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軍「飢餓戰役」:1萬多枚水雷封鎖日本,使700萬日本人挨餓

美軍「飢餓戰役」:1萬多枚水雷封鎖日本,使700萬日本人挨餓

二戰末期,日本已經是窮途末路,美海空力量突破了日本的海上防線,攻擊範圍直達日本本土,從馬爾亞納群島等地起飛的美軍轟炸機群天天是堵著日本轟炸,轟炸目標從大都市延伸到中小城市,日本本土是一片狼藉…

不過,除了空中打擊外,美軍對日本還採取了另一種戰略手段,該手段某種程度比戰略轟炸更加兇狠,這就是二戰後期美軍對日本的水雷封鎖行動。

美軍給這個行動起了一個相對犀利的代號—— 「飢餓」,毫不諱言,美軍就是想餓死日本!

一, 封鎖日本

日本在地緣上有一個相當不利的特點:它是島國,這就使得其本土雖然工業發達,但是其所需要的物資很多則需要從海外殖民地(中國東北,朝鮮半島,東南亞,台灣等)運輸到本土,而國內的很多物資運輸也需要通過內海航運來完成。

根據統計,二戰期間,日本所需要的橡膠、棉花和羊毛需求的100%,石油需求的92%,鐵砂的87%,煤炭的24%(其中焦炭佔90%),糧食的20%都依賴進口,如果沒有這些海外物資的支持,日本的國內工業經濟運轉將瀕臨崩潰。

美軍當然知道這點,1945年,雙方已經殺紅了眼,美軍為了徹底擊垮日本這個「已經日薄西山卻又臭又硬」的死對頭,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利用大規模轟炸機群使用燃燒彈焚炸日本各大城市「送溫暖」;另一方面則準備給日本這個島國「加道鎖」,斷絕日本的物資來源。

美軍牛氣的狠:反正現在老子海空優勢盡占,想怎麼玩怎麼玩。

其實封鎖航道這一手段一點也不新奇,古往今來的海空戰各個玩家都這麼玩過,盟軍在早期對日作戰中就利用了「水雷戰」,從1942年10月16日到1945年3月,美、英等國動用了大量水面艦船、潛艇、飛機等,在泰國、緬甸、馬來亞、中南半島、東印度群島、新幾內亞;中國沿海、長江中下游、台灣等地的沿海重要港口、海上交通線、重要的內河交通線等150餘處重要地點布設了13000多枚水雷,這些水雷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觸雷的日本艦船有355艘,總噸位達78萬噸。

只不過,之前的行動多是零散的,這次美軍準備玩得更大:直接封鎖日本全島。

1944年11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將軍與陸軍參謀長雷曼將軍磋商後,決定由海軍提供水雷,由陸軍航空兵承擔佈雷封鎖日本的任務。11月12日即開始制定計劃,並於次年4月1日開始執行,尼米茲將行動代號命名為——「飢餓」。

那當時日本的海運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1944年底,日本的大部分海運在下關海峽、日本海與瀨戶內海、朝鮮和中國海岸之間進行,日本供應國民生活和軍工生產所需的80%的油料、80%的鐵礦石或鐵錠、24%的各種煤及20%的糧食要依賴海運,如果減少供應這20%的糧食,將使日本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口陷入飢餓。

而在日本內部75%的運輸也是由水運承擔的,其中大工業區的用煤佔一半以上,1945年3月,日本100噸以上的鋼殼商船還剩下約180萬噸(140萬噸可用),這些船每年可將主要從中國、朝鮮掠奪的100一150萬噸糧食和原材料運入日本。而且這中間大部分是通過關門海峽運到工業中心神戶和大阪的。

既然如此,那封鎖的重點就有了。

1945年1月,美軍出動B29轟炸機在越南金蘭灣、西貢和新加坡海域布下593枚水雷,這是美軍在二戰中首次大規模實施的航空布雷行動,這就是一次預演。

為了讓封鎖更有效,美國海軍還著力開發各種不同的水雷,有磁力引爆的M4以及M11、利用磁力、音響、水壓的互換性引爆的M9、磁力/水壓並用的A6等,準備給日本人「嘗嘗鮮」。

二, 「飢餓戰役」始末!

1945年3月27日,第一階段行動開始,這一階段的「重點關照對象」是瀨戶內海西部及關門海峽,目標是阻撓日軍部隊從吳市和廣島等港口出發支援沖繩守軍(當時美軍正準備攻打日軍南大門——沖繩),同時還在佐世保港等地布下少量水雷以騷擾日本艦隊,27日夜,美軍投下1350枚磁爆水雷,日軍吃了些虧後意識到有水雷,次日,瀨戶內海停航掃雷。30日夜,美軍再補充投下450枚水雷。截止4月6日,日本有超過8隻的500噸級的船隻觸發水雷沉沒。而到5月2日,日本有19艘船隻沉沒,39艘損傷。

4月6日,日本海軍「大和號」超級戰列艦不敢通過關門海峽,被迫經豐後水道離開瀨戶內海。4月7日被美軍逮個正著後擊沉。

5月3日~12日,第2期作戰計劃展開,攻擊目標從關門海峽延伸至東京港、大阪港、神戶港、名古屋港等太平洋沿岸主要港口,美軍出動飛機195架次,對日本沿海、瀨戶內海投放1422枚水雷,日軍艦船損傷25艘,大型船隻完全無法通過關門海峽,神戶,大阪等港口完全癱瘓。

