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做到這三點,生活會越來越順曾國藩第23集
在我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
他出身農民世家,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歷史上偉大的聖人之一,他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從一個「笨人」做到「第一完人」,在仕途中連升十級,之後還被封為武侯。
能在官場與大家和睦共處,在晚清惡劣的環境中全身而退,還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帶來了極大的福分,稱得上是歷史第一人。
曾國藩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得益於他「話不多,事不拖,人不作」。
1
話不多
生活中我們總能遇到話多的人,他們不分場合想說什麼說什麼,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他們總是喋喋不休,不看他人的臉色,常常令人生厭,唯恐躲之不及。
曾國藩剛到翰林院的時候,有一次其父大壽,好朋友鄭小珊前來祝賀,可是曾國藩開心得忘乎所以,只顧自己侃侃而談,惹得鄭小珊生氣拂袖而去。
後來曾國藩才意識到自己沒有顧及到朋友的感受,從此決定「戒多言」,還跟子孫後代反覆強調。
正所謂「禍從口出」,說的多錯的就多。
現實生活中,心浮氣躁、口若懸河之人,往往一不小心就會招來災禍。那些逞一時之快的人,圖嘴上痛快,最終難成大事。
2
事不拖
曾國藩認為「一勤天下無難事」,很多人都敗在了「懶」。
人之諸種弊病,皆因「懶」起。
多少人因為拖拉,消耗了自己的精力,磨滅了自己的意志。
曾國藩強調事有歸著,也就是說話辦事要有著落,最後要有結果,換言之就是做事要腳踏實地,凡事都要落地,不能只說空話,拖到最後一事無成。
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只見開頭,看不到結局。凡事都做在前面,不馬虎,不懈怠,不拖拉,不滯後,這就是事有歸著。
曾國藩統領湘軍時,自我要求早起,風雨無阻,從未間斷。沒有給自己找過任何拖拉的理由。
他還教導手下的將士們,要能吃苦,要堅持不懈怠,做一件事既然開始就不能偏離既定目標。
曾國藩也是這樣做的,每時每刻都為軍中的將士們做榜樣。
他的堅持還表現在寫日記上。每天通過寫日記來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再到後來給家人寫家書,教導他們。
正是曾國藩言傳身教,才使得後代人才輩出,一直繁榮昌盛。
3
人不作
不作,就是不「妄作」,不要胡亂作為。老子說:妄作凶。
我們遇事要冷靜,在沒搞清楚情況之前,切忌浮躁,情急之下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僅辦不成事,反而壞事。
曾國藩年輕氣盛時,也無法做到心態平和,遇事浮躁不安,後來唐鑒先生送給他一個字——靜。
從此之後,他每天都要靜坐沉思,思考為官之道、處世之法,從靜坐中收穫頗多。
每每遇到大事更是如此,從不輕易做出決定,而是經過反覆權衡才做出決斷。為了讓自己更能靜心,還常常焚香幫助自己進入狀態。
曾國藩說,任何事情都應該在平和、泰然的心態下處理,如果在慌亂之下是很容易出錯的。天下有多少大事,就是因為忙才出錯。
所以他認為,從容應對是處事的第一法則。那些整天急忙慌張的人,最終也很難有大的作為。因為他們缺少「靜」和處之泰然的智慧。
在為人處事上,千萬不能因為事情緊急就失去章法、失去思考的能力,一定要鎮靜下來,再尋找解決辦法。


※老子說:沒有什麼像成功那麼失敗老子微言第54集
※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怎麼為人處世?早課第57期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