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賣給中國戰機卻在背後留一手:關鍵技術圖紙不見了,收錢不發貨

賣給中國戰機卻在背後留一手:關鍵技術圖紙不見了,收錢不發貨

殲7是曾經裝備解放軍空軍的一款戰鬥機。直到今天,一部分殲7改進型仍在空軍中服役。因為殲7結構輕巧,維護方便,盤旋能力強,雖然航電設備因為機頭進氣的關係無法進行進一步升級,但依託地面雷達站仍可擔任防空任務。不過,當年我國經過了整整30年才吃透仿製殲7的技術,這是為何呢。

殲7

殲7是米格21F13戰鬥機的仿製品。米格21F13是蘇軍50年代末研發的一款三角翼2倍音速輕型戰機,在當時是最先進的型號。1961年,我國決定從蘇方引進米格21技術。蘇方提供整機、散件和技術圖紙,幫助我們建立生產和仿製米格21的能力。但大量資料到手後,我國清點資料,發現蘇方沒有提供關鍵的技術圖紙,也就是米格21原始設計和測試的原理圖紙。換而言之,俄國人在背後留了一手,只幫助我方仿製,但不幫助我方吃透技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對蘇方圖紙的鑽研,可以掌握製造米格機的技術,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懂原理,就無法在此技術上進行改進,發展航空工業的水平。

米格21

但更為可氣的是,這些圖紙是收了錢的,俄國人這是收了錢不發貨。1962年,我國利用蘇方提供的零件組裝出了第一批戰機,後來被稱為殲7。6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自產裝備渦噴7的殲7飛機,但數量很少。70年代,殲7一型,殲7二型問世,產量開始增加,但其技術水平比起米格21F13沒有本質提高。

殲7E

80年代末,我國開始少量生產殲7三。殲7的深度改進型號殲7E和殲7G都是90年代才出現。這兩種戰機的出現標誌著我們徹底吃透了米格21的技術,並且能根據需要進行靈活的改變——距離米格21F13來到中國已經過去了30年。

殲7三型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當時蘇方沒有把原理設計理念傳授給我們,只拿到了魚而沒有拿到漁。而當時我們航空工業底子薄弱,光是學會米格21的製造技術就用了幾年,脫離外援技術掌握戰機設計的原理是極其困難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研發的殲8一型機,只能通過片面放大,搭載兩台發動機的方式湊合,產品只能一定程度上滿足高空攔截的需要,無法取代殲7擔任制空權奪取任務。

如今我國已經可以設計出強大的新式五代機

80年代,羅馬尼亞向我國提供了米格21M型的成品機、零件和設計資料,埃及、孟加拉也允許我國對其擁有的新式米格機進行測量和拆卸,我國重新接觸到了新的航空技術,慢慢地補回之前缺的課,吃透了米格21,從而推出了殲7的極致:採用雙三角翼和渦噴13發動機的殲7E和殲7G。90年代,我國通過和俄羅斯大範圍的軍事交流,把「漁」學到了手,讓航空工業發展得到了躍升,我們終於可以設計屬於自己的全新戰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家 的精彩文章:

向殲20下戰書了!美軍50架五代戰機編隊亮相:30年內無人能及?
這款戰機我們一架都沒有!美軍只有5架:威力相當於四千顆核彈

TAG:軍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