稱作老薑。外皮粗糙,纖維比較多,味道辛辣,熱性足,能葯食兩用。感冒用的生薑、補氣血的紅糖薑茶用的都是老薑。


乾薑

是姜的乾燥後的根莖,主溫中,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寒、吐瀉、寒喘咳等癥狀。乾薑在川菜中常用來煮湯食用。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3招教你識別好壞姜

俗話說,「家備生薑,小病不慌」。人們愛吃薑,也愛買姜,但如果買到「壞姜」,不僅不能祛病強身,還可能致病害人。

1、好姜皮粗,毒姜皮嫩

為了姜好看,不宜腐敗,人們常用硫磺熏姜,或用敵敵畏保鮮姜,食進這些姜,對神經系統,內臟器官,尤其對肝造成嚴重的損害,健康問題受到威脅。

一般來說,質量好的姜,豐滿結實,外皮粗糙,綳得很緊;而硫磺姜,像是被打過蠟,光滑水嫩,用手蹭一下姜皮,容易被剝落。另外,被敵敵畏噴過的姜,個頭往往特別大,白嫩乾淨。

2、好姜辛辣,壞姜味淡

好的姜有濃烈的辛辣味。被硫磺熏過的姜能聞到硫磺味,姜本身的味道會變淡很多,或者有其他雜味。同樣的,被敵敵畏噴過的姜,味道也會變得很淡。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3、「異常姜」不要買

姜心變黑、變糠,說明姜已經壞掉,不能吃了。

另外,姜受熱變質會生出白毛,外皮也會變成紅色;姜受凍則會產生毒素,外皮變軟脫落,輕輕一捏就會流出汁液。這樣的「異常姜」千萬不要再買了。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責任編輯 王香金 謝敬川

夏吃生薑,勝過藥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