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開源」的戰爭

「開源」的戰爭

一個完整開源「生態」的建立,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涉及到歷史、文化、法律甚至價值觀的問題。

本文轉自量子學派(ID:quantumschool)

作者:德不羅意

1.「鴻蒙」初辟,其路漫漫

在特朗普政府壓力下,谷歌暫停華為Android部分服務,華為自研系統「鴻蒙」走上台前。

有些人認為這是民族企業的「深謀遠慮」,華為的反擊戰打得非常漂亮。

還有一些人認為「鴻蒙」將改變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二強爭霸格局,開啟操作系統「三足鼎立」時代

樂觀是好事,但事情並不簡單,太多人還不理解這後面的「戰爭」邏輯

華為可以做出最好的硬體,可以寫出比Android更好的代碼,但要建立Android系統這樣完善的「軟體生態」,要讓全世界開發者覺得「鴻蒙」是可靠的基礎設施,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因為一個完整開源「生態」的建立,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涉及到歷史、文化、法律甚至價值觀的問題

技術的後面是標準;

標準的後面是協議;

協議的後面是共識;

共識的後面是開源;

開源的後面是價值觀;

價值觀的後面是文明。

撼公司易,撼「開源」體系難,因為你是在與全世界作戰,甚至包括自己。

鴻蒙初辟,其路漫漫。

2.什麼是「開源」運動?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微軟已經成為互聯網世界的「巨無霸」,它的Windows操作系統幾乎壟斷了所有PC電腦。

在「自由主義教皇」、「Linux之父」托瓦茲看來,微軟是互聯網世界最大的敵人——互聯網不是封閉的,微軟違背了互聯網的基本精神,也背棄了「萬維網之父」Tim Berners-Lee的基本理念。

托瓦茲打算對抗整個微軟帝國,但僅僅依靠一己之力是不夠的。1991年,托瓦茲發起史上最偉大的「開源運動」,他構建了一個基本框架,然後讓所有程序員都能夠參與進來

1991年,Linux v0.01版本發布,開始了它偉大的「開源」之旅。托瓦茲對所有使用者說:「你可以隨意使用Linux,但你必須將同樣的自由傳遞下去,而且必須免費公開你修改後的代碼。」托瓦茲開創了計算機世界開放源代碼運動的自由主義精神。

這一創舉顛覆了以Windows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微軟的高管們對此咬牙切齒,而人們卻幾乎像看待神明一樣對托瓦茲頂禮膜拜。

成千上萬的程序員不計得失地為Linux增補、修改,並隨之將開源運動的自由主義精神傳揚下去

這就是「開源」運動,它以「共享和自由」作為運動的旗幟,以「對抗強權」作為運動的目標,以「開放代碼」作為運動的手段,以「技術無界」作為價值追求,以「為人民服務」作為終極目的。

一個成功的「開源」體系,它清楚地告訴程序員們:這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世界,這樣一個充滿高貴情操和犧牲精神的世界,很難有人能夠打敗它。

最終,Linux成為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統,而托瓦茲成為千萬程序員眼中的「極客之王」。

3.谷歌Android的「開源」戰事

2007年6月,喬布斯發布第一款iPhone智能手機,觸摸屏、無物理鍵盤、可在Apple store里下載智能應用,從軟體到硬體全部在蘋果完成,形成一個完美閉環。

iPhone 發布消息之時,Android之父Andy Rubin正在私家車上埋怨谷歌股票漲得太快,iPhone消息傳來後他迅速做了兩件事:

讓司機在路邊停車長達兩個小時;

構想第一台 Android 手機究竟應該什麼樣子?

蘋果iPhone橫空出世後,它在2008年就開始引領了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天才的喬布斯讓所有競爭者望而生畏,這位瘋狂的「矽谷教父」以無與倫比想像力和執行力創造一個新時代,就算強如Andy Rubin也對打敗喬布斯構建的移動世界有心無力,這是一個難以戰勝的神話。

與蘋果這樣的強者對抗的辦法,只有學習Linux之父托瓦茲,藉助開源的力量,這也是個人英雄主義者主義者喬布斯唯一弱點,藉助眾人之力,才有可能擊敗蘋果的IOS系統

2007年的秋天,谷歌組建了手機開放聯盟,邀請HTC、LG、三星等手機廠商,一起完善Android的生態,2008年華為也開心的加入了組織。

那時候的Android就像屠龍少年,向以「蘋果」為首的封閉勢力諾基亞、黑莓、Palm等發起挑戰,沒有人懷疑Android的「免費午餐」是裹著糖霜的誘餌

自詡「不作惡」的谷歌將Android系統開源,此舉引來各大手機廠商的力捧,時至今日成為全球第一大移動操作系統,與蘋果IOS系統二分天下。

互聯網世界最偉大的兩次戰爭,參與者近百萬人員,所涉金額萬億美金,第一次是Linux與微軟Windows的戰爭,第二次是Android和蘋果IOS之爭,回首看來,這兩次戰爭都是「開源」與「閉源」的戰爭

