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剛登基就要改雍正的政策,但又不能背個不孝惡名,怎麼辦?

乾隆剛登基就要改雍正的政策,但又不能背個不孝惡名,怎麼辦?

「寬嚴相濟」是基本的統治手段之一,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的時候這三代君主就反映了這一點,雄主康熙雖然文治武功赫赫,但晚年也折騰不動了開始懈怠,曾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政寬事省」, 對官吏盡量以寬鬆待之,導致出現吏治廢弛,官場貪污,國庫虧空,「大小官員,怠玩成習,徇庇尤甚」。

所以當雍正快繼位的時候,大清王朝的局勢已經相當困難,於是「冷麵王」雍正一上來就整頓吏治,雍正的作風非常嚴厲,其勵精圖治,剛強果斷,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不過也留下了隱患,由於雍正過於嚴酷,使得國家氣氛相當肅殺,統治集團內部相當尖銳,於是乾隆上來就要改變這個問題。

所以乾隆確定了「政尚寬大」的方針。

但是,這在輿論上面臨一個問題——這屬於擅改祖宗制度啊。

雍正把政策由寬變嚴還好說,畢竟康熙晚年不管事情,雍正只是重新管起來;但乾隆把嚴變寬就難了:雍正抓的人要放,雍正的一些政策要改變,那這就難了,先不說內部阻力,光是輿論這一關就過不去。

要知道,「敬天法祖」在封建統治者當中是必須要強調的。

所以,乾隆必須要承認,我皇考是正確的,但是我還要改!

怎麼辦呢?乾隆帝是這麼乾的——他大講雍正帝以嚴治國的必要性,國家確實疲敝了,我皇考嚴格是應該的,而且有很大的成效。

什麼?有些弊端,那不是我皇考的政策有問題,主要是臣子的無能。

那既然雍正是正確的,現在為什麼要以寬代嚴呢?這個嘛是這樣的?首先皇祖康熙帝寬仁治國,指的大清欣欣向榮,然後呢?我父皇繼位了,怕這樣持續下去會出現「過寬之弊」,所以審時度勢的「以嚴治國」,這當然也是必要的,他整飭朝綱,澄清吏治,本質還是要「惠愛」子民。

所以呢?我皇考雍正是為了「革除積弊」,用心良苦,本質不是為了嚴厲;但是大臣太無能了,誤以為我皇考是喜歡嚴厲,「為了嚴厲而嚴厲」,搞出來很多弊端。

所以呢?我現在不是要改變我皇考的政策,而且因為你們大臣太笨,所以我只能親自提示你們要寬仁,當然,我的政策和我皇考還是一脈相承,是要「惠愛」子民。

至於雍正抓的人放出來了?好說,我皇考當年關押他們啊,也就是為了給他們一些教訓,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我皇考人還是不錯的,之前還給我留了「口頭遺詔」,讓把這些人都放出來(其實事實上當然不存在什麼「遺詔」),所以我是依祖制行事,你總不敢還說皇帝是撒謊,「遺詔」不存在吧。

於是,乾隆就用這麼一個手段把反對票扣的「擅改祖制」的帽子給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把文臣武將玩弄於股掌之間,劉備的帝王之術堪稱出神入化
中國唯一一次在江淮地區設省,但3個月就撤銷,看看清朝的江淮省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