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鋼建非洲演講:西王母文化源於大湘西,傳播到兩河流域和埃及

杜鋼建非洲演講:西王母文化源於大湘西,傳播到兩河流域和埃及

西王母文化與一帶一路文旅

——在馬達加斯加塔納IFT大學一帶一路文旅學院授牌儀式上的演講

杜鋼建

很高興出席今天(2019.6.12)舉辦的馬達加斯加塔納IFT大學一帶一路文旅學院的授牌儀式。我作為百家社區書院和百家文旅學院的發起人每年給自己確定一些社會服務的任務。今年的目標是圍繞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交流建立諸多文化旅遊的研學項目。經過這幾天與馬達加斯加國家旅遊部、塔納大學和IFT大學教授專家們的磋商,在中國九九富達集團的支持下,成立由我授牌的馬達加斯加塔納IFT大學一帶一路文旅學院。在此,要感謝今天出席授牌儀式的馬達加斯加國家旅遊部、交通部、財政部的官員朋友和塔納大學科學院院長以及馬中一帶一路企業協會籌備委員會的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

馬達加斯加的歷史深受王母文化的影響。我們昨天經過馬達加斯加首都的王母廟,發現王母文化至今依然是該國人民的重要信仰。今天在座的馬達加斯加官員朋友中大多數也是女性官員。因此,探討王母文化以及促進中國和馬達加斯加之間王母文化的交流活動和開闢王母文化的旅遊路線就顯得十分必要。

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的第二章專門討論西王母文化與非洲埃及歷史文化的關係。其中論證西王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論述西王母文化向非洲傳播的歷史過程。西王母文化從大湘西地區傳播到西方以後,成為諸多國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到諸多國家的治理結構和憲法框架。

在中國古代諸多文獻記載中,西王母是地球人類治理秩序中最早時期即天皇時期的天皇。宇宙二儀化分後,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最早的西王母屬於天皇十三頭之一。天皇十三頭應該指分別掌管十三方的部落領袖。經歷漫長的天皇時期和地皇時期,人類才進入人皇時期。正如《太古河圖代姓紀》所說,人皇時期「天下群居,以類相親,男女眾多,分為九頭,各有居方,故號居方氏。」西王母最早是天皇時期分管一個方國的領袖。根據有的歷史文獻記載,天皇十三頭也指天皇之下有九翌三輔,加上天皇本人,共計十三人組成的治理組織框架。按《河圖括地象》云:「天皇九翌,提名旋復」 ,蓋輔翌者九人。又《易通卦驗》云:「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元。君有五期,輔有三名」 ,注云「君之用事五行,更王者亦有五期,三輔,公卿大夫也」 。天皇時期是地球人類最早的治理秩序形成時期,也是西王母誕生和治理地球人類的開闢時期。經過漫長的天皇和地皇時期以後,到人皇時期依然保留了天皇的觀念。

人皇時期以來,人類歷史至少已經有400多萬年。目前的考古證明大湘西地區人類歷史至少也有600萬年。大湘西地區的重慶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考古發現的巫山人距今有約250萬年。大湘西地區的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縣高坪鎮麻札坪村考古發現的建始人距今也有約250萬年。廣西考古發現的古人類距今有600多萬年。

最早跟隨西王母的族群來自燧人弇茲氏部落。燧人弇茲氏有三大分支:一為大鵹(lí),二為少鵹,三為青鳥。弇茲合雄氏以玄鳥為圖騰,其三大族系合稱「三柯氏」,也稱三青鳥氏。各個族系以燧人弇茲為始祖,尊稱燧人弇茲為「伊薩姆」,或「伊薩姆那」。各分支的首領則稱「耶勞」。玄女部大鵹柯烏耶勞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其族屬又稱魁隗氏。其中一支沿阿爾泰山北麓西遷至東歐。須女部少鵹柯諾耶勞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澤,分衍出方雷氏。 青鳥部柯約耶勞分支中有一支跟隨西王母到達埃及地區。西王母在埃及昆崙山一直由青鳥部象徵的三青鳥伴隨。

