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莊子:放下自我之見,無我,則一切東西,漸漸明了

莊子:放下自我之見,無我,則一切東西,漸漸明了

有讀者說,想讓自己的孩子學國學,我建議去書店買一些青少年版的國學書籍閱讀,先啟蒙。少年讀國學,是一種啟蒙。

成年人讀國學,最能讀出其中的味道,尤其是有十年以上社會閱讀的人,自己在社會上吃過虧,走過彎路,回頭看老祖宗講的道理,每一條都那麼深刻,後悔自己知道得太晚。

這篇文章,給大家提煉《莊子》中的3條小哲理:做人要有彈性,固執和尖銳的人,經常受挫;人的遭遇,好的與壞的,基本是自己招引而來;放下自我之見,無我,則一切東西,漸漸明了。

無論多大年紀,悟到這3條道理的人,人生運勢會有顯著變化。

做人要有彈性,固執和尖銳的人,經常受挫。

固執的人,認準一個理,習慣一種方式,就固定下來,後來任外界怎麼變,他人怎麼說,自己就是堅持不變。

尖銳的人,比較聰明,看問題通常入木三分,這樣的人銳氣,很容易走偏鋒,變成一種對他人的刻薄。

《莊子》說:「堅則毀矣,銳則挫矣。」

凡是堅硬的東西,遲早會毀滅;凡是銳利的東西,遲早會受挫。這是天道運行的規律,用在任何人、事、物上,都合適。所以,我們做人要有彈性,通融一點,隨和一些,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人的遭遇,好的與壞的,基本是自己招引而來。

這個世界,我們生活的環境,包括我們自身,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像一條河流,是生命的流暢。

人如果固執,就像自己在河邊挖一個坑,把自己固定下來,不變化了,時間久了也就失去生命的活力。

人最大的問題,是固執的人,不認為自己固執;尖銳的人,不認為自己尖銳。覺得自己很好,沒有毛病。別人看見,心知肚明,卻不會當面指出,只會背後議論這個人不是個東西。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是好運和壞運交加,沒有人總是走運,也沒有人總是倒霉。一個人,如果總是招到挫折,那麼就要反省自己,修正自己,改變自己。除了極少數的無妄之災,人絕大部分的遭遇,好的與壞的,都是自己的一言一行招引而來。

放下自我之見,無我,則一切東西,漸漸明了。

妨礙我們認知世界的,不是知道的太少,而是自己的見識局限。

面對同樣的場景,有的人看見了道,有的人看見了物體,有的人視而不見,這就是見識的局限。

人不是讀書越多,知道越多,就好。而是不管你讀多少書,知道多與少,最重要的是,打開思維的盲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盲點。正是這個盲點,一葉障目,讓你看不見世界的本質。

《莊子》說:「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不以自我之見自居,一切東西,都可以逐漸顯露和明了。

因為無我,行動起來,像水一樣順其自然,順勢而為;

因為無我,安止的時候,又像鏡子那麼清靜、空明;

因為無我,反應的敏捷,就像回聲一樣隨即而應。

一個人若是把「自我」看得很重,行動是不自然的,做不到像水那樣順勢而為;停止下來時,思緒卻浮想萬千,得不到清靜;反應的時候,是不敏捷的。放下自我,在己無居,才能形物自著。

最後總結起來:

做人要有彈性,固執和尖銳的人,經常受挫;

人的遭遇,好的與壞的,基本是自己招引而來;

放下自我之見,無我,則一切東西,漸漸明了。

這3個小哲理,簡單易行,關鍵在行動,有心改變的人,無論多大年紀,此後的人生運勢,都會越來越順利。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王陽明:保持平常心做事,才容易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