5月13日到6月6日,美軍實行第3期作戰,出動飛機209架次,分15次對日本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投放水雷313枚, 九州北部港囗成了靶子,這次美軍投送的多數為不能被音響掃雷的低頻水雷。5月份,日本有66艘商船被水雷擊沉(總計約11萬噸),同時損傷船隻達到了31艘(總計約10萬6000噸)。

根據統計,第2期作戰和第3期作戰對日本商船造成的損傷,甚至已起過潛水艇以及飛機造成的傷害。

5月14日、23日、27日清水港、橫濱港、東京港相繼被迫關閉。

6月7日開始,以琉球群島(沖繩)作基地的PB4Y-2海軍機加入了第4期作戰,持續攻擊日本各航道,美軍出動飛機404架次,對日本沿海重要港口投放3542枚水雷,並在混合使用定時、定次器的同時,繼續降低水雷引信的靈敏度。導致日本各港口被封鎖2星期左右;6月份,日本實際艦船損失估計為30萬噸;6月29日鹽釜港關閉。

到了這個地步,日軍依然想保留往朝鮮半島的航路作據點,不過美軍當然不會讓日軍得逞, 7月9日至8月15日,最後階段開始,美軍出動B29轟炸機474架次,布雷3746枚,這次的封鎖範圍從日本本土延伸到了朝鮮半島,舞鶴港、新潟港、船川港、朝鮮半島的釜山港被投下水雷,特別是運送滿中國東北糧食的羅先港被重點關照,投下420枚水雷,此時日本的掃雷力量已經損失殆盡,基本上是坐以待斃,各港又被封鎖10天~15天,並損失艦船約30萬噸。

1945年7月18日,17000噸的護航航母「海鷹」號在九州附近觸雷受傷,6天後又被一顆水雷炸傷,最後被美空軍和海軍飛機擊沉。

三, 日軍的「反水雷」行動

日軍就這麼看著美軍掃雷嗎?當然不會!日軍也進行了「反水雷」作戰計劃

早在戰役第一階段,日軍就已經加強了防衛,日本使用掃雷艦艇和小型自殺性艦船開闢航道,對於瀨戶內海關門海峽這一命脈重點加以保護,將新設的第7艦隊用來保護關門海峽及對馬海峽的貿易線,命佐伯海軍航空隊負責迎擊B-29轟炸機。日本陸軍亦在小月機場布置防空戰鬥機隊,還在大阪市周邊地區布置高射炮對抗美軍轟炸機隊。

不過此時的日本軍隊能力很有限,根本無力阻止美軍佈雷。更糟糕的是,日軍把雷達、高炮和探照燈等從主要產業城市的周圍,移到可以阻止B一29飛機投放水雷的海岸附近,這又使得這些城市的空防力量得到削弱,最終找來美軍轟炸機的狂轟濫炸。

而到了第二階段,日本改用小型木殼船掃雷,不過對於美軍這些改進了引信的磁性水雷卻顯得捉襟見肘。

1945年5月,日本動用海軍的所有研究機構,開始有組織地研究、實驗。同時還組織各大學的教授、陸軍、海軍和民眾聯合的大委員會,認真地尋找掃除水雷的對策,但最終毫無進展。

日軍此時已經是窮途末路,根本無力對抗美軍的「水雷封鎖戰」,只能看著美軍敷設的海面也漸漸地從內海移到日本海沿岸,使整個日本海區都敷設水雷。

四, 水雷之威

從1945年3月27日到8月15日四個多月的「飢餓戰役」給日本帶來了極大的損失,據統計,這段時間美軍從提尼安島航空基地起飛了1150架次的B-29轟炸機,布設了超過12000枚的水雷。

根據日本保存的資料,日本有670艘艦船被水雷擊沉或擊傷。其中包括65艘戰鬥艦艇被擊沉或重傷,294艘船被擊沉,137艘船受重創而報廢,239艘船被擊傷(尚可修理),損失總噸位將近150萬噸(這大大超過了日軍參謀部預計的100萬噸)。

飢餓行動完全癱瘓了日本最後的航道。瀨戶內海除了小型標準E型戰時船或者機帆船等的船以外,其他船隻無法航行。日本五大港口,如大阪港和神戶港因水雷封鎖而大大降低船隻裝卸能力,同時也降低了造船能力,延誤船隻修復速度。而由於日本海與朝鮮半島的航道被切斷,嚴重妨礙來自中國東北的雜糧輸送,使日本本土的國民完全陷入字面上的「飢餓」狀態,根據統計,大約有700萬日本人因此挨餓,美軍的想法是,再餓下去日本全島會有大饑荒。

一直到二戰結束後,日本沿海遺留約6,600枚美軍水雷,這對日本海上交通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截至1950年為止,共有118艘船隻觸雷,其中55艘沉沒,受創傷者達1700餘人,其中死亡1300餘人。

一直到現在,水雷還沒有清除完畢,時至今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掃雷,至21世紀,海上自衛隊平均每年清除4枚戰時水雷,目前大約99%海域已完成掃雷工作,因多年「鍛煉」,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掃雷能力在全球是名列前茅。

這裡還要說一個有意思的情況,二戰後美軍因自身利益及戰略需要,也參加了部分掃雷工作,美軍引爆了1700多枚水雷,死亡70餘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被燒毀99%,二戰時日本被炸得最慘的城市不是廣島長崎而是這裡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