湖南永州玉蟾岩考古的白陶器皿表明,大約2萬年前已經有祭祀王母的宗教文化。湖南湘西懷化高廟考古表明王母文化在8000年前已經形成系統文化。根據文獻記載,西王母文化自神農炎帝時期開始,歷經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影響深遠。西王母作為得道成仙的真實歷史人物,她影響了世界範圍內的宗教文化和法律文化。

歷史上最早接觸西王母的歷史人物是炎帝時期的赤松子。根據《真君傳》的記載,神農的老師赤松子教神農服水玉,能入火自燒而不熱。赤松子是神農的雨師,能夠隨風雨上下。赤松子曾經多次往返昆崙山,住在西王母石室中。 根據《南嶽記》記載,炎帝曾經致齋南嶽,以祈通真感雨師玄君(玄君即赤帝君事為玄君),教煉水玉之法,入火自焚而不熱。後玄化於朱陽之野。太上以德正而鎮炎方主司南嶽。其帝女公主亦慕道,禮玄君為師,後道成亦同飛升於九關。 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黃帝四經》看,赤松子既是神農炎帝的老師,也是軒轅黃帝的老師。炎黃時期赤松子曾經在湖南湘東茶陵雲陽山和湘西一帶修鍊。

與赤松子同時期的黃帝也拜見過西王母。軒轅黃帝時期,西王母的影響已經大到足以讓黃帝本人專門為西王母修建道觀。根據《黃帝內傳》記載,黃帝在全國將自己的離宮別館三百餘所改造為道觀。黃帝還分別在五嶽各建道觀,每個道觀的道士分別為五十人,專職從事焚修為民祈福的工作。其中,南嶽古代的太真觀(西華觀)就是黃帝為迎候西王母建造的。作為候神祭神的王母廟,從黃帝時期就有了。 《軒轅黃帝傳》云:「時有神西王母,太陰之精,天帝之女」。黃帝與西王母會於王屋(見《抱朴子》);黃帝登崑崙,立台於沃人國北西王母之山(見《軒轅黃帝傳》)。黃帝戰蚩尤於涿鹿時王母遣使玄女幫助過黃帝。

在帝嚳和堯舜時期,西王母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根據《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嫦娥是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乃后羿的妻子。后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覽冥訓》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葯,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仙后飛往月宮之中。《淮南子》曰,「河九折注於海,而不絕者,昆侖之輸也。潦水不泄,瀇漾極望,旬月不雨則涸而枯澤,受瀷而無源者。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詩云,「王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堯帝時期不僅后羿得見西王母,而且堯帝也派周國的先祖后稷見過西王母。漢焦延壽的《易林》卷一載:「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善子。引船牽頭,雖物無憂。王母善禱,禍不成災。」

在舜帝時期,舜帝堪稱世界君子文化的代表。西王母追慕舜帝道德高尚,專門遠道而來貢獻「蓋地圖」。這個「蓋地圖」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地球是圓體的地圖。西王母所得的「蓋地圖」對於禹王治水應該有重要參考價值。中國人關於地球是圓體的認識與西王母的貢獻分不開。地理學史上的蓋地論就是地球圓形理論。關於地球是宇宙中的圓球的認識源自西王母的蓋地圖。根據《玉海》引《書緯帝驗期》所言,西王母於大荒之國,得蓋地圖,慕舜德,遠來貢之。堯舜時期的蓋地論要比後來西方學者關於地球是圓形的認識早得多。這要歸功於西王母的貢獻。古蓋地說的「蓋地」術語後來由皇甫謐改作「益地」一詞,世人就難以理解了。對此,江永曾經專門在《算學》中予以指出。

西王母所獻蓋地圖在皇甫謐之後多被稱為益地圖。如《雒書靈准聽》曰:有人方面,日衡重華。握石推,懷神珠。舜受終,鳳皇儀,黃龍感,朱草生,蓂莢孳,西王母授益地圖。西王母得益地之圖來獻。

西王母在舜帝時期之所以能夠獻出蓋地圖,因為早在伏羲神農時期就製作地圖。《春秋·元命苞》曰:「神農世,怪義生白阜。(始作)《圖》,地:形、脈;水:道。《御覽》也以為怪義生白阜,是《圖》、《書》並起於羲、農也。「神農世有白阜六國。

