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座亂葬坑再次引爆千年疑案,戰神白起到底有沒殺趙國降卒40萬

一座亂葬坑再次引爆千年疑案,戰神白起到底有沒殺趙國降卒40萬

《史記》里,太史公寫到一件事——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說的就是秦趙長平大戰,此戰結果秦勝趙敗,四十萬趙國將士投降「殺神」白起,盡遭「阬殺」。

古來說法,阬通坑,坑殺有兩義。

一為挖坑活埋。

二為殺後屍首堆起來,以為京觀,嚇阻對手。

不過,專家們多取第一義。因為秦始皇坑儒就是用活埋的方式。

然而,從古至今,即有質疑,真有四十萬人被殺?如何能就這樣殺掉四十萬人而不被反抗?

(古代戰爭劇照)

一、司馬遷的說法,哪裡來的?

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最先的出處在《戰國策 秦策三 蔡澤見逐於趙章》:

楚地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再戰燒夷陵,南並蜀、漢,又越韓、魏攻強趙,北坑馬服,誅屠四十餘萬之眾,流血成川,沸聲若雷,使秦業帝。

蔡澤是燕人,在本國沒有發揮的空間,跑到強國趙國去,又不受待見,被驅逐出境,於是往韓、魏,又到秦國。經過舌戰應侯范雎,獲得推薦,受到重用,做了相國,不過很快就因猜忌辭職。

上面一段話,就是他與范雎對話時所言。

我們知道,戰國策士,最擅長的就是各種誇張,所以,四十萬,未必是準確的。

專家們考證,在司馬遷之前,關於四十萬的歷史記載,也就這一處了。

所謂孤證不立,但也有可能,是流傳至今的沒有而已,很可能,司馬遷那個時代,是很多的。

問題是,太史公自己的記載也不盡然。

一會是四十餘萬盡殺之,一會是殺卒四十五萬,一會是卒四十餘萬皆阬之,一會是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

都是你寫的呀,可卻讓人捉摸不透:

到底是四十萬還是四十五萬?

到底是整場戰役趙軍戰死及俘後被殺四十萬,還是光光降卒就殺了四十萬?

二、司馬遷的說法,誰信,誰不信?

作為先起的大家,後世信司馬遷者眾。如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里,就直接引用了他本家的話。

以追求無限接近歷史真相的司馬光尚且如此,那就更不必說寫小說的、編戲劇的、講相聲的了。當然是衝突越激烈越好,數字越嚇人越好。

有趣的是,反倒是文學家朱熹這樣質疑——

長平坑殺四十萬人,史遷言不足信。敗則有之,若謂之盡坑四十萬人,將幾多所在!趙卒都是百戰之士,豈有四十萬人肯束手就死?決不可信。

然則,以朱子之地位,竟然無法使得儒生們盡信自己。畢竟,司馬遷的煌煌巨著,根本就是讀書人無法翻越的大山啊。

(古代戰爭劇照)

死讀書、讀死書者眾,挑戰權威,又有幾個膽?又有幾人敢?

三、那我們該信誰呢?

專家們考證,以當時整個趙國的人口而言,趙國可役兵役的男子在50-60萬。

而在此之前幾年,相國田單就對趙括他爸趙奢動不動就帶一二十萬人打仗很是不爽,覺得你這樣搞,種田的人都快沒了

可見,學者們的推測,還是很可信的。

如果真在長平就死了四十多萬,趙國必然會一蹶不振,哪裡還可能恢復元氣、甚至在後來給秦國重大打擊呢?

當然,這都是推測而已。

我們知道,史書的記載,有時候是很不靠譜的。

正史都是後人寫的,後人又是根據前人的資料來的,前人又是有著自己情緒的。

比如前面的蔡澤,被趙王趕走了,恨吧?那我使勁誇大,讚揚秦國之功績,范睢當然很高興,不會說,哥們,悠著點,別翻車了,你這不符事實啊……

而後來的儒者們,為了讚美仁政,當然更會渲染秦國之殘暴了。

所以,有時候考古比書里更真實。

(白起劇照)

所以,我們不如信考古。

四、亂葬坑裡的數據

1996年,山西考古研究所《長平之戰遺址永錄1號屍骨坑發掘簡報》里記載:

此坑出土的錢幣,為燕國與趙國之物。可知這是趙軍墳墓。

整體觀察,人骨標本既缺乏一定的排列秩序和分布規律,更無層次可循。頭向東西南北皆有; 面向上下兩側均見;葬式上統計俯身較多,仰身次之,側身再次。綜合特點可概之為「雜亂無章,縱橫相疊」的亂葬坑。

預計,此坑埋骨130具左右。

專家又通過科學方法,測得1號坑中死者年齡段,62人中,20歲以下的只有3人。這也說明,當時的趙國,並非傾全國之力而戰——而秦國徵發十五歲以上的都到長平,也不過限於河內而非全國。

未經破壞和擾亂的60個個體近半數或頭骨無軀體,或頭與軀幹分離,應是死亡在前,埋葬在後。還有14具頭部有鈍器、刃器、石塊等造成的創傷痕迹,其中至少7具個體的創傷是致命的,應排除 在活埋死亡之外。剩餘十多個個體死亡原因難以判斷。可能為活埋的僅有1例。

而這例也僅是根據其姿勢而來,未必就真是活埋。

根據1號坑發掘情況,專家判斷:

死者絕大部分為被殺後亂葬的,未發現大量被活埋的證據,這種現象有別於史書關於四十萬降卒被坑殺的載述。

當然,有人會說,這個坑可能是趙國未敗時埋葬的將士,不代表著白起沒有坑殺四十萬。

是的,朋友們確實可以這樣想。但歷史考證就是這樣,資料加上考古,能得出一些接近事實的結論。也許不符權威記載,但權威就一定對?

司馬遷說劉邦是劉媼和龍生的,你信嗎?

反正我覺得,四十萬人明知會被殺而不反抗,這不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趙人,所會有的態度。

寫到最後,有必要講個曹操的故事。

(出土燕趙錢幣)

《三國志 魏志 國淵傳》記載,「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及淵上首級,如其實數。太祖問其故,淵曰:『夫征討外寇,多其斬獲之數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聽也。河間在封域之內,銀等叛逆,雖克捷有功,淵竊恥之』。」

意思是,與敵人打仗,會多報殺敵數,一者能夠多得獎賞,二者能夠鼓舞民心。但對叛亂分子,他們也是魏國子民啊,我都恥於打這樣的仗,就更不會虛報了。

由是可知,虛報乃是潛規則。

而古代打仗又有號稱一詞,實有三萬,號稱十萬。我破了敵,明明打敗的是三萬,但說十萬,多好聽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日本老照片:明星拍照展現小蠻腰,茶店喝咖啡還有表演看
為何很多人喜歡看老照片?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