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在古代歷史學家的筆下,歷史總是充斥著戰爭、陰謀和皇家大事,而那個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卻很少提到。對於現代的歷史研究者,通過考古和史料真真切切還原當時的情景,也是有著寶貴研究價值的領域。當我們厭倦了金戈鐵馬、殺伐擄掠和爾虞我詐,不妨穿越回公元2世紀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體驗一下一個羅馬人的一日三餐,讓我們對羅馬帝國的歷史有一番更加深刻的領悟。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研究古人的飲食文化也是非常有趣的

一、四海之內皆食材

經過世代人的努力,神聖偉大的奧古斯都最終奠定了羅馬帝國的疆域形態與霸權範圍,地中海成為內湖、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如此遼闊的領土讓羅馬帝國成為一個多元化屬性異常豐富的國家,不同行省的自然稟賦在"羅馬統治下的和平"下實現了物流大交換。內湖地中海將整個帝國的不同行省緊密連接到了一起,多種多樣的食材也隨之呈現在羅馬公民的市場和餐桌至上,可以說,羅馬人的食譜就像他們的帝國,豐富而多元。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羅馬統治下的和平讓食材得到了大流通

地中海和湖泊河流為羅馬人提供了新鮮的魚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羅馬人對魚肉的鐘愛遠近聞名,他們對魚肉的烹飪技法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同樣無魚不歡的古希臘。在他們的餐桌上,鰹魚、沙丁魚、鰻魚、鳳尾魚都是常客,羅馬人對魚肉的烹飪技法十分講究,首先他們會將片好的魚肉進行腌制,用於腌制的醬汁由多種香料組成,包括橄欖、牛奶、糧食醋、葡萄酒、香料和菜汁等,然後對魚肉進行下一步處理,拌以橄欖油和其他的香料蒸煮煎炸均可。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以地中海為內湖的羅馬人少不了吃魚肉

在烹調魚肉的過程中,他們對一種原產於西班牙地區的特產——魚醬油格外鍾愛。這是一種當地漁民在收穫漁獲之餘所生產出來的副產品,因其便於攜帶儲存,很快通過地中海貿易網路而風行整個帝國,全帝國境內都有工廠生產這種風味佐料,因而親民的價格讓普通的公民也能一品風味。魚醬油和今天的魚露十分相似,一種半透明的金色液體,有著一股海洋的氣息,其色澤、口感和價格也因品質而各自不同,像葡萄酒一樣,魚醬油的窖藏時間越長,其風味就越醇厚,價格也越昂貴。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魚醬油在調味品單調的古代是彌足珍貴的

除了魚肉之外,豬肉、羊肉、雞肉也能在羅馬人的盤中出現,不像北部的日耳曼和斯基泰蠻族熱愛牛羊肉,羅馬人還是對豬肉最為鍾愛。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在作品中不吝溢美之詞:"沒有哪一種肉類的滋味能比得上豬肉更加豐富多彩,豬肉有50種味道,其他肉類只有一種"。除此之外,羅馬人對獐子、鹿肉、鵪鶉、野豬肉和兔肉也來者不拒,帝國境內廣闊的森林資源讓羅馬獵人們可以捕獲足夠的野味。為了保鮮,羅馬人將食用不完的肉食滷製成火腿和香腸,幾乎和如今人們所吃的毫無二致。

羅馬人有時也呈現出對極致"野味"的好奇和食慾,他們對鼠肉、蛇肉、蛙肉乃至鴕鳥肉、駱駝肉和孔雀肉也有很大的興緻。羅馬貴族為了一飽口腹之慾,會專門飼養睡鼠,他們甚至會在陶罐里放上睡鼠愛吃的食物,模擬冬眠環境,以便於快速催肥它們。至於從萬里之外的印度運來的孔雀,羅馬貴族們對他們的美麗大加讚賞,孔雀毛經常會用於裝飾貴族家的客廳和卧室,而缺乏美麗羽毛的雌孔雀,如果不用於繁殖,則很可能被催肥宰殺送上餐桌。如今我們可能對這種炫耀式餐飲方式嗤之以鼻,但是在羅馬時代,能夠食用這種高端食材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成為了在宴席上展開社交活動的羅馬貴族們掙得砝碼的有力工具。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追求食材的奇特是羅馬人炫富的癖好

羅馬人愛吃肉食,對動物身上的各個部位都能充分利用。除了普通部位的肉,他們對食材的爪子、心臟、胃、肝甚至子宮和睾丸也不放過。鵝肝並不是法蘭西貴族的獨享,這種飲食風尚早在羅馬時代就風靡全國。人們也會將剁好的碎肉、脂肪和血塊塞進豬子宮或者豬胃裡,熏制或者油炸,製成風味獨特的葷菜。羊睾丸被羅馬人認為有壯陽的功效,生吃睾丸是富有男子氣概的飲食行為。

除了肉類,羅馬人對各類果蔬也是十分喜愛,帝國境內多樣的自然環境讓人們可以品嘗到豐富的蔬菜水果。蘆筍、捲心菜、韭菜、洋蔥、南瓜、胡蘿蔔經常可以吃到,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就是捲心菜的狂熱愛好者,種植捲心菜成為了老皇帝退位之後最感興趣的事情,他也熱衷於請賓客品嘗他親手種植的捲心菜,那些想要獲得老皇帝提攜的貴族們,就不得不投其所好,對捲心菜好好研究一番了。此外,蠶豆、扁豆、鷹嘴豆是羅馬人烹制湯料時不可或缺的美味食材。味道鮮美的蘑菇也偶爾出現在羅馬人的食譜當中,由於辨別可食用菌類存在風險,因此蘑菇就顯得十分珍貴,它們的價值非常高。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龐培古城的食物壁畫

