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乾隆時期,廣東有極為特殊的身份。當時全國都在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唯獨對廣東格外寬容,在當地開放全國唯一的通商口岸。

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舉動。清朝入關後,便開始推行通商口岸,康熙時雖然放寬政策,但僅是開放全國幾個通商口岸,並非全面對外貿易。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皇帝特意頒布諭旨,只保留廣州作為通商口岸,其餘通商口岸,一律關閉。雖然在一些實際操作中,福建、浙江一些城市仍對外貿易,可在官方規定中,只有廣東才是被正式認可的。對於這一做法,乾隆的說法是讓其他國家恩沾雨露,「俾得日用有資,並沾雨露」。

不過,實際情況下,卻有更深更複雜的因素。從直接因素來看,乾隆皇帝會在這一年下令封閉其他通商口岸,跟英國人洪仁輝有關。當時英國人想在浙江寧波開闢新的通商口岸。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第一次時,洪仁輝在寧波順利完成貿易,帶回大量商品。可是,在第二年的時候,洪仁輝重新到寧波做生意的時候,卻被沒收一半商品,並被趕出寧波。

按照當地官員的指令,洪仁輝應該回到廣州,可他卻一路乘船到達天津,向康熙皇帝遞交才回到廣州。但是,洪仁輝的建議並沒有被採納,反而被趕到澳門,並下令不准他再返回中國。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歐洲國家自大航海時代開始後,一直渴望貿易。在他們看來,對外貿易可以為國家帶來大量財富。尤其與中國貿易。中國不僅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市場,更有種類繁多的商品。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主動回絕這個市場。可是對當時的乾隆君臣來說,他們對貿易的看法,卻截然相反。

他們擔心過多的外貿,會引起內患。乾隆擔心,過多外國人進入中國,會跟百姓交集一起,動搖統治根基。這也是歷代皇帝擔心的根源。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康熙年間,清朝之所以會主動開放通商口岸,並非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因素,而是因為當時頻繁戰亂,以及賦稅徵收困難,導致國家財政緊張。以至於康熙後期,僅在甘肅、陝西等地出售的官職,就超過一萬個。所以,清朝才會在當時開闢通商口岸,增加關稅貿易收入。

康熙以後,清朝經過幾十年的穩定期,社會逐漸得到發展。雍正時期,清朝又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化當差納糧等措施,增加國家徵稅能力,財政收入自然得到提高。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到乾隆時期,國庫富足,主要收入來源又是依靠農業稅和鹽課,關稅收入占國庫收入的整體比重並不高。這是乾隆在洪仁輝想要在寧波繼續開設通商口岸時,果斷選擇拒絕的底氣。在保證國內統治穩定的條件下,乾隆願意犧牲少部分關稅收入。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乾隆仍然保留廣東,則是當時的國內形勢和國外形勢,都迫使清朝必須做出某些部分的妥協。廣東在康熙年間開放的四個通商口岸中,規模最大,當地有許多人都依靠貿易為生。所以,相比江南、中原等地,廣東百姓對商貿的重視程度會高於農業。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這種情況下,如果乾隆下令關閉廣東通商口岸,很有可能會造成當地動亂。廣東在清朝歷史上,也算是造反的多發地帶。這裡距離京城又遠,真的出了什麼事情,朝廷反應往往會滯後。

而且,廣東靠近東南亞,是南洋航海交通樞紐,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發源地之一,數千年前,廣東就有海外貿易的經歷。所以,保留廣東這樣一個優質通商口岸,可以儘力避免跟外國人有直接衝突。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為何把廣東列為唯一通商口岸?

乾隆時,清朝雖然以「天朝上國」自居,但他們也希望跟洋人之間,能夠保持相安無事的局面。況且,乾隆對西方槍炮的力量,並非完全無知,只是一直表現出刻意忽略的樣子。

乾隆採取的這種辦法,在過去中國處理外交政策中,被稱為「懷柔遠人,四方歸之」,也就是讓其他國家得到利益,希望讓他們願意臣服。所以,種種情況,促使乾隆在關閉全國通商口岸,繼續推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下,仍保留廣東作為唯一通商口岸。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外星人 的精彩文章:

越南科舉存廢
清朝的太醫是什麼職務,與現今的醫生有什麼區別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