舜帝時期,西王母來朝的具體時間和所獻其他禮物如下。帝舜有虞氏即帝位九年,西王母來朝。《大戴禮·少間篇》記載:「昔舜以天德嗣堯,西王母來獻其白琯。」《類聚》十一、《御覽》八十引《雒書靈准聽》曰:「舜受終,西王母授益地圖。」《中論·爵祿篇》記載:「舜受終於文祖,稱曰餘一人,則西王母來獻白環。」《宋書·符瑞志》也記載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玉玦。

此外,根據《異苑》記載,舜時西王母還獻了笙玉管。《異苑》曰:衡陽山九嶷,皆有舜廟,漢世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縣舜祠下,得笙玉管,舜時西王母獻。

關於舜帝時期西王母獻玉管一事,杜佑《通典》也有記載,「管,爾雅曰:『長尺,圍寸,併漆之,有底。』『大者曰簥。中者曰篞。小者曰篎。『古者以玉為管,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是也。月令:『均琴、瑟、管、簫。『周禮:『孤竹之管,於圓丘奏之;孫竹之管,於方丘奏之;陰竹之管,於宗廟奏之。『」杜佑《通典》在討論篪時,也提及舜時西王母獻琯。「篪,世本云:『暴新公所造。』舊志雲一曰管,非也。雖不知暴新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舜時西王母獻琯,則是已有此器,新公安得造篪乎?爾雅曰:『大篪謂之沂。』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曰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雲『八孔』。今有胡吹,非雅器也。」

禹王時期夏禹去過西王母國,並見西王母。《荀子》認為,大禹治水前曾「學於西母國。」另據《論衡》記載,大禹稱帝後,「益見西王母」。《淮南子》記載,禹乃以息土填鴻水,以為名山,掘崑崙虛以為下地。 商朝時期,殷帝大戊曾經專門派使節向西王母討葯。根據《括地圖》記載,王孟是見過西王母的商朝大臣。 《山海經》在記述「丈夫國」時,提及王孟至此絕糧,食木實,衣木皮。終身無妻,卻自生二子。丈夫國去玉門二萬里。在殷商時期人們相信西王母是的確存在的真實人物,所以殷帝大戊才專門派王孟採藥於西王母。殷帝大戊是具有雄心大略的帝王。他不僅專門派王孟採藥於西王母,而且還派巫咸禱於山河,巫咸居於去南海萬千里的巫咸國。巫咸國國民是為巫咸民。大戊名密。元年丙戌,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陟、臣扈。(《書·君奭》:『在大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於上帝。』)十一年,命巫咸禱于山川。二十六年,西戎來賓,王使王孟聘西戎。(《海外西經》註:『殷帝大戊使王孟採藥,從西王母。』)

殷商甲骨文中稱侯者約50位,其中有「侯母」 和「西母」之稱,筆者認為就是西母國之稱。

周朝時期,關於周穆王與西王母的交流在「汲冢周書」中有詳細記載。西晉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縣發現一座戰國時期魏國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簡。其中有關於西周的重要文化典籍。這批竹簡通稱「汲冢周書」。其中編年體典籍《穆天子傳》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了周穆王拜訪西王母的過程。

與《穆天子傳》同出於汲冢的《竹書紀年》關於穆天子見西王母的時間有明確的年代記載。文曰:「十七年,王西征,至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宮。」《列子·周穆王篇》有云:「賓於西王母,觴於瑤池,王和之,其辭哀焉。」漢代設置西海郡也與西王母有關。《論衡·恢國篇》云:「孝平元始四年,金城塞外羌獻其魚鹽之地,願內屬,漢遂得西王母石室,因為西海郡。」

根據關於西王母的早期文獻記載,可以看出早期西王母是典型的犬戎族的代表。目前來看,最早描述西王母相貌特徵的文獻是禹夏時期的《山海經》。在《山海經》之前,《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歷史文獻也應該有記載。

