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守弱學》: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寫的千古奇書,如今同樣適用

《守弱學》: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寫的千古奇書,如今同樣適用

他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他歷官曹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他在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他通曉政治、軍事、經濟、曆法、律令、工程等學科,被譽為「杜武庫」,稱讚他博學多通,就像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他既是文弱書生,也是西晉久負盛名的大將軍,凡是軍事上用得著的東西他一概全懂,唯一不會的便是武功,他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但每有軍事活動,朝廷都要召他參謀規劃,是個非常成功的軍事家。

他是杜甫和杜牧的祖先。

中國歷史上,能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就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第二個就是杜預。

今天老費帶領大家學學這位文武雙全的杜預的《守弱學》——

守弱,道家哲學,謂之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能夠守弱,必能變強,強者守弱,使強者恆強、弱者守弱、由弱轉強。

守弱是強弱轉換的學問。

卷一 敬強篇

世之強弱,天之常焉。

強者為尊,不敬則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君子不懼死,而畏無禮。小人可欺天,而避實禍。非敬,愛己矣。智不代力,賢者不顯其智。弱須待時,明者毋掩其弱。

奉強損之,以其自亂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謬焉。

譯文:

人世間的強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情。強者尊貴,不敬重它就會招來禍殃;生存的第一準則,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君子不懼怕死亡,卻害怕失去禮節;小人可以欺瞞上天,卻躲避實際的災禍。並不是真正的敬重強者,而是愛護自己;智慧不能代替實力,賢明的人不會顯露自己的智慧。弱者需要等待時機,明智的人不可以遮蔽他的弱小。尊奉強者可以損害他,用這個方法能促其自我變亂;顯示弱小可以愚弄強者,用這個方法能使其自生錯誤。

卷二 保愚篇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智以智取,智不及則乖。愚以愚勝,愚有餘則逮。

智或難為,余則克之,得無人者皆愚乎?上不忌愚,忌異志也。下不容詐,容有誠也。上明而下愚,危亦安。下聰而上昏,運必盡。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譯文:

人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懂得事情多是好事,不懂也不是壞事。智者用智計作為取勝之道,但智計有失就會事與願違,愚人用愚笨的方法作為勝利之法,愚笨十足就能達到目的。智計有的難已做到的事情,愚笨卻可以解決它,這恐怕是人們都是愚人的緣故吧。當權者不忌憚愚人,而忌憚不忠的人。地位低的人不容納奸詐的人,而容納有誠信的人。上司精明下屬愚笨,雖然危險但可以平安脫困;下屬聰明而上司昏庸,好運一定會完結。說自己聰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說自己愚笨的人。

卷三 安貧篇

貧無所依,不爭惟大,困有心賊,抑之無恙。

不惡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貧,羞也。廉以不富,榮也。蹇(jiǎn)以無貨,嗟也。

貴生敗兒,賤出公卿。達無直友,難存管鮑。

勿失仁者終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終盛,人敬矣。

譯文:

貧窮沒有依靠,不爭強好勝是最重要的。困境催生邪念,遏止它就沒有禍患。不憎恨窘境,就是通宵自然社會了。因為懶惰而導致貧窮,是羞愧的,因為清廉而不富裕,是榮耀的。因為命運坎坷而窮困潦倒,是另人惋惜的。富貴之家多有不肖子孫,貧窮之家,常出高官顯貴。得志時沒有真正的朋友,落難時卻有管鮑之交。不失去仁愛終究會富有,這來自上天的報酬,不訴說苦楚終究會興盛,這源自人們的敬愛。

卷四 抑尊篇

智尊者未必強,名實弗契也。霸者存其弱,勝敗無常焉。

弱不稱尊,稱必害。強勿逾禮,逾則寇。

不罪於下,禍寡也。目無貴賤,君子也。心系名利,小人也。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貴而害眾。

至善無跡,然惠存也。至尊無威,然心懾耳。

譯文:

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強者,名聲和實際是不相符的。稱霸的人也要他的弱點,勝敗沒有固定的規律。弱者不能自稱尊貴,自稱尊貴一定會受到傷害,強者不能超越禮法,超越禮法就是賊寇了。對身份低微的人不輕易譴責,禍患就會減少了。眼裡沒有貴賤的區別,是君子的行為。心中只有名利二字,是小人的行徑。君子身處高位,就會造福世人,小人有權勢就會危害百姓。最大的善行是沒有痕迹的,但它的恩惠卻是事實在在的。最高貴的人沒有威儀,但他讓人心悅誠服。

卷五 守卑篇

人卑莫僭(jiàn),贏馬勿馳。草木同衰,威存其榮。

君不正臣譎(jué),君之過也。上無私下讜(dǎng),上之功也。功過由人,尊卑守序,卑不弄權,輕焉。

寵不樹敵,絕焉。陋不論道,暴焉。堪親者非貴,遠之不辱也。毋失者乃節,恃之者必成矣。

譯文:

