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國產版「黑鏡」!這部短片真不是腦洞,而是你我的現在

國產版「黑鏡」!這部短片真不是腦洞,而是你我的現在

這 是 場 庫 的 第2134部 每 日 一 片

如果你的所有隱私,全被公佈於眾,會不會抓狂跳腳?

比如:

近期瀏覽的網頁、想要買的東西、家人最近的情況……

事實上,這種假設正在現實里出現。

白天跟同事聊天談到的內容,轉臉就出現在經常瀏覽的APP推薦欄里。

甚至在搜索引擎中輸入的內容,也會出現在其他軟體的推薦區。

除了這些根據個人喜好推薦的頁面,

電話信息的泄漏更讓人抓狂且憤怒。

我們經常在一些訪客信息或者平台上留下真實的電話,

無良商家就會立刻把這些信息賣給其他人。

然後,我們的手機就被各種垃圾簡訊、電話圍攻。

什麼澳門賭博、買鞋賣鞋,店內促銷、買房買車理財……

暴露在大數據下的人們,完全沒有隱私。

商家買賣信息,有利可圖;

平台獲取信息,提高消費。

隱私泄露早已成為我們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當我們把「隱私」問題置於大數據這個時代背景下,

情況似乎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慘烈……

V姐最近看了一個有關隱私權的短片,裡面的內容真實到後背發涼。

《大數據下的隱私權》

這部短片來自新片場創作人程麒

暴走大事件第五季導演

片子從智能支付講起。

在這裡,智能支付交易的不是錢,而是隱私。

這些隱私可以當作金錢,卻比金錢更有價值。

因為會被商家多次利用。

沒帶錢不要緊,只要出售自己的信息,就可「免費」拿走這些東西。

顧客A,一個打扮時髦的年輕女性。

在便利店挑選自己需要的商品,走到收銀台發現沒帶現金。

在收銀員的提示下,她出售了跟商品等價的個人信息。

共消費33.4元。

對應出售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和家庭住址。

顧客B,一個身著西裝的中年男人,共消費278元。

結賬的時候,被收銀員提示:

「今天是雙十一大數據購物節,只要用個人信息支付,就可享受6折優惠。」

聽到有優惠,他立刻點頭同意,不放過任何一個小便宜。

於是,與278元等額出售的信息是:

姓名、身份證號、車牌號、股票信息、貸款意向。

看到自己這麼多信息被交易出去,男子有些後悔。

頻頻跟收銀員交涉,「我看網上說,這種交易方式不安全。」

見多了這種質問的收銀員,張嘴就是:

「您的信息我們絕對不會泄漏的,只管放心。」

可是,還沒等男子走出店門,電話響了,收銀員立刻跟對方確認男子剛出售的信息。

「80年的,還在還房貸,股票被套牢…」

男子十分生氣,想要理論,卻被衝進來的顧客C推了出去。

其實,他的信息根本不用收銀員泄漏。

智能交易是聯網的。

交易瞬間,各商家會同步收到用戶的隱私,再根據各自的需求,選取有用的內容。

說起顧客C,也是本片的主角,一個夜生活豐富的青年。

急匆匆衝進來想買一盒套套。

沒等他掏錢,收銀員直接說:「13條個人信息。」

由於這款商品較為特殊,只能用個人信息購買。

男主很氣憤,他明白這屬於強制消費,想要拒絕,卻考慮到是剛需,只好硬著頭皮回來支付。

男主這次出售了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信息、愛好、開房記錄等13條隱私。

最讓他崩潰的還在後面。

走出便利店的門,等待他的是各種店家轟炸式的推銷。

鐘點房、樓盤、二手車……

好不容易躲到一輛快車上,卻遭受著司機更為激烈地「炮轟」。

連家門口的快遞、老爸住院的醫院、和女朋友吵架的次數…

都能一一列舉出來。

還給男主推薦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

更為諷刺的是,

後來的顧客還在不以為意地交換著自己的通訊錄,他們覺得這種出賣無傷大雅。

販賣隱私的人高呼:

生活在大數據時代下的人們,為了便利,犧牲一些隱私怎麼了。

大家在乎的不應該是這場技術革命帶來的進步嗎?!