《史記》注[索隱]《山海經》雲「玉山,西王母所居」……[集解]徐廣曰:「遠音下沃反。」索隱遠音鶴也。正義張云:「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蓬鬢,遠然白首。石城金穴,居其中。」 [集解]郭璞曰:「勝,玉勝也。」正義顏云:「勝,婦人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也。」[正義]張云:「三足烏,青烏也。主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西王母的豹尾、虎齒、戴勝等外表特徵標明她是上古犬戎族的典型代表。

按照《山海經》的記載,住在昆崙山的西王母長相奇異,為一般人難以理解。《大荒西經》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山海經·西次三經》說「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山海經·海內北經》還提及「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另外,《易林·小畜之大有》云:「金牙鐵齒,西王母子。」

上古從湖南移民到西方的犬戎族最典型的特徵之一是長有尾巴以及嘴巴似狼狗嘴巴向外突出。西王母豹尾、虎齒、善嘯、穴處的特徵表明她是出身於上古犬戎族。但是,道教經書《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復集卷之一》則說「王母髦發戴勝,虎齒善嘯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這是為了將西王母美化的一種說法。後來《道藏道跡經》記載:「王母上殿東西坐,著黃金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戴太真晨纓之冠,履玄鳳文之 ,觀之,年方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靈顏絕世,真靈人也。」原先西王母豹尾虎齒善嘯穴處等特徵都取消了。西王母被完全神化美化了。也許後來穆天子和漢武帝等所見的西王母國的國王真的是個美女。作為真實的歷史人物,西王母不可能從神農炎帝時期活到漢代。歷史上應該有不同時期的王母國國王都被稱為西王母。而早期的西王母則是相貌並不美觀的犬戎族領袖。

不同的文獻曾經講到西王母的姓氏。《列仙全傳》記載:「西王母即龜台金母也,系西華至妙洞陰之極尊,育化誕生於神州伊川,俗姓侯或楊,諱回,字婉妗jin,一字太虛。」《道藏三洞經》記載:「西王母者,太陰之元氣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崑崙,上治北斗。」如果早期的西王母姓侯的話,其祖先可以追溯到伏羲氏以前的燧人氏時期。根據王圻《續文獻通考氏族典第十一卷》,侯姓屬於盤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之間衍生的五十一個姓氏之一。 如果西王母姓侯的話,她應該是出生於燧人氏時期衍生至炎帝時期的侯氏家族。上古侯氏最早在湖湘地區,後來移民至北方和西方。甲骨文中的侯母國可能是王母國。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諾記上》中寫道:「西王母姓楊,諱回,治崑崙西北隅。」如果西王母姓楊的話,西王母應該是犬戎族氐戎的楊氐氏族。氐氏是炎帝器的後代。炎帝器生鉅及伯陵,祝庸。 伯陵為黃帝臣,封逢,實始於齊。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孕三年,生三子曰殳、曰鼓、曰延。生靈恝,靈恝生氐人……有逢氏、蠭氏、殳氏、延氏、氐氏、齊氏。祝庸為黃帝司徒,居於江水,生術囂、兌首、方顛,是襲土壤,生條及勾龍。條喜遠遊,歲終死而祖。勾龍為后土,能平九州,是以社祀。生垂及信,信生夸父,夸父以駛臣丹朱,有句氏、句龍氏。垂臣高辛為堯共工,不貴獨功,死葬不距之山。生噎鳴,是為伯夷,為虞心呂,且功於水,封呂,生歲十二泰岳,襲呂、余,列申許。堯代有許繇。泰岳生先龍,先龍生玄氐,玄氐乞姓。湯革夏伐氐,氐人來朝,其別為青、白、朒之三氐,後有羌氐、羌戎氐、楊氐、符氐、氐羌數十,白馬最大,非無弋後者。如果西王母姓楊的話,楊氐氏族作為炎帝器的後代也源於湖湘地區。炎帝器炎帝戲炎帝榆罔等都埋葬在今湖南株洲茶陵的雲陽山。

有關羌人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山海經》中。西王母可能是羌戎族最早的女首領的稱號。氐人中玄氐等乞姓羌也。根據史書記載,到後來僖公十一年,還有楊、櫃、泉、皋、伊雒之戎。二十二年,有陸渾、九州之戎。陸渾河南屬縣,楊、櫃不見,而泉乃洛陽西南之泉亭,伊雒之間,則洛陽縣西南之故戎城,皆姜戎也。

