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佛度有緣人

意思就是說

佛菩薩在度眾生的時候

其對眾生的加持、護佑

還有教化是否有效

取決於眾生與佛菩薩的緣分

和對佛菩薩的信心

那麼,什麼是佛緣?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跟佛有緣呢?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跟佛菩薩長得像算是有佛緣嗎?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佛是慈悲、智慧的,但卻不是萬能的。佛菩薩發願度眾生,這裡的眾生並非「所有眾生」,而是一切跟佛有緣的眾生。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說到跟佛菩薩的緣分,可能很多人會問:我跟某一尊佛菩薩長得像,或者生日跟佛菩薩是同一天,這算是跟佛有緣嗎?佛菩薩會加持和護佑我嗎?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這些也算是跟佛有緣,只不過是比較淺顯的緣分。但如果你能以此為契機,接觸到佛教、佛法,然後對佛菩薩生起虔誠恭敬之心,在禮拜佛菩薩的過程中,逐漸開啟自己的本心智慧,發願向佛菩薩學習,就能與佛菩薩逐漸結下殊勝的緣分,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護佑。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 身心親近三寶之人

佛教中的三寶是指「佛、法、僧」,這亦是佛教基礎所在,缺一不可。親近三寶不一定要去寺院,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因緣和條件去到寺院里進香禮佛,但他一看到佛像、佛經、僧人就會發自內心地歡喜,心生恭敬和虔誠,那麼他就是與佛有緣。

與佛有緣的人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當他有機會接觸到佛教,接觸到三寶,很容易對佛法感興趣,對三寶親近,比如有些人覺得跟觀世音菩薩相應,就是跟觀世音菩薩有緣;有些人看到阿彌陀佛的像就有感應,很歡喜,那就是跟阿彌陀佛有緣等等。再比如,在念誦經文的時候,覺得心很靜,能安定下來;走在路上看到僧人,心中升起恭敬……這些都是親近三寶的表現,也是跟佛菩薩有緣的表現。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佛心,學佛修行就是在修自己的心。因此,與佛結緣並不一定要我們去寺院里,天天拜,天天求,只要我們心中有佛,與三寶親近,便是與佛有緣。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 相信因果不虛之人

佛教講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所以倡導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教中的因果,通俗點來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意思就是說,你的種種行為,必然會導致種種的後果;我們現在的種種境遇、生活狀態,皆是因為自己之前所造作的種種善惡業因導致的。

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在生活中遇到不幸,或者工作上遇到不順的時候,總會怨天尤人,抱怨同事、抱怨社會不公平等等,卻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殊不知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還有些人放任自己的習氣,去造作下種種惡行。這都是不懂或者不相信因果的表現。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一個有佛緣的人,應該明了因果的真實不虛,懂得今生的貧窮富貴,生命的長短,容貌的醜陋與美麗,都是自己在過去的無量劫中所造的業障導致的,並不是命中注定,也不是他人的操控。

因此,在今生更應該努力種善果,修善行,在起心動念時,常常反省自己,懺悔自己,「一日三省吾身」,按照佛菩薩的教導,嚴格要求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 常行慈悲善舉之人

在種種經典中,佛陀經常通過言傳身教教導弟子們,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萬行等等,放到世俗生活中去,這些全部都是在教我們慈悲寬容,發善願,行善舉。

俗話講「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幫助他人,亦是幫助自己。」心懷慈悲,常行善舉之人,不僅能廣結善緣,也能增福增慧,為自己學佛修行積累下資糧。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一個有佛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擁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愛護需要愛護的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比如在別人困境時,伸出援助之手;在別人失意時,一句鼓勵的話語;在別人傷心時,一個溫暖的擁抱等等。

每個人都有佛性,懂得愛與善良,與家人、朋友、身邊的人,甚至是陌生人建立和諧的關係,結下善緣,當機緣與因果成熟時,佛緣自然會來到我們身邊。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佛菩薩慈悲、智慧

只要心中充滿恭敬和虔誠

擁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

向佛菩薩學習的心

都是與佛有緣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生活工作種種不順?文殊菩薩現身證明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宿世寫經,今世賴以再生。廣修功德,勤持金剛經,必得長壽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