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後傳,此勢力堪稱宋江最強勁敵?欒廷玉死而復生,曾投靠麾下

水滸後傳,此勢力堪稱宋江最強勁敵?欒廷玉死而復生,曾投靠麾下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八十九回,猿臂寨吞併了梁山附屬勢力青雲山,積草屯糧,正式與梁山撕破臉皮。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九十回「陳道子草創猿臂寨,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祝永清收兵不見陳麗卿,忙叫眾人去尋。原來陳麗卿獨自追擊石秀,但沒有追上,卻遇到了前去青州馬陘鎮的風會、雲龍二人,三個與前來尋找的真祥麟等同回青雲山見了祝永清、欒廷芳等。過了幾日,陳希真帶兵從猿臂寨來青雲山犒軍,並帶來兵變投降的謝德、婁雄,陳希真讓陳麗卿陪雲龍去猿臂寨拜見劉廣等,再接劉慧娘到青雲山。雲龍到猿臂寨住了幾日後,與風會一起出發去青州。此時欒廷玉(《水滸傳》里欒廷玉死不見屍,也給人留下了想像和發揮的空間,《蕩寇志》因此進行文學再創作,讓他死而復生,再戰梁山)、王天霸也殺了狄雷投奔陳希真。劉慧娘到青雲山後,探查形勢,設置城郭,挖掘銀礦,燒制瓷器,猿臂寨自此自給自足。陳希真又在無險可守的張家道口架上了九陽神鍾,青雲山自此固若金湯。另一邊雲天彪自到馬陘鎮上任後,收歐陽壽通,又接到种師道書信,相約夾攻梁山。雲天彪出於形勢考慮,帶兵攻打清真山,但清真山頭領馬元等拚死抵抗,雲天彪攻打不下。雲龍、風會二人在途中得知雲天彪攻打清真山,於是直接到軍營中相見,得知情況後,雲龍獻計攻打清真山。

都頭曰:此一回描寫陳希真勢力逐漸壯大,完全蛻變成剿滅梁山的一股勢力。作者俞萬春為了讓陳希真不同於宋江,經過幾回的謀劃,設置了雲天彪調任,打敗高封,收伏祝永清、青雲山,發現銀礦自給自足等情節,目的就是為了讓陳希真一夥達到他心目中的「理想強盜」境界,也就是不對抗官府、不搶掠財物,但這樣的強盜真的存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俞萬春雖然把雲天彪調開不讓他和陳希真交手,但陳希真消滅的高封軍隊以及沂州官兵難道不算官軍?而在青雲山發現銀礦更是作者在實在想不出強盜不靠打劫如何能夠生存的情況下憋出的「精神勝利法」,範金門在此回回末評中說【嗚呼哀哉!及學陳希真而又嘆陳希真之不可學也。陳希真固有此後不許與官兵對敵及攻城搶劫,我情願死也不做之言而跡其事實,則所以得免是二者,乃盡出於天幸,絕非人力之所為。】可見就連範金門都認為陳希真的事迹不過是僥倖而已,無法複製。而俞萬春想為天下盜賊塑造一個陳希真這樣的榜樣來模仿,顯然是畫餅充饑之舉,完全不現實。說完這些,讓我們先來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三個,第一個典故是陳希真「又於青雲山頂,建蓋一座萬歲亭,供奉大宋皇帝牌位,朔望率領眾頭領朝賀。凡議大事,必到萬歲亭上。」範金門在句末批道【儼然張中丞之守睢陽。彼及時雨口口忠義,語語招安,何不為此。起造後又一餘波。】張中丞就是唐代名臣張巡,張巡也是我國古代以善於防禦著稱的名將之一,他的著名事迹就是在安史之亂期間,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城,與叛軍浴血奮戰數百次,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保障了唐朝東南的安全。雖然最終張巡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被俘遇害,但是他的精忠氣節和愛國事迹早已名垂青史,一直以來為歷代所稱道。

第二個典故是雲天彪在馬陘鎮上任期間,發現並提拔了猛將歐陽壽通,在徵得對方同意後,「天彪便招呼從人,替壽通收拾了魚罾,另備匹馬與他騎了,一同回衙。」範金門在句末批道【何異後車之載。】「後車之載」,即「命彼後車,謂之載之」,出自《詩經》中的「綿蠻」,原詩是「綿蠻黃鳥,止於丘阿。道之雲遠,我勞如何。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綿蠻黃鳥,止於丘隅。豈敢憚行,畏不能趨。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綿蠻黃鳥,止於丘側。豈敢憚行,畏不能極。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全詩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作者處於困頓勞瘁的境地,期望有貴人施以援手,加以憐憫提攜。範金門在這裡引用了這首詩,就是形容雲天彪是歐陽壽通的「伯樂」,賞識提攜了這位只能靠捕魚為生的猛將。