根據史書記載,九州之戎,有隗氏、狄氏、落氏、戎氏、戎子氏、袁紇氏、斛律氏、解批氏、烏護氏、紇骨氏、壹利吐氏、畢其斥氏。回紇九姓,高車十二族,其衍也。潞子、甲氏、留吁,姜路之餘,晉滅之。後有潞氏、路氏、路中氏、露氏、甲氏、榆氏。伊、列、丹、駱、淳、戲、怡、向、州、薄、甘、隋、紀,皆姜國也。在神農炎帝時期,羌戎族主要集中在湖南,中心為長株潭的露水流域。潞氏、路氏、路中氏、露氏、甲氏、榆氏以及伊、列、丹、駱、淳、戲、怡、向、州、薄、甘、隋、紀等姜國姓氏都源於埋葬在今湖南株洲茶陵雲陽山的歷代神農炎帝。後來的三苗國都也在今長株潭一帶。

西王母國文化與上古湖湘地區的巫教文化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並共同成為道教文化的核心內容。西王母與同時期的巫咸都是炎黃時期的歷史人物。《外紀》曰:「神農,命赤冀為杵臼;命巫咸主卜筮;命刑天作《扶犁之樂》;命屏封作《種書》;命白阜作《地理紀》,以理天下。』神農的大臣白阜的母親是怪義。《春秋·元命包》曰:『神農世,怪義生白阜。(始作)《圖》,地:形、脈;水:道。《御覽》以怪義,為白阜母。是《圖》、《書》並起於羲、農也。」西王母在舜帝時期所獻地圖可能是神農時期白阜製作的地圖。神農炎帝時期西王母與巫咸等十巫部落臣民一起從湖湘地區遷往西方。所以西王母國與巫咸等國距離不遠。

西王母戴勝的習慣與《荊楚歲時記》記載的湖南古代風俗是一致的。在湖湘地區,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荊楚歲時記》雲,「今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豬,四日不殺羊,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七日不行刑,亦此義也。古乃磔雞,今則不殺。荊人於此日向辰門前呼牛馬雞畜令來,乃置粟豆於灰,散之宅內,雲以招牛馬。未知所出。剪綵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也。」華勝盛行於晉代,模仿西王母戴勝而成。賈充《李夫人典戒》云: 「人日造華勝相遺,像瑞圖金勝之形,又像西王母戴勝也。」舊以正旦至七日諱食雞,故歲首唯食新菜,又余日不刻牛馬羊狗豬之像,而二日福施人雞。郭緣生《述征記》云:「壽張縣安仁山,魏東平王鑿山頂,為會人日望處。刻銘於壁,文字猶在。」《老子》云:「眾人熙熙,如登春台。」《楚辭》云:「目極千里傷春心。」 春日登臨,自古為適。晉代桓溫參軍張望亦有七日登高詩。

「戴勝」又叫「戴辛」,指一種「火」字形冠飾。最早的「火」形符號應推湖南澧縣彭頭山文化(9000年)的陶器上供火焰流通的三角形縷孔。到了湖南黔陽縣的高廟遺址(7300年)和長沙市南沱鄉的大塘遺址(7100年)中,這些遺址中的大型陶器上,都普遍刻畫有三個「火頭」的「火焰」符號。多火頭的火焰形狀的頭飾成為後來荊楚地區普遍流行的華勝。

歷史上名曲《舞山香》和帽上簪花的砑光帽傳說都與西王母有關。按東坡記,徐州通判李陶,有子年十七八,素不善作詩,忽詠落花云:「流水難窮目,斜陽易斷腸。誰聞砑光帽,一曲舞山香。」人驚問之,若有物憑者。謝中舍問其砑光帽事,自云:「西王母宴群仙,有舞者戴砑光帽,帽上簪花。舞山香一曲,未終,花皆落去。」唐朝《羯鼓錄》記載,「汝陽王琎,明皇愛之,每隨游幸。琎嘗戴砑紗帽子打曲,上自摘紅槿花一朵置於帽上,遂奏舞山香一曲,花不墜落,上大笑。」

