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德國的目標是求得這樣的一個地位——在那些歐洲文明範圍之外的國家,在他們的人民中間,德國的影響、德國的資本、德國的商業、德國的工業和德國的聰明才智可以和其他強國在平等條件下進行競爭。。。。。。」這段話出自19世紀末柏林大學歷史學教授德爾布呂所寫的《為什麼德國建造軍艦》,字裡行間反映出當時德國迫切追逐海外利益的要求。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北部靠近北海和波羅的海,南靠阿爾卑斯山,海岸線長1300公里,但德國海軍不僅力量弱,而且偏於西歐一隅之地,其主要任務局限於國內防禦,使得其作戰區域僅限於北歐地區,也就是德國海軍通常只能在家門口打轉。

19世紀末,由於經濟迅猛發展,英國不斷進行對外擴張,強佔殖民地掠奪財富,米字旗在世界各地飄揚。為了加強對殖民地的統治,更多地進行掠奪,英國加強了海軍力量的建設。當時英國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且有效地控制了世界貿易航道。

1889年9月登基只有一年多的威廉二世受英國邀請,以海軍元帥率領一支德國艦艇小分隊,出席了盛大的皇家閲艦儀式。英格蘭南部懷特島外斯皮特海德洋面浩大的壯觀的皇家海軍戰艦群,令威廉二世所挑選的「德國最後的戰艦」相形見絀。盛大的典禮強烈刺激了威廉二世的自尊心,皇家海軍的霸主氣勢使其羨慕不已,1895年,年輕的威廉二世公然宣布:"德國是個世界強國」、"德國的未來在海洋上「當然,他在大言不慚說這番話的時候,根本不顧及英國人已經在海上陳雄這一事實,他不顧這些開始致力於建造一支龐大的海軍。他利用英國人對布爾共和國的戰爭在歐洲引發的對英國的敵意,竭力推動建立一支龐大海軍的計劃,這一計劃與德國在非洲和太平洋的迅速擴張,引起了英國的震驚和不安

俾斯麥時期的德國,在還海洋方面一直採取的防禦態度,此時的德國海軍的規模比起英、法、俄等國均要弱小的多,完全屬於近海防禦力量,需要依託海岸掩護,但能夠有效保衛重要的出海口和港口。不過它缺乏公海航行和作戰能力,也無力威脅到其他列強的遠洋交通線,對於德國的海外利益不能有效的維護和支援。1898年俾斯麥時期的大陸政策轉為了威廉二世的對外擴張的世界政策,國會通過了威廉二世擴充海軍的政策,其中明確指出:」這種強大海軍的目的,是要使最偉大的海權國家都不敢向它挑戰。「這無疑強烈刺激了英國的感情。雖然德國並無意對英國發動戰爭,但是英國人卻感受到了某種威脅,並由此導致英德關係漸漸緊張起來。隨著德國海軍戰略的不斷調整、新型武器裝備陸續服役、海軍作戰實力特別是遠洋作戰能力的逐步增強,德國海軍越來越多參與到國際軍事行動中去,日耳曼戰艦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當時德國的常規潛艇技術獨步天下,在1913年德國就率先研製出了潛艇專用柴油機,成為常規潛艇的典範動力。德國由此一直保持著常規潛艇建造技術上的優勢,並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水下力量。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海外貿易對於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存在和興盛不可或缺,德國迅速從農業國轉為工業強國後,海外擴張成為其通向帝國道路上一個不可避免環節,因此其尋求殖民地的野心也不可能得到滿足,擴張慾望只會隨著實力的逐步膨脹而高漲,小心謹慎的發展戰略已經難以滿足利益階級的需求。威廉二世夢想使德國成為擁有廣泛海外領地的世界帝國。

在德國所面臨的還有挑戰中,它不可能也沒有實力以奪取制海權作為作戰目標。然而它的主要海上敵人——英國皇家海軍,雖然有著龐大且實力強悍的艦隊,卻又有著漫長的海上航線需要守衛。因此戰時只要切斷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就可能贏得一半的勝利。

作為世界海運業的絕對霸主,英國對德國的行動一直冷眼旁觀。這是因為法、俄、義大利等強國相比,德國的海運業還相對弱小,難以威脅英國的海外殖民利益。另外德國在大力發展海運業的時候,海軍還相對保守,沿海防禦的戰略思想一直沒有改變。此時德國對海外殖民地的追求,主要通過施展高超的外交手段獲得。隨著工業力量的不斷加強,德國希望在每一個領域趕超英國。那時,兩國海軍的較量是最明顯的標誌,英國不斷在海軍改進上領先,而德國持續在軍艦的工程、技術質量方面佔據優勢。威廉二世曾經說:」我不把我的海軍建立到和我的陸軍同等水平,我絕不停歇."面對這一威脅,英國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德國加強艦隊建設對英國控制權所造成的威脅,促使英國議會決心不斷推進海軍建設。

一戰前崛起的德國海軍

1890年5月起,德國先後開工了四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與以往的德國鐵甲艦設計思路不同,該艦突出了公海作戰的需求,將艦隊海上思想放在了首位,與英國劃時代的「皇權」相似,是海軍發展史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鐵甲戰艦。就在德國開始走向海洋的同一時期,影響深遠的「制海權理論」誕生了,並立即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為帝國主義海外擴張找到了理論依據。在190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幾年裡,世界目睹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的海軍軍備競賽。這一時期,德國的艦隊開始壯大起來,準備與俄、法進行一場海上交戰。這時,在如何對待英國的態度上它猶豫了:是對英國採取強硬態度呢,還是試圖和解?德國有些舉棋不定。1913年英國政府建議雙方在一年內停止建造軍艦,但德國拒絕了這項建議,德國在海洋方面躍躍欲試,尤其是在建立至少世界第二的海軍的作為,從長遠看是很不明智的。威廉二世非常熱愛他的海軍和他的地位賦予他的海軍制服,然而他的帝國為他的那個漫不經心的「世界帝國」之夢付出了慘重代價——德國制定的排斥英國海軍的作戰計劃,促使英國經行並與法、俄結成了同盟,以封鎖德國走向世界霸權的道路。

其他國家對待德國的崛起,是根據自身的利益得失來決定的,德國的所為,從根本上打破了歐洲一百年來的均衡態勢。考慮到德國的強大的陸軍已經是大陸上無人能敵了,而德國又試圖建立一支同樣可怕的海軍,這就迫使受到威脅的國家聯手與它抗衡。德國不斷加強海軍促使英國在1904年和法國達成和平協議,這就解決了兩國許多矛盾,德國於是在摩洛哥問題上挑起一場外交危機,以此作為回答並試圖挖掘英法同盟,但這個舉措使得英法反而走的更近了,1907年作為對德國政策的反應,英國又與俄國達成了和平協議,同樣解決了彼此間的許多利益衝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