水果自然也被愛吃的羅馬人端上餐桌,羅馬人最常吃的水果就是遍布地中海沿岸的葡萄和無花果了。葡萄不僅用作釀酒,也是羅馬人瘋狂迷戀的水果,它的地位在古希臘時代就被奉為宙斯之子狄俄尼索斯的化身,只要有嗜酒的人們,就有對葡萄及其神祗的供奉。無花果則因其耐旱、耐蟲害的特性而確保了豐收產量,含有高度糖分的無花果能夠為勞作一天的人們快速補充能量。此外,蘋果、香梨、李子、西瓜、藍莓、石榴也能在應季季節被羅馬人所品嘗。冬天到了,人們則偏愛核桃、榛子、杏仁等乾果補充蛋白質和熱量。

二、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一天吃三頓飯對於羅馬共和國時代早期的人來說簡直是奢侈至極,崇尚艱苦樸素作風的祖先們以一天只吃一頓熱食為習慣,然而當羅馬人開始統治世界後,極大豐富的物質讓一日三餐成了人們的日常飲食習慣,並一直延續了下去。

羅馬人對早餐是最不重視的,他們的早餐非常簡單,有時甚至是前一天晚飯的剩菜。幾片薄餅、麵包,配上一碟橄欖油或者蜂蜜,吃上幾顆無花果,再喝一杯牛奶或者葡萄酒,一頓簡單的早餐就完成了。他們還會把早餐的一部分放在家中的祭壇上供奉神明,祈神賜福。羅馬人在吃完早餐後便開始一天的工作,當然在開始工作之前,清新口氣也是不可或缺的,有錢的人家會讓奴隸在銀質的牙籤上蘸點小蘇打,均勻塗抹在牙齒上,這種保護牙齒健康的方式和如今的牙膏如出一轍。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早餐簡單但健康

在路邊的餐館或者酒吧里解決午餐通常是羅馬人的習慣,他們的午餐並不比早餐複雜多少,通常是冷食為主。鷹嘴豆泥、水煮蛋、腌制橄欖、山羊乳酪、腌鯛魚、烤豬腿和粗糧粥基本上是一頓午餐的選項。一上午都在外工作的羅馬人不會專門趕回家吃午飯,因此一頓便捷的快餐式午飯就有了很大的需求,這也為城市中的小酒館、飯館提供了不錯的生意機會。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酒館來一頓快餐午飯就解決了

羅馬人在飲食上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們豪奢的晚餐了,晚餐不僅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而且還是羅馬上流社會的社交平台。對於貴族們來說,晚餐是炫耀自家財富、展示物質實力和舉行社交活動的最佳活動,一頓成功的晚餐可以為他們達成有利的政治交易。至於晚餐的菜品,那自然是馬虎不得,甚至主人會向負責烹飪的奴隸親自指示和詢問。如何讓同樣尊貴的賓客們吃得好,是宴會主人當晚最關心的問題。

晚餐通常在下午的的三四點就開始了,因為古羅馬時代可不像現代社會有電力照明,能在太陽落山之前將宴會舉辦成功再好不過,因為夜晚黑暗的街道並不安全,畢竟誰都不想被劫匪、強盜之流盯上。在羅馬時代,秉燭夜讀可是一般家庭所承受不起的奢侈行為,因為橄欖油和燭芯都價格不菲,尋常家庭都在太陽落山後入睡了,因此舉辦夜場宴會是財大氣粗的貴族們所能負擔得起的狂歡。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夜晚party是土豪才能玩的遊戲

普通人的晚餐基本通常在家進行,女主人在忙碌了一天後終於可以把精心準備的晚餐搬上餐桌。晚餐的構成與午餐不會有太大區別,因為普通人家的飯菜都較為樸素,但是通常比上兩頓要豐盛,這不僅是女主人一天忙碌的成果之一,也是羅馬人重視晚餐的文化所決定的。而對於貴族家庭而言,晚餐的豐富程度可謂令人驚異。

開胃菜、冷盤、熱食、甜點依次登場。他們的菜單甚至就像演奏會的節目單,可以任意挑選。除了尋常的烤豬腿、牛肋排、羊肚、熏雞等菜式,塞著海膽的母豬乳房、蘸著甜酒的蒼鷺舌頭、撒上羅勒葉的牡蠣、浸在醬汁里的海鰻、塞著魚子醬的龍蝦等奇葩菜式應有盡有,這就是經濟實力顯赫的貴族所能拿得出手的好戲,這些非主流菜式通常能讓賓客驚叫連連、嘖嘖稱奇,這樣極大滿足了主人的虛榮感。

舌尖上的古羅馬:羅馬人的一日三餐

貴族的盛宴五花八門,出於所有人的想像

民以食為天,羅馬人的食譜與現代人的食譜有著許多重合之處,我們在品嚼現代的菜肴時追憶往昔,或許這些菜品對羅馬人來說絲毫不會陌生,然而他們的飲食豐富性有時並不比餐飲多元化程度已經極大增強的現代飲食遜色,我們在狂歡宴飲、大吃大爵的羅馬人身上也能看到我們自身的影子。吃所帶來的口腹之慾,永遠是古往今來的人們孜孜以求的極致享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