西王母與大湘西的歷史文化淵源還表現為湘西容成氏等隨同西王母到達西方。穆天子傳講西王母所居群玉山有容成氏看守策府。容成氏出於庸國,在湘西今張家界地區。容成氏應該是跟隨西王母到達西方的。《伊尹四方令》云:「正西崑崙,狗國。」《淮南子墜形篇》云:「狗國在其(建木)東。」容成氏與犬戎族領袖西王母等一起到達昆崙山。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容成氏》簡1云:「……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椲丨氏、壚蹕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容成氏以後的這些氏族時代一直推行「不授其子而授賢」的任人唯賢的君子文化傳統。

西王母率領湖南、四川、貴州等地部分民眾移民埃及並影響了地中海沿岸歐洲文明的產生。王母文化是通過眾多氏族的西遷影響到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日耳曼、不列顛、高盧、俄羅斯、斯拉夫等文明的產生。

伊薩姆文化應當是在西王母到達埃及後在地中海地區得到傳播的。伊薩姆神是地中海南岸的埃及和地中海北岸的歐洲地區諸多部落國家所共同尊奉的母神。西王母率領犬戎族向西移民最後到達北非埃及地區。東非大裂谷附近有乞力馬扎羅山似群玉山,周圍盛產玉石。北非弱水當為白尼羅河,淵為維多利亞湖。西王母后來成為古埃及地區的女王。《伊尹四方令》云:「正西崑崙,狗國。」 《淮南子墜形篇》云:「狗國在其(建木)東。」《史記齊世家》雲,「文王伐崇、密須、犬夷。」狗國和犬夷都是離埃及不遠的由湘西遷出的犬戎族部落國家。密須是埃及的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發音。史書記載說明直到商朝末年埃及與犬夷國依然是鄰近國家。

到達埃及的氏族中應該還有容成氏。《穆天子傳》講西王母所居群玉山有容成氏看守策府。容成氏出於庸國,也稱庸成氏。容成氏是上古的帝王,也是歷代帝王中最早得道的帝王之一。湖南湘西張家界之前稱大庸,是夏商時期古庸國的屬地。湘西的容成氏家族應該也是跟隨西王母到達西方埃及的大姓家族。

伊薩姆文化在埃及主要表現為Isis母神文化。Isis是伊薩氏的轉音。在西方早期,由於氏族遷徙的原因,許多人名和地名後帶有被通常翻譯成「斯」的名詞都可以譯為「某某氏」。Isis母神文化是伊薩姆文化的一類,可以簡稱薩姆文化。埃及Isis母神後來成為希臘的母神。埃及母神Isis從公元前5世紀起得到希臘人的崇拜。土著雅典人如同埃及居民一樣崇拜母神Isis。從公元前2世紀起,雅典衛城附近建有母神Isis神廟,得到雅典官方的提倡和保護。在希臘Delos島,官方也建立了薩姆神廟,提倡和保護薩姆信仰。到公元2世紀,埃及薩姆神廟或其他聖祠已經遍布雅典、科林斯、底比斯、阿爾戈斯、麥西尼亞、亞佳亞和福基斯(Phokis)等地。

湘西通道縣的薩姆文化至今保留完整。當地薩堂設施齊全,村民對薩姆的信仰持續未斷。燧人弇茲氏的伊薩姆文化即女神巫文化由西王母及其後來的西女國各氏族帶到了埃及以及西方各地。薩姆文化首先由埃及傳播到希臘和羅馬。薩姆作為大地女神通過巫師與世人溝通。薩姆女巫具有超越常人的轉世記憶和特殊功能。

西王母文化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源頭文化,也是儒釋道以及西方各國宗教文化的共同源頭文化。西王母是華夏歷史上君子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世界新儒家所應當推崇的君子文化的信仰人物。在缺乏宗教文化信仰的中國社會如何推進能夠在新時期影響中國和世界的文化信仰的問題,值得思想文化界的同仁認真地去思考。西王母文化不僅應該成為世界新儒家的具有宗教情節的文化信仰,而且應該成為中國在影響世界的新時期能夠給人類奉獻的文化信仰。復興西王母文化信仰以及向世界進一步傳播西王母文化,這是世界新儒家的重要的歷史任務之一。

