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教育的起點不是金錢,終點也不是成功

教育的起點不是金錢,終點也不是成功

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這句話放到21世紀的今天,也是同樣被認同的。

但是,如果問到「你覺得怎麼樣才是好的童年教育?」集錦的答案,大概能夠湊成一整本新華字典。

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如何去饒恕?什麼值得尊敬?什麼需要批判?什麼是好的教育?能夠給人以自學的能力是好的教育;讓孩子看到整個世界,並讓他自己去選擇是好的教育;父母身教優於言教也是好的教育...

01

馬丁 ? 路德 ? 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馬丁?路德?金於1929年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家中出生。他成長在一個父母、兄弟、祖父母都住在一起的大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牧師。

馬丁家的孩子們都從他們的母親了學會了鋼琴。他們一家人也非常喜歡踢足球,棒球等運動。馬丁從小就是一個熱愛讀書的孩子,他曾經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消防員。而因為父親的職業原因,孩子們的宗教和道德教育,就自然而然的分給了父親。

不過,這個有愛的家庭很快就面臨了南方種族隔離的殘酷現實。有一次,馬丁和他的父親去鞋店買一雙新鞋。店員告訴他們去商店的後面購買,並表示「我們不會在商店裡把商品賣給黑人。」馬丁和他的父親繼離開了商店,因為他們知道這這種做法很不尊重人。

馬丁的母親後來告訴他:「即使有些人讓你感到難過或生氣,你也不要表現出來。你要在心底里確信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好。」

最初意味著為每個人創造一個平等的立足點的吉姆克勞法,偏偏成為了日常種族歧視的活生生的證據。黑人不被允許進入餐館,不能像白人那樣從同一個噴泉喝水,並且在南方的白人手中遭受了羞辱性的不公正待遇。

正是童年時代的經歷和父母妥善的指引,使馬丁成為了為種族平等而戰鬥的英雄。

馬丁的父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與其在孩子面前表達憤怒,來反對不公,不如教會他們樹立更堅定,更自信的人格。

這種教導會像一顆種子種在孩子的心裡,在他長大後變成枝繁葉茂的大樹,庇蔭到更多的人。

02

亞伯拉罕 ? 林肯

Abraham Lincoln

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貧苦的家庭。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林肯有兩位母親,一個是他的生母,一個是他的繼母,林肯不幸青少年失母,但又有幸得到一個深愛他,並支持他的繼母。

林肯生母南希是一個心地善良、性格有些內向的婦女。她非常虔誠地教孩子們講聖經,更相信教育的力量。雖然在這些人口稀少的地區,上學是一件奢侈且被認作「不必要」的事情,但是南希卻一改以往的怯弱,主動而堅定地向丈夫提出:「孩子們必須上學」。

南希會關心孩子們在學校的情況,會耐心地解答他的諸多疑問,關於「解放」,她告訴小林肯:「解放意味著自由。你知道自由是什麼意思嗎?那就是一個人屬於自己而不像奴隸一樣屬於別人。這是每個人應當有的權利,不管是什麼膚色。這一點一定不要忘記。」

在那個當下,誰都不知道,這句話改變的是一個國家的命運。後來,林肯逐漸愛上了閱讀,即使生活拮据,幾乎沒有錢用於紙張,鉛筆或書籍,但是她的繼母薩利總是想盡辦法為林肯找來書籍,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求。

雖然,後來小林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中斷了學校的學業,但是得益於南希的培養和薩利的無私支持,他一樣成為了一個人格可信,意志堅定的偉人。

林肯的兩位母親都是平凡的,但無疑又是偉大的。因為在貧苦中能窺見「教育」和「知識」的可貴之處的人,是為後代創造更多希望的偉人。

03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住在富恩島上的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上。在這個住滿了貴族和富人的小城裡,安徒生的家庭條件卻不容樂觀 —— 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幫人洗衣的傭人,祖母偶爾會為了生計上街乞討。