地位低的人不要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號行事,瘦弱的馬不要拚命奔跑。草木同時衰敗,它們都有茂盛的時候。君主不公正,致使臣子欺詐它,這是君主的過錯,上司沒有私心才能使下屬對他直言,這是上司的功德。功過是由人來決定的,尊卑是靠秩序來維護的。卑微的人不要玩弄權利,因為人們輕視他。受寵信的人不要樹立強敵,因為這是一條絕路,淺陋的人不要談論大道,因為這會顯露自己的無知。可以親近的人不是達官貴人,遠離他們能避免羞辱,不能失去的是氣節,依靠他一定會有成就。

卷六 示缺篇

天非盡善,人無盡美。不理之璞,其真乃存。求人休言吾能。悅上故彰己丑。治下不奪其功。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長。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

不測之人,高士也。內不避害,害止於內焉。外不就禍,禍拒於外哉。

譯文:

上天不是最善良的,人沒有最完美的。沒有加工過的玉石,它的本性才會存在。求助他人不要說自己很有才能。使上司高興要故顯自己的醜陋,管理下屬不能奪取他們的功勞。君子顯示他的短處,不顯示他的長處,小人使用他的聰慧,不使用他的笨拙。身不可測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對內不迴避害處,害處便會在內部得到解決了。對外不接近禍亂,禍亂就會被阻擋在外面了。

卷七 忍辱篇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諒也,君子不怨小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罰也,君子小人辱之可鑒也,強而無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之,辱不滅人,滅於縱怒,大辱加於智者,寡焉。大難止於忍者,息焉。

譯文:

最大的侮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自我傷害,最大的忍讓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諒自己,君子不怨恨小人,怨恨上天的不公,小人不害怕君子,害怕人們的懲罰。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羞辱他可以鑒別出來。強者沒有仁愛,上天會侮辱他,弱者不能振作,人們會侮辱他,侮辱不能毀滅人,毀滅人的是放縱憤怒。有智慧的人常常承受大的侮辱,因為能理解他們的人很少。忍受屈辱的人往往能躲過災難,因為他們使敵手停止了進攻。

卷八 恕人篇

天威貴德,非罰也。人望貴量,非顯也。恕人恕己,愈蹙(cù)愈為,君子可恕,其心善焉。小人可恕,其情殆焉。不恕者惟事也。富而憐貧,莫損其富。貧而助人,堪脫其貧。人不恕吾,非人過也。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譯文:

上天的威嚴以仁德為貴,而不是懲罰,人的聲望以氣量為貴,而不是名聲顯赫,寬恕他人就是寬恕自己,形勢越是困難就越要這樣做,君子可以寬恕,因為他們心地善良,小人可以寬恕,因為他們狀況危險,不能寬恕的只有事情本身,富人憐惜窮人,不會損害他們的富有,窮人幫助他人,可以使他擺脫貧窮。他人不寬恕自己,不是他人的過錯,自己不寬恕他人,是自己的過錯。

卷九 弱勝篇

名弱者,實大用也。致勝者,未必優也。弱而人憐,憐則助。劣而人恕,恕則幸。庸而人納,納則遇。以賤為恥,其人方奮。以拙為緘,其人乃進。無依者自強,勢所迫焉。賢以義勝,義不容惡也,忠以誠歸,誠不容奸也。

譯文:

被人稱為弱小的東西,實際是大有用處的,能導致勝利的東西,不一定是人們所說的優勢,弱者另人同情,同情就是強大的助力,處於劣勢者人們會寬恕他,寬舒就是難得的幸運,平庸者人們會接納他,接納就是難得的機遇,把地位低下視為恥辱,人們才能奮發有為,把自己的不足視為遺憾,人們才能不斷進去,沒有依靠的人會自我圖強,這是形式逼迫的結果,賢德的人憑著正義取勝,正義不會寬容邪惡,忠貞的人憑著真誠另人歸附,真誠不會輸給姦邪。

感言:

認真看了幾遍《守弱學》,感覺此書有著深深的道家思想,弱不一定是壞的,強不一定是好的,強弱之間是轉換的,很多人崇拜曾國藩,其實杜預的理論比小曾還要強大,還要全面。我理解,杜預的《守弱學》講解的是做人的道理,一定要低調,所謂大智若愚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我們身邊天天說自己很憨厚的人,其實是非常厲害的人,如果是你的競爭對手,一定要注意了。古人(特別是諸葛亮、曹操式的人)就說過,某某某特別厲害,如果不為你用,就要殺了他,就是這個道理。反而天天說自己聰明的人,我們倒是盡可放心,沒有多少道行。

如果你沒有看杜預的全文,可以從一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1、人類社會中有強者、弱者,有強勢群體、弱勢群體,這是必須承認、必須正視的一種客觀存在。而弱者和弱勢群體要想維持生存、求得發展,就必須「敬強」即敬重強者。

2、弱勢群體要想擺脫弱者的不幸境遇,必須在忍辱、安貧、守卑、示弱的過程中創造條件、等待時機,切不可不顧主客觀條件而逞強逞能,自我毀滅。

3、一旦由弱變強之後,必須知足知止,保持低調,切不可為富不仁、以尊施暴。否則就是自取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奇聞啊 的精彩文章:

為何說山海經、易經與黃帝內經是我國的上古三大奇書?
古今預言奇書——《推背圖》55——60

TAG:天下奇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