西王母在史書中往往也稱為「西膜」,雲 「西膜之所謂」。王母文化也稱聖母文化、薩姆文化,後來又形成薩家文化,洒家文化,這些文化都源於伊薩姆文化。巴楚地區發音稱聖母為Sam,西膜也是薩姆的轉音。西膜文化即學術界所稱薩姆文化。據林河(李鳴高)先生研究,薩姆文化源於中國南方以湖湘文化巴楚文化為代表的糯文化和儺文化。其源頭是被稱為伊薩姆的燧人弇茲氏。伊薩姆簡稱為薩姆。薩姆作為聖母是能夠溝通天地鬼神和進行預測卜占的巫姆。薩姆是具有超常功能的女巫。在上古時期薩姆文化滲透在華夏諸多民族氏族的社會生活中。特別是源於湖南地區的羌族戎族的分支氏族幾乎都是薩姆信仰的崇拜者。

王母文化是遠古母系社會以來一直傳承不斷的宗族法律文化的歷史記憶符號系統和宗教大神祭祀的信仰符號系統。早期王母率領大湘西地區的人們經過印度和巴克特里亞地區到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地區,並陸續到達地中海周圍的西土國家和地區。

西王母在蘇美爾稱尹安娜;在腓尼基稱阿佛洛狄特或烏拉尼亞(Ourania);在敘利亞阿斯卡隆城市稱Asclon;在波斯稱Mitra,Anahita;在巴比倫稱Mylita;在埃及孟菲斯稱Isis或Hathor。西王母在庫列涅Cyrene,在阿拉伯稱Ailia,。西王母在斯基泰稱Argimpasa。

西王母也稱龜台金母,王母國也稱金母國或金氏國。不同歷史時期在法律制度上有不同姓氏的西王母。歷史上的王母除了金氏以外,還有侯氏王母和楊氏王母等。

王母國文化從大湘西巴蜀地區首先傳播到西藏印度和阿富汗地區的蘇毗國即金氏王母國。

從現有歷史文獻看,王母國首先是在大湘西巴蜀地區的巴氐國。巴氐國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Bhadag-Shan也是Ba-dakhshan,在《魏書》中稱跋底延或弗敵沙,在《西域記》中稱缽鐸創那國。梵語Valhika,Valhaka(Balkh)的音變為Balkh或Bactria,即禹王在湘西崇山開啟夏都後夏人遷徙巴氐至於巴克特里亞地區的大夏都城。《魏書》記載的跋底延即跋底族在《增一阿含·高幢品(二)》(卷一四)中有所論及。釋迦佛曾經降伏「毗沙」惡鬼。《增一阿含經》記載毗沙鬼在跋底國中。跋底族南接從楚地英國遷徙到印度的英國即央伽國。古代從大湘西地區遷徙到印度的伊薩姆族即阿薩密(Assam)族曾經隸屬跋底國。《大般涅槃經》記載,摩揭陀王阿闍世要攻伐跋底國,佛陀曾經跋底族論遵守七不退法。在夏朝時期跋底族是夏族的重要族群。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論述巴氐人源於大湘西地區。

王母文化向西方的傳播過程中蘇毗人的西遷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第五章古羅馬人來自中國部分專門論證蘇毗人對古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的影響。在這裡重點講蘇毗國厭噠人對馬其頓希臘文化的影響。蘇毗國厭噠人從巴克特里亞地區移民到西方即為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族群之一。

厭噠人曾經在北俱魯洲一帶立國。根據希臘人托勒密《地理學》的記載,北俱魯洲(Ottorocorae)在艾摩達(Emoda)和賽里山附近。這裡的艾摩達國即玄奘《西域記》中的四摩咀羅國(Himatala,Hematala),也是《魏書》中記載的厭達國(Hephthal,Ephthal)。厭達人在《史記》和《漢書》中又稱為猗頓人。古希臘時期西伯後裔亞歷山大領導的馬其頓國即由馬族人和厭達猗頓族人構成。厭噠國在大月氏五翖候時期以前就已經存在。在周穆王時期,厭噠即猗頓人和重黎氏人已經遷徙到阿姆河流域甚至以西地區。根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在重黎氏處傳授煉鑄採石成器之法。根據《魏書·西域傳》厭達人善於製造玻璃。厭噠猗頓人和重黎氏人都屬於所謂印歐人種中高鼻深目的赤狄,即皮膚甚至頭髮為紅色或暗紅色。厭噠猗頓人和重黎氏人也是早期英國人的祖先之一。