當時的社會,貧富階級觀念很重,富人們不允許自家孩子與出身貧困的安徒生玩。但是他的父親卻異常和平樂觀,常常陪孩子玩耍。雖然居住環境狹小擁擠又簡陋,但是抵不住父親熱愛生活的心。

父親會用簡單的風景畫和瓷器裝點空間,在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和歌譜,還十分有耐心地給小安徒生講充滿想像力的童話故事和戲劇,也鼓勵小安徒生用父親做的木偶,親自編演木偶戲。

除了書里的故事,安徒生的父母也經常帶他去街頭看眾生百態,讓他對世界不僅充滿想像,更有感性的認知。

安徒生的父母雖然沒有擁有經濟上的富足,卻讓小安徒生體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哪怕身居陋室,他們一家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是安徒生創作力的培養皿。安徒生也在用自己從小被培養出的浩瀚的想像力,為世界創造美好的童話。

04

羅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羅斯福出生在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住在一個大莊園里,但是他卻因為先天體弱和一口不整齊的牙齒而常常感到自卑,所以不願意別的兄弟姐妹玩耍。

有一次,他的父親把家族裡的小孩子聚集在一起,讓他們種植樹苗,並承諾讓樹苗長得最好的孩子會獲得他們想要的禮物。

羅斯福自卑的性格總是提不起來和別人競爭的心,草草地為樹苗交澆了幾次水後就萌生了退意 —— 再也沒去照管過。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小樹苗成了長得最出色的那一株。

父親不僅兌現了他的承諾,還興奮地誇獎了他。他告訴懵懂的小羅斯福,他是一個極有天賦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此,小羅斯福變得外向而樂觀起來,也對生物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某一天他趁著月色,想要觀察一下他的小樹苗是如何在夜間茁壯生長的,但卻看見了父親偷偷地為他的樹苗施肥灌溉。

小羅斯福在那一刻才真正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也立志擺脫了自卑的心理。從此之後,他變得更加積極開朗、樂觀堅強,成了人見人愛有能力的出眾人才。

都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父親的愛大多深沉而不宣之於口。但不管是積極地表達,還是換個隱晦的方式讓孩子知道,都是明智的嘗試。

05

冰心

Xie Wanying

女作家冰心常常以自己的童年經歷為創作主題。可想而知,那段時光給了她綿長又深刻的記憶。

那個時代的作家都是願意去書寫自己的童年的,那種對自然,對人情,對事物的感知力從彼時在他們身上生根發芽。以至於胡蘭成在張愛玲對童年時期無所言之時,還頗感訝異。

與之相比冰心恬淡舒雅的文風,在那個時代尤為珍貴。冰心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海軍將領,母親是極溫柔安靜的女人。

她出生時,家裡只有她一個女兒,加之住在海軍兵營附近,又常常跟在父親身邊,她自然長成了一個野孩子,假小子的模樣。連父母都叫她「阿哥」,給她穿男裝。

再長大一點的冰心慢慢開始喜歡上讀書,母親恬靜敦厚的氣質影響了她的少女時期。後來上了教會中學,這也是她的文字作品中能窺見關於信仰的大愛與道義的原因。

在她後來的作作品《我的童年》中,關於她父母的描述,她寫到:「他們養成我一種恬淡、返乎自然的習慣,他們給我一個快樂清潔的環境,因此在任何環境里都能自足、知足。

我尊敬生命、寶愛生命,我對於人類沒有怨恨,我覺得許多缺憾是可以改進的,只要人們有決心、肯努力。」

很多人覺得好的教育是建立在經濟基礎支撐的「可選擇性」上的,更有甚者認為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被禁錮在階級之中,很難打破。

然而從上面幾個名人的小故事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好的教育要的不僅僅是物質基礎,更多的還是讓孩子學會善良、平和、自信與尊重。即便在大環境不平等的情況下,這些優秀的品質仍然能像塵埃中開出的花一樣珍貴。

在教育面前,這世界也許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但在人類面前,美好的品格卻始終如一。

今天推薦一個公眾號正反讀書,裡面有很多優秀的文章引人思考,比如: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我最好的朋友,從不給我點贊
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