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默克爾突然全身顫抖背後,太多的心酸和考驗

默克爾突然全身顫抖背後,太多的心酸和考驗

請輸入圖片描述(一)

算起來,下個月的7月17日,就是她65歲的生日。

算起來,從2005年到現在,她執掌德國已有14年。

算起來,她和小布希談笑風生都已經是10年前了,比她年輕的奧巴馬也已下台兩年多了。在所有的大國領袖中,除了帽子戲法的普京,她是執政時間最長的風雲人物。

她就是默克爾,一個大媽模樣的德國總理。最近她再次被國際輿論關注,是她日前在迎接烏克蘭總統來訪,正在奏國歌時,她突然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

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分多種。電視畫面上,她抿緊嘴唇,雙手一度緊握,竭力想控制自己,但卻有點無能為力……

她隨後解釋,她當時只是有點脫水,「我後來喝了3杯水,感覺很好。」如很多網友分析的,她可能是低血糖,當然也不排除過度的焦慮……

第一個感覺就是,老太太也真不容易。

65歲的年齡,對政治家來說,或許也不算太高,但沒完沒了的操心事,以及一個接一個的重大考驗,沒有一顆強大的心臟,顯然是不行的。

這不是讓一個默克爾輕鬆的世界。

她出生在蘇聯陣營的東德,但最終,她成了西方世界的領袖。這或許正是這個世界的詭異之處。

2016年特朗普勝選後,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的最後一次出國,就是前往德國。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他是專程來向默克爾告別:西方世界,以後就拜託給你了。

一切如奧巴馬預期,接下來的兩年,美國在一個接一個退群,甚至德國、法國都成了特朗普的眼中釘。很有意思的一個畫面就是,每次和奧巴馬見面,都要親密擁抱的默克爾,一次主動向特朗普伸出了手,但特朗普卻故作沒有看到……

西方世界開始分裂。她曾經在和特朗普會談後,回去就告訴歐洲人:歐洲以後必須靠歐洲人自己了。

於是,也就有了去年加拿大G7峰會後,默克爾默默貼出了一張「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照片。

於是,也就有了上個月,她還專程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發表演講,部分內容她這樣說:

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正威脅著全球自由貿易以及經濟繁榮的根基。

我們千萬不能稱謊言為真相,也絕不能將真相視為謊言。我們不能將反常當作常態加以接受。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多邊而不是單邊思考,需要全球行動而不是邊緣化的行動;我們必須摒棄民族主義傾向,向全球開放。我們必須協調行動,而非各行其是。

哈佛學生的掌聲不斷,默克爾卻似乎格外感慨。老道如她,不會破口大罵,甚至都不會公開點名,但批評的是誰,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所以,最近這次去美國,她甚至都沒與特朗普會面,哈佛演講完後,她就直接回國了,在柏林會見的第一個外國客人,就是來自中國的老王同志。

這個老太太,確實有性格,也確實很不容易。

請輸入圖片描述(二)

在當今的所有女性政治家中,默克爾也確實是最讓人敬佩的一個。

不是因為她的權勢,更多是因為她的努力,她的堅守。儘管她也是傷痕纍纍。

她是來自東歐的物理學博士,但卻更是天生的政治家。

德國前總理科爾是她的伯樂,他將她引入政壇,悉心栽培,並教會這個「不會正確使用刀叉」的東德姑娘,正常的政治規矩和禮儀。

2017年科爾去世,當時正在羅馬出訪的默克爾,著一身厚厚黑色套裝,很疲憊地出現在媒體面前,她讚揚科爾是一個偉大的德國人和歐洲人,並且,「我個人非常感謝他給予我的一切」。

儘管在政治風雲中,這個東德姑娘,也曾選擇和科爾切割……

她到底是怎樣的人?

《金融時報》曾這樣解讀:

當歐元危機爆發時,默克爾對金融所知甚少。她僅能做出標準的德國人的反應:不信任市場「投機者」,信任企業。她自學金融,沮喪地發現經濟學家們——跟物理學家不一樣——經常給她錯誤的分析。

儘管如此,她還是喜歡那些關於市場「厚尾」理論的即興研討會。複雜嚇不倒她。畢竟,她提醒自己,作為一個物理學家,她精通積分學。

她的專長是管理擾亂德國平靜的外國危機:金融危機、歐元危機、克里米亞危機以及現在的特朗普危機。德沃德將她稱為「歐洲的消防指揮官」。默克爾思維敏銳,擅長隨機應變。她喜歡妥協——這是德國或者歐洲政界的根本技能。