我在《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中講過,在公元前5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是賽里斯或賽里實人。所謂賽里實指阿媽宗女子國即王母國,西藏古語名為Se-rib,或為Gser-rabs,是梵語Suvarnagotra蘇毗國,也是金氏國。赤狄構成賽里實人的主要成分。

王母國文化往西北方向傳播到中亞阿姆河流域和西亞兩河流域。蘇美爾和巴比倫地區的王母文化源於海路和陸路兩條線路的傳播。王母文化在蘇美爾地區的影響極為重要。在蘇美爾地區西王母也稱伊南娜Inanna,或伊絲塔(Ishtar)、阿斯塔蒂(Astarte),是 「聖女」、「天母」的意思,也是金星的代表神。伊南娜的名字在蘇美語中,通常讀為nin-anna,(天母、王母)、可以拆解成 nin(「女或公主」)-an(「天」、「天堂」或「安努神」)-a(k),意即「天女」或「女安努神」。伊南娜也是創造神納木(Nammu/Namma)的孫女。佛教中發音南無菩薩Nammu/Namma。

西王母文化傳播到兩河流域已經成為性開放文化。伊南娜的神廟也稱伊安娜神廟Temple of Eanna。烏蘇克(Usurk)城的伊安娜神廟在諸多王母廟中享有盛譽。高級女祭司會挑選代表牧羊人杜母子(Dumuzid)的男子,在每年春分(金星升起時)的新年(Akiku)慶祝大典之前,在床上進行「聖婚」性交。牧羊人杜母子,被伊南娜選中成為國王,是蘇美爾王朝的第五王。聖婚由扮演杜母子的高級祭司與代表伊南娜的女祭司進行交合。伊南娜下冥界有巴比倫版《伊絲塔下冥界》和蘇美版《伊南娜和杜母子》這兩個版本。

在蘇美爾和巴比倫的傳說中,西伯王母下陰間的目的不同。在蘇美爾,伊南娜下陰間是為了找姐姐和姐夫的麻煩。蘇美爾的伊南娜穿戴著頭巾、假髮戴勝、青金石項鏈、珠串、染眉膏、胸飾、金戒指等裝飾,手持青金石權杖。在巴比倫,王母伊絲塔的丈夫名為塔木茲Tammuz即杜母子。伊絲塔曾經下冥界追隨死亡的丈夫,但是最終無法將杜母子完全帶回陽間。於是每年杜母子要在陰間待一段時間。

西王母在赫梯國也稱漢娜漢娜(Hannahanna)。在赫梯語中Hahhah即「母親」的意思。蘇美爾的伊南娜Inanna和希臘女神阿佛羅狄忒是同一位人物即西王母。希臘羅馬系統的阿佛羅狄忒神後來被雅典娜女神所取代。

王母國文化沿海路往西南方向傳播到波斯灣和紅海地區以及東非衣索比亞和馬達加斯加等地區。在非洲古埃及地區,不同時期的王母有不同名稱。

一帶一路文化旅遊與文明起源碩士項目的課程要與西王母文化的旅遊專線的景點考察結合起來。西王母文化的旅遊專線的景點考察課程可以形成一帶一路文化旅遊與文明起源碩士專業的一個方向。該研究方向需要有一系列的方向課程構成。如何打造西王母文化的旅遊專線及其景點的確定需要我們大家認真思考。考察文旅景點將成為一帶一路文化旅遊與文明起源碩士專業的一個特色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同思想 的精彩文章:

趙法生:「大眾儒學」不普及,儒學難以復興
黃守愚:新儒學要讓中國超越歐美,讓歐美人「崇中媚外」

TAG:大同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