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指南:如何正確對待野生動物觀光產業

指南:如何正確對待野生動物觀光產業

撰文:Natasha Daly

在清萊城外的大象谷,遊客們站在安全距離之外觀看大象。

攝影:Kirsten Luce

遊客都喜歡動物。我們想靠近它們,對它們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不過,許多遊客沒有意識到的事實是,要想維持野生動物旅遊業,比如大象騎行和與老虎合影,完全依賴於野生動物的配合。

在《國家地理》雜誌的專題報道《看得見的野生動物,看不見的血淚折磨》中,作者探討的棘手問題之一是辨別野生動物觀光是否合乎道德。「對於遊客來說,決定如何以人性化的方式觀賞動物尤其困難。為了評估野生動物景點對待圈養動物的方式是否合乎道德,你可以參考「五個自由」標準——研究者受英國政府1965年的一份報告啟發而提出的國際公認標準。在開啟你的下一次野外冒險之旅之前,可以考慮一下這些建議:

做好調查工作

尋找那些動物看起來營養充足並且隨時都能喝到清潔水的景點。旅行app上評價較高的景點可能並不人性化。查看一星和兩星評論,其中往往包括遊客提到的動物福利問題。

觀賞大型貓科動物最合乎道德的方式是在野外遊獵。

攝影:Robert Harding Picture Library,National Geographic Image Collection

觀察動物活動場所

觀察動物是否擁有適當的環境,包括庇護所、充足的空間、舒適的休息區和遠離人群的僻靜地點。留意流行辭彙,比如「回歸自然保護」、「避難所」和「拯救」。「如果一個景點做出了上述承諾,同時又向大量遊客提供了與動物深入互動的機會,那麼就要注意了。

注意危險信號

避免去以下動物景點:動物明顯受傷或被迫參加可能會導致傷害或疼痛的娛樂活動,或圍場不幹凈的景點。對野生動物來說,被拴住、表演節目、與遊客互動(充當騎行工具、與遊客合影、被遊客清洗),都是不正常的,即使是在圈養環境中出生的動物也是如此。

放輕腳步

必須意識到大批遊客和非自然的噪音會給動物造成痛苦,尤其是那些經歷過基於恐懼的訓練、一出生就與母親分離或受到其他創傷的動物。

保持自然

尋求動物能在自然環境中自由活動的觀光活動。

全球野生動物旅遊業為了盈利都有些不折手斷。但個人行為可以產生集體性影響,向市場發出消費者支持合乎道德的野生動物觀光的信號。如果遊客決定以人道的方式對待動物,野生動物旅遊市場就會變得更好。

在面對野生動物觀光項目時,我們能做什麼?

大象

要警惕那些提供大象表演、騎乘或洗澡的旅遊景點,因為這些娛樂方式通常會通過恐懼訓練大象;相反,你可以選擇在自然環境或保護區里觀看大象,在這些環境中大象能夠自由社交和漫步。

大型貓科動物

避免擁抱、觸摸老虎獅子,與它們拍照或同行。飼養員通常會將剛出生的幼崽從其母親身邊抱走,成年的大型貓科動物可能會被下藥、去除爪子,或者二者兼有,以確保遊客與其互動的安全。

猴子

猴子表演活動將這些高度群居的靈長類動物孤立了起來。不要向看似野生的猴子投遞食物,因為它們經常被迫挨餓,旅遊景點意圖用食物來引誘它們接近遊客。

小型哺乳動物

樹懶、樹袋熊和懶猴經常被人類從野外誘捕,然後被迫進入旅遊景點。樹懶不太適應與遊客互動;懶猴的牙齒可能會被拔掉,以確保遊客與其互動的安全。

(譯者:流浪狗)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官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131年《國家地理》經典刻下17座父愛如山
珍愛生命,理性登山:反思珠峰擁堵事件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