餓了,外賣直接送到家門口

出門,司機知道你要去哪裡

就算上廁所,智能馬桶都能根據排泄物分辨出身體哪個部分出了問題。

不出售隱私,藏著捂著,還怎麼享受大數據帶來的便利。

隱私有那麼重要嗎?

當然有!

便利從不應該凌駕在隱私之上。

的確,從技術層面上來講,藉助通訊也就是手機電腦完成的每個交易,都會有歷史留存。

沒人擁有絕對地隱私。

但是,商家偷換概念黑心利用,卻是最不可容忍的操作。

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8.29億,互聯網的普及率達59.6%。

我們一邊享受著互聯網暢通無阻的便利,一邊承受著信息泄漏造成的騷擾。

每個用戶幾乎每天都能收到1通騷擾電話,N條騷擾簡訊。

刪不完的簡訊、掛不及的電話,誰該為隱私泄漏負責?

去年3月份,Facebook超過5000萬用戶的數據遭泄露,造成了用戶的強烈不滿。

CEO扎克·伯格立即終止與大數據企業的合作。

經過調查,這次泄露是因為一名劍橋大學的講師,把性格測試收集到的數據,賣給了數據分析公司。

整起事件最可怕的地方,不止是數據資料外泄的風險問題,

而是Facebook早就意識到了對數據用於研究目的的第三方應用的存在。

也就是說,Facebook已經預測到用戶信息安全的問題,卻對這類問題,無能為力。

只因,這是科技進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雖然他們在第一時間做出了緊急預案,並對該事故造成的損失及時補救。

但關於信息泄露的問題,仍舊細思極恐。

最為驚悚的就是暗網黑市的交易。

販賣人口、性交易、毒品交易…各種匪夷所思、邪惡的事情,都會在這裡發生。

泄露出的信息,就是這些交易的籌碼

英國一位博士生馬修`福爾德因為創建暗網被判入獄32年。

生活中他是很健康的學生,但是在他創建的暗網裡,他是臭名昭著的戀童癖。

他在自己創建的「666devil」戀童癖暗網中擁有70多個網路身份,並利用現實生活里獲取的兒童信息,滿足該平台上戀童者的需求。

當然,通過販賣信息在暗網上交易,只是這座冰山的一角。

要知道,全球人口販賣年均利潤為1500億美元,2000多萬名受害者。

這一串數字下,是信息販賣造成的惡果。

逐層剖開我們的日常生活,虛擬正佔據著一切。

上面提到的短片里,有些人對隱私漠不關心,有些人對隱私猶豫不決。

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於是許許多多的信息曝光逐漸上演。

一條條虛擬信息被上繳,到最後我們的隱私信息「負債纍纍」。

我們慢慢成了一個沒有隱私權的「乞丐」。

片中男主的遭遇是我們未來的預言,還是當下時代給我們敲響的警鐘?

還記得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國》嗎?

這部神劇,在那個互聯網還沒有完全普及的年代,就已預示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現實世界已被程序代碼摧殘得面目全非。

墨菲斯告訴尼奧,現實由一個名叫「母體」的人工智慧系統控制。

現實里的人類被計算機操控,沒有自由和思想。

尼奧需要打敗那些可以複製的代碼,拯救世界。

起初,尼奧還不相信墨菲斯說的話,可當他看到真實殘破的世界後,

露出了極度驚悚的表情。

這種表情同樣也出現在短片男主的臉上。

而這種被科技便利支配的恐懼,又何嘗沒出現在你我的臉上?

科幻迷你劇《黑鏡》,也是用數字化的畫面,展現對未來生活的預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劇集里預測逐漸被現實驗證:

科技取代了人類的自主選擇權,人類被迫淪為機器的奴隸、所有信息都被暴露在網路上,沒有任何隱私……

文中短片的靈感來源正是《黑鏡》。

主創們參考了幾個《黑鏡》里的故事,結合國內每天都在「上演」的信息泄露現狀,拍出了這個發人深思的片子。

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的每個細節,都不是腦洞,也不是虛擬語氣,而是正在進行時。

看完,有沒有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最後的結尾也讓你感到恐懼,

當科幻不再虛假,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我們還要忽視這類問題的存在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場庫 的精彩文章:

哪一瞬間發現父親老了?這部短片看完讓人淚流滿面
人死後會發生什麼?這位好萊塢最酷的男人給出了真正的答案

TAG:場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