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記者再走長征路:紅軍阿哥你慢慢走

記者再走長征路:紅軍阿哥你慢慢走

來源:CNR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作者:危瑤

《記者再走長征路:紅軍阿哥你慢慢走》

福建省寧化縣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1934年10月,駐守在寧化的紅三軍團第四師和軍團醫院、中央直屬炮兵營、少共國際師以及紅九軍團後方機關等共一萬四千多人,從寧化的鳳凰山、曹坊出發,開始戰略轉移,踏上了艱苦卓絕的漫漫遠征。

客家山歌《送郎當紅軍》:「送郎當紅軍,妹妹吩咐你。前方打勝仗,轉來把家回……」

幾場大雨過後,坐落在武夷山東麓的石壁村滿目蔥鬱、空氣清新。一首《送郎當紅軍》,把人帶回到85年前那個激情似火的紅色年代。唱這首歌的是寧化縣石壁鎮文化站站長張漢江。他說,他就是聽著「石壁嬸婆」唱的紅歌長大的。

張漢江:「石壁嬸婆」把自己的丈夫送去當紅軍,紅軍長征以後,丈夫再也沒回來,她思念丈夫過度,又遭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摧殘,精神失常了。後來的日子裡,她始終惦記的一件事就是,紅軍回來了,要去迎接紅軍,要打扮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唱著剛才我唱的那幾首紅歌去迎接紅軍。

1930年,寧化縣禾口鄉石壁村積極響應中央關於「猛烈擴大紅軍」的號召,全村共118戶780人,參加紅軍的就有96戶136人,「石壁嬸婆」的丈夫就是其中一位。一首《禾口淮土比參軍》,反映的就是當年踴躍參軍的火熱場面。

客家山歌《禾口淮土比參軍》:當兵要去當紅軍,禾口淮土比參軍,禾口參軍一千人,淮土一千多兩人……

我們在寧化縣革命紀念館看到這樣一組數字:寧化有13700多人參加紅軍,占當時全縣總人口的1/10,他們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反「圍剿」戰鬥前線。館長邱明華介紹說,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50萬重兵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紅軍損失慘重,根據地不斷縮小。

邱明華:當時由於第五次反圍剿戰役的失利,主力紅軍被迫退守在寧化、長汀、石城、瑞金、於都一帶,當時退守到寧化的主力紅軍有1.4萬人,佔中央紅軍總人數的16%。

1934年10月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駐守寧化的中央主力紅軍發出三封密電,命令將防務立即移交地方紅軍和游擊隊,分兩路向江西於都方向集結。上曹村村民曹祥增的父親曹發伙曾在寧化縣曹坊區蘇維埃政府擔任文書,紅軍開始戰略轉移之後,他堅持帶領地方武裝開展游擊戰爭。

曹祥增:我父親跟我說過,紅軍長征出發之前,紅軍的領導向後方人員叮囑過,你們要好好工作,我們一定還會回來的。後方人員一直有個信念,就是紅軍一定會回來,所以要堅持鬥爭到底。

曹發伙晚年寫的回憶錄用五個麻袋都裝不下,但他卻並沒有記錄紅軍長征出發前夕的場景。也許當時他還沒有意識到,中國革命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他也不會想到,紅軍這一走,就踏上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歌曲《紅軍阿哥你慢慢走》: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勒,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勒,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勒……

採訪中,這首《紅軍阿哥你慢慢走》,一直在寧化縣鳳山村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回放。當年,跟隨主力紅軍參加長征的寧化兒女一共有6600多人,其中絕大多數人都犧牲在了湘江戰役中。那是長征途中最慘烈的一仗,也是寧化人心中永遠的痛。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經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紅34師100團團長韓偉是湘江戰役中的倖存者之一。他的兒子韓京京說,父親晚年曾多次囑咐,去世後要將骨灰送到閩西安葬,以告慰那些烈士的家鄉父老。

韓京京:父親骨灰安放的那一天,下著小雨。我剛到革命公墓的門口,就愣住了,我看到好多老人站成兩排等在那裡,這些都是閩粵贛邊的老同志。他們說,當年團長帶領我們幾千閩西子弟去長征,大部分人都犧牲了。如今他自己的骨灰回來了,我們也來給他送送行。當時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犧牲了那麼多人,他們的骨灰現在在哪裡?

紅軍到達陝北後,寧化籍紅軍戰士倖存的僅有58人,新中國成立後登記在冊的寧化籍革命烈士共有3305人,還有更多人和「石壁嬸婆」的丈夫那樣,一去不返,音訊全無。正是這些無名英雄,點燃了革命的火種,照亮了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路,更照亮了新時代人們前進的路。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保障戰機安全飛行3000小時!戰友都說他患了「強迫症」
軍報聲音:帶兵怎能完全「照老畫新」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