第三個典故是雲天彪準備帶兵配合种師道夾攻梁山,「那些官兵的婦女老小,聞得雲總管要用兵,都趕緊把丈夫兒子的冬衣做起,準備乾糧,只等候調發。」範金門在句末批道【妙哉,仲華之用筆也。描寫天彪連篇累牘亦不能盡,乃舍天彪而描寫官兵,又舍官兵而描寫官兵之婦女老小。正如小戎之詩,有勇知方,遂令紙上活現出一員醇儒大將,烘染之神者也。冬衣二字,又引起下文雪天。】範金門所說的小戎之詩,同樣出自《詩經》「小戎」,原詩為「小戎俴收,五楘梁輈。游環脅驅,陰靷鋈續。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騮是中,騧驪是驂。龍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滕。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按照現代多數學者的觀點,這是一首妻子懷念出征丈夫的詩。古代秦國軍隊出征時,家人必往送行,當然妻子也在其中。事後,妻子回憶起當時丈夫出征時的壯觀場面,為丈夫趕到自豪,希望他建功立業,博得好名聲,光榮凱旋,而這正好與《蕩寇志》中的描寫相符,因此範金門引用這首詩是很恰當的。

說完典故,我們再看看本回的寫作。如果要評比《蕩寇志》一書中哪一回最能體現出陳希真等雷將的諂媚和虛偽的一面來,那麼本回絕對在前三甲之列。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不妨看下本回中的三件事。

第一件,「又於青雲山頂,建蓋一座萬歲亭,供奉大宋皇帝牌位,朔望率領眾頭領朝賀。凡議大事,必到萬歲亭上。」俞萬春安排陳希真做如此露骨諂媚朝廷之事,目的就是想表達他筆下的雷將都是大大的忠臣,即使身為盜賊,也時刻不忘朝廷。但俞萬春似乎忘了,真正的大忠大義根本就不需要這些形式上的東西,而是心中裝著愛國愛民之心就夠了,刻意地安排筆下人物作阿諛奉承之事,難免給讀者留下一種「作秀」的嫌疑,更難以產生好感。

第二件,官軍將領謝德、婁熊投靠陳希真後,祝永清私下稟希真道:「謝德、婁熊二人,擅敢率眾造反,殺死官長。這等人心胸叵測,泰山用他,須要留意。」我們在前面的文章已經分析過,當初是祝永清誇下海口,帶領謝德、婁熊等攻打猿臂寨,最後自己臨陣倒戈,不顧手下兄弟死活,才導致謝德、婁熊等陷入兩難境地。而後來謝德、婁熊因為反抗貪官魏虎臣陷害而造反,不得已才投靠的陳希真,這二人的做法比祝永清要光明正大的多。而身為二人昔日的長官,也是導致二人最終落草的相關責任人,祝永清不但沒有表現出一絲悔意,竟直接向陳希真打二人的「小報告」,這種人品簡直低下的夠可以,難怪眾多讀者厭煩祝永清這個角色,因為此人十足是一個「面善心黑」的偽君子,祝永清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了所謂「雷將」的真正嘴臉。

第三件,雲天彪到青州馬陘鎮上任後,「又於公餘無事之時,與標下軍官開講《春秋大論》,不問賢愚無不感動。天彪講到那剴切之處,多有聽了流淚不止的。不到數月,馬陘鎮上軍民知禮,盜賊無蹤。」這真是把老百姓當傻子一樣看待了!雲天彪所謂的《春秋大論》,就是在北宋學者孫復《春秋尊王發微》一書的基礎上,加了一些溜須拍馬的話,搖身一變,就成了他自己的著作,這種臉皮厚的真是可以。尤為可笑的是,就是這樣一本「山寨書」,竟然能把老百姓講的流淚不止,最後連盜賊都沒了蹤影!我的天,這本書如果真這麼厲害,作者為什麼還要費力寫官軍花費多年的時間剿滅梁山,直接給梁山一人發一本《春秋大論》不就可以了么?作者如此不顧實際,赤裸裸地給自己筆下的人物臉上貼金,卻無形中把百姓都變成了沒有思想的提線木偶。而這麼做,除了顯露出作者的低格調外,其實對塑造人物沒有絲毫益處,反而醜化了人物形象。

最後再說一下本回行文中的一個漏洞,風會、雲龍在離開青雲山準備前往青州時,「陳希真又修了一封書與雲天彪,交與風會。」而後來二人到青州後,「風會與天彪相見,雲龍上前請過父親的安,稟知家中祖父、母親都安好。天彪聞知老小平安,甚為放心。」範金門發現了俞萬春忘了交代書信的漏洞,所以他在批語中說【軍事傍午之際,忽敘家務,妙。希真、劉廣書信尚在雲龍身邊不曾繳出,此句漏。吳荔裳曰:風會、雲龍之過猿臂寨,不過文章之過脈,非是正文,仲華欲人稟,可謂體親心矣。】而俞萬春的另一個好友吳荔裳卻不這麼認為,他為俞萬春辯護說不交代書信是因為作者想要讓雲龍親口和雲天彪說書信中的事,是作者體諒照顧書中雲天彪、陳希真、劉廣等親屬之情而故意安排的。這純屬胡說八道,如果真的如吳荔裳所言,那麼俞萬春根本就不用寫陳希真托風會帶信的情節,直接安排讓風會向雲天彪帶話就好了,失誤就是失誤,漏洞就是漏洞,在這裡範金門的態度要比吳荔裳好很多,掩蓋遮飾不如實實在在面對來的實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水滸暗藏四大絕命牢頭?李逵遭宋江毒殺,還有一人操控武松!
西遊最強凡人究竟是誰?玉帝法術被他一眼拆穿,神秘龍王家破人亡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