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功臣率百萬大軍出征,因一意孤行大軍盡數覆沒,只剩二十四人

開國功臣率百萬大軍出征,因一意孤行大軍盡數覆沒,只剩二十四人

有時候論功行賞這件事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條理分明,歷史上很多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更有人被說成「德不配位」,凡事都有它的道理,如果一個人鑄成大錯卻並沒有遭到皇帝的誅殺,反而家族一直旺盛了下去,恐怕只有皇帝懂得這個人對國家的分量。

鄧禹就是這樣一個讓劉秀偏愛的重臣。說起鄧禹跟劉秀的關係,還是從他們少年時代開始,13歲的鄧禹才華不凡,他在西安遇上了同在此遊學的劉秀,鄧禹對劉秀的印象和評價都非常長好,因此認為劉秀將來一定能成大事。

結果真的在數年之後,事態大轉,更始帝登基之後,甚至曾經多次被推薦想重用鄧禹,但是都被後者拒絕。但是一聽說劉秀也在起兵,鄧禹二話不說到鄴縣投奔了劉秀。

劉秀見到鄧禹後相當開心,劉秀還以為鄧禹是前來做官的,而鄧禹卻說做官根本不能和為明公效犬馬之勞相比,以名垂青史。

這讓劉秀深深的中意鄧禹,劉禹給劉秀獻計,他認為雖然更始政權建立,但是其還沒有擺平山東,赤眉、青犢等勢力還在泛濫,作亂隊伍動輒就是幾萬人,這些都是更始政權的問題,而他們卻沒有及時處理,其實對付這些烏合之眾並不難,只是一群為財物而奔忙的小人罷了。

既然更始也不是什麼有作為的政府,百姓還為明主歸心似箭,倒不如劉秀招攬四方有才能的人來單獨「創業」,得民心圖霸業,像漢高祖一樣做一名真英雄。

而且就現實來看,這種道路並不是不可取,而且還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劉秀當即就任用鄧禹為將軍,並和他制定軍事計劃。

鄧禹在當時的軍隊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深得劉秀的信任。就這樣鄧禹幫助劉秀平定了北州。在公元24年,劉秀的軍隊在函谷關失利,於是劉秀寄希望於奪取關中,於是他派鄧禹帶兩萬人前往引兵西進。

次年鄧禹的部隊大破河東守軍,接著去攻取安邑,但久攻不下,後來更始這一方派樊參反擊鄧禹,被鄧禹打敗,樊參被殺。

與此同時,劉秀即位,鄧禹官升大司徒,鄧禹加官進爵的時候只有24歲,可以說已經走向人生巔峰。河東被平定之後,鄧禹又力克更始大軍於衙縣。但長安被赤眉軍攻破,長安一時之間陷入水深火熱,長安百姓聽說鄧禹的部隊所向披靡,於是無論老幼婦孺全都希望投奔於他。

劉秀對此非常看重,還多次表揚鄧禹。至此鄧禹手下的人有百萬之多,但是可以用來打仗的卻沒有幾個,再加上軍需物資非常匱乏,這些都成了鄧禹對攻取長安猶豫不決的原因。但是鄧禹有他的道理,他認為赤眉軍當時在多方面佔據優勢,此時攻打不是最優時機,應當等待。

26年,赤眉軍搶長安搶的差不多了,開始撤退,鄧禹才開始出擊。可是佔領沒有多久,赤眉軍再次臨門長安,鄧禹面臨危機,因為當時長安已經是一座「空城」,依舊沒有充足的軍備打敗赤眉軍,遂被打敗。這樣征討對國家,對百姓無任何益處,於是劉秀讓鄧禹撤軍,但鄧禹卻不同意。

這樣一意孤行造成鄧禹多次大敗,漸漸的軍心也不穩了,不過可能因為鄧禹之前沒有遭遇過太多的失利,心中總有不甘,當馮異奉命前往協助鄧禹並提出東西夾擊的戰略,鄧禹完全聽不進去。後來鄧禹獨軍前去應戰,赤眉軍詐降,求勝心切的鄧禹沒有多想,結果全軍覆沒,最後只剩下了24個人活著回來。

可以說鄧禹的人生經歷就這樣經歷了大起大落,但這場「大落」並沒有讓鄧禹的家族蒙難,鄧禹的功績依舊被劉秀和大漢銘記,而且鄧禹的後人在東漢依然發揮重要作用,很多都是治國之才,還有很多跟皇族通婚的人,權傾一時,鄧氏家族成為東漢頂級名門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不敗戰神,三大國聯合圍剿,大勝卻選擇投降,回國後成民族英雄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