4.美國,全球「開源堡壘」

毫無疑問,美國是「開源世界」的中心。

開源軟體最重要的發起者並不是美國人,但這些組織將基金會設在美國,他們仍然將美國視為開源世界的「堡壘」。

Linux的發起人托瓦茲是芬蘭人,

C 之父本賈尼·斯特勞斯特盧普是丹麥人,

Java之父詹姆斯·高斯林是加拿大人,

Python作者吉多·范羅蘇姆是荷蘭人

……

這些人都是自由世界的推動者,他們相信軟體源代碼應該天生自由,而美國曾經聲明,軟體源代碼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

當然,過去美國之所以成為全球「開源堡壘」,還有很多重要因素:

美國二戰以後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將數據放在這裡是相對安全的;

美國政府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行動,不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美國有許多強大的技術公司,這有利於開源技術的實現;

美國有數量龐大的優秀程序員,這些人本身就是「開源運動」的參與者;

美國有一種強大的文化自信,能夠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

所以,今天的特朗普政府許多行為,對於熱愛「開源運動」的人會產生心理陰影。近日美國的很多科技企業已經開始反抗,矽谷的很多公司已經在警告特朗普正在傷害美國

如果美國失去了「開源運動」,那就沒有Linux,沒有GitHub,沒有Android……甚至沒有萬維網,沒有TCP/IP,美國就不再是互聯網之根,也不可能讓華為這樣的企業戰戰兢兢。

企業可以硬剛,但「開源」難以戰勝,因為「開源」是一個世界系統,大部分人都是建設者,這才是美國的強大之處。

5.中國沒有「開源運動」

中國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程序員,有眾多的互聯網公司,有無數為「開源運動」作出貢獻的技術力量,那麼中國自己為什麼沒有一次真正的「開源運動」,沒有一個強大的「開源項目」,沒有一個全球或者中國企業自己合作的「開源系統」?

這麼多年來,為什麼這麼多手機企業都在給Android打工,都在為GitHub貢獻代碼,都在給EOS這樣的項目搖旗吶喊,而我們這樣一個海量市場,這麼龐大的經濟規模,用的卻都是國外的標準和共識。

開源運動是世界性的,它並不歧視某一個國家或民族。只是在中國,很多時候開源運動更像是一門生意而不是一項事業。

發生過無數案例,例如OMS只是改頭換面的Android,買個國外晶元將LOGO換成自家的,把國外開源成果拿回來改幾個代碼,就宣傳是自己的成果然後去騙取經費……這樣的事情很多,中國之所以很難形成自己的「開源運動」主要有以下原因:

我們對技術底層的原創思考,沒有太大興趣;

只希望在短的時間內取得經濟效益,而不是花更長時間去聚集共識;

漢語體系仍然不是世界生態,這也妨礙「開源運動」的發展;

中國的公司並不團結,就算有好的「開源技術」也不積極支持;

沒有偉大的奉獻精神,商業化主宰太多企業的發展節奏;

沒有足夠的文化自信,站在世界中央領導「開源運動」;

……

就以Android操作系統為例。其中,中國五大手機廠商,OPPO、vivo、華為、小米和聯想,佔了Android帝國半壁江山,這些手機企業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世界級的「開源系統」,可如今這些Android生態的抱薪者,卻得全部看谷歌的臉色行事。

6.需要一個更「開源」的世界

開源一開始是自由的,但我們不能迷信它永遠自由,谷歌的Android就是沾著蜜糖的誘餌;

開源一開始是美好的,但它也可能變得齷齪骯髒,成為特朗普政府「長臂管轄」的野蠻力量。

這世界最難挑戰的對手,就是一個成熟的「開源」體系。

因為從一開始,它就站在道德的高度,屬於更高維度的文明,在為全世界所有人服務。你不是在與一個有形的實體作戰,而是與一個「無形」的對手抗爭。

如果要想在這樣的戰爭中贏得勝利,只有自己成為「開源世界」。

而要建立一個「開源世界」:

需要更好的技術積累;

需要建立更好的法律保護機制;

需要更加開放的包容體系;

需要對原創知識產權的虔誠尊重;

需要更長時間的文明沉澱;

需要在價值觀上成為「世界中心」

……

感謝所有偉大的「開源運動」,它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鴻蒙開闢,實屬不易,希望這是一個新的起點。

唯一能夠戰勝開源的,就是中國有更好的開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星球 的精彩文章:

Drive.ai尋求賣身,蘋果只想「收購」其小部分工程應用型人才

TAG:AI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