她的職位描述不斷擴大:從德國領導人到歐洲領導人,再到特朗上台以來的西方領導人。與此同時,默克爾依然是默克爾。

范倫特赫姆寫道,每天晚上,她都會回到位於柏林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附近的簡陋4樓公寓住所,那裡的門鈴上寫著她丈夫的名字:「紹爾博士,教授」。

她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特朗普上台之前,是中東難民危機;中東難民危機之前,是希臘債務危機……

在債務危機中,希臘、義大利、西班牙,一個又一個在危機中沉淪,只有德國巍然屹立,這其實更反襯出默克爾的成功,一個建立在實業基礎上的德國,一個比其他國家更加勤奮的德國,確實是非一般歐洲國家能夠比擬的。

但作為領袖,就要付出代價。

希臘危機,將德國推到了懸崖邊。如果不救助希臘,危機將不斷擴散,最終危及整個歐元區;但救助希臘,希臘人又拒絕勒緊褲腰帶,德國人不答應:憑什麼我們要掏錢救比我們還大手大腳的鄰居。

默克爾堅持了德國人的原則,可以救助,但必須遵守嚴苛的財務紀律。憤怒的希臘人領導人,痛罵吝嗇的默克爾是納粹。

於是,德國《明鏡》周刊自嘲般地刊登了一張拼版照片:默克爾身後是一群剛剛佔領希臘的納粹軍官,在希臘標誌性建筑前合影。

爭議常常伴隨著她。當一批又一批中東難民湧向西方,當很多難民葬身大海後,默克爾向難民張開了手……

但這毫無疑問遭到強烈的質疑,甚至在歐盟峰會上,匈牙利總理建議德國,應該建造隔離牆,拒絕這些中東的難民。

按照媒體的報道,默克爾當時沉默了一下,然後說道:「我曾經很長時間生活在隔離牆後面。這不是我希望再次做的事情。

這可能是她總理生涯中最大膽最冒險也是最有爭議的一個決定。

她應該也很清楚,難民問題肯定會帶來社會問題,甚至衝擊她的民意基礎。但至少當時,她選擇了人道主義一邊,最後她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直到現在,不斷有人抨擊她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或許,歷史,最終將證明她究竟是自私還是偉大。

請輸入圖片描述(三)

過去14年的總理生涯中,她曾無數次上過封面,被人景仰,也備受嘲諷。

默克爾的老朋友溫德林對她這樣評價:「有點鐵娘子的風格,又時常顯現著一份平淡!」

她不是撒切爾夫人,她又非撒切爾夫人能比。環顧這個世界,能夠超越她的女性領導人,應該還沒有出現。

2013年,當她又一次毫無懸念地贏得勝利後,考慮到德國已成了「默克爾共和國」,《明鏡》周刊用一張默克爾身著「女皇」服飾的畫像作為封面。她已然成了這個國家的女皇。

2015年,默克爾又成為《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為什麼選擇默克爾,當時《時代》總編輯吉布斯這樣解釋,儘管歐盟地區的危機「讓人有理由懷疑歐盟是否繼續存在」,而默克爾「挺身而出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默克爾成為自阿基諾夫人1986年獲獎以來,第一位贏得這一榮譽的女性個人。

但世界從來沒有不散的宴席。畢竟已經65歲了,這次公開場合不受控制的突然顫抖,或許只是一次意外,但意外的背後,更說明她背負的巨大壓力。

已經連續征戰了15年了,歲月不饒人,老太太真不容易。

她也確實該休息休息了。

她已經宣布,不會在2021年再次尋求擔任總理一職。也就是說,最晚到2021年,默克爾將最終告別德國和世界政壇。

一個沒有默克爾的德國和世界,又會怎麼樣呢?

最後,簡單啰嗦三點吧:

第一,默克爾已經是一個傳奇。從東歐的物理學女博士,最終成為歐洲無可爭議的領袖人物。她讓人看到了一個德國女性的傑出能力。未來兩年,她仍將是這個世界的領袖級人物。千萬不要看不上女博士。

第二,默克爾更是平凡的偉大。這可能是最難得的一面,哪怕貴為總理,仍保持著樸素的生活,也時常買菜做飯,一切都很自然,更少有其他領導人的作秀。禁得起誇讚,更忍得住批評,俯得下身子,這樣的默克爾,確實非同一般。

第三,時代呼喚更多的默克爾。不僅僅是呼喚更多的女性政治家,更呼喚她這樣的堅持和遠見。也正是因為她的堅持和遠見,我們可以看到,默克爾的歐洲和特朗普的美國,正在漸行漸遠。這個世界,一場新的合縱連橫在上演……

默克爾之後,或許,將再沒有默克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彈琴 的精彩文章:

巴菲特老了,越來越玩不過這幫中國人了

TAG:牛彈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