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釣蔭、夏釣深

不冷不熱釣邊邊

節氣

農曆五月十九

夏至節日

《微讀節氣·夏至》

夏至為五月中。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此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接近極地處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詩意的一天。

夏至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感陰氣才掉角。自此陰氣在地底每天生長,陽氣被逼而火躁,這就是溽蒸,隨陰氣逐漸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陰氣徹底鑽出地面,天氣涼爽,便是秋天了。陰陽之間,就是這樣此消彼長,彼此作用。

2019年夏至:6月21日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角向前;麋,形大,屬陰,角向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退;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鳴| 後五日「蜩始鳴」。古時楚稱蜩(tiáo),秦晉稱蟬。蜩螗沸羹,叫聲沸稠為粘羹,多美的形容!

蜩即夏蟬,黑大,叫聲清亮,俗稱「知了」。螗(táng)小而綠,叫聲尖銳急促,它立秋後才鳴,也稱寒蜩、寒蟬、夏蟬,為區別於「知了」,俗稱為「都了」。它一叫,秋色厲,都該了了。

三候半夏生| 再五日「半夏生」。這意味著夏天過半了,後半夏白晝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夜晚蟲鳴如織,花香四溢。

半夏是一種白色塊莖,它生於陰陽半開半闔時,所以,作為一種中藥材,主治半開半闔之病,協調中樞。如治傷寒寒熱,是少陽之樞半開之病;治喉嚨腫痛,是少陰之樞半開之病。

九九歌

大家都知冬至後的「九九歌」,不知夏至後也有「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飲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頭帶黃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基;

準備過冬了。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大寒》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

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

《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

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干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詩詞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閑伴兒嬉。

整首詩作者用一種輕快語調,描繪當時夏至時節,與端午節前後相連,隨著時間流逝,入鄉既要隨俗,看老翁和孩童一起嬉戲玩耍,其樂融融,一片祥和景象。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詩句寫出了夏日雷雨時的奇妙景象,也借音義雙關寫出了青年男女陷入愛情時的微妙情懷,生動有趣。

《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時逢夏至,作者感到萬物正在和諧秩序的運轉,四季也輪迴進行,把希望寄托在晨曦美景中,也是一種樂言。

《夏至日雨》

宋·袁說友

煙暝千岩木,溪明一帶樓。

片雲封舊恨,急雨罥新愁。

節又匆匆過,詩從軋軋抽。

病軀無耐暑,老鬢不禁秋。

作者一開始便描寫夏至時節,河水清清煙霧迷濛,哪怕是朵白雲都飄著恨,而時間總在飛逝,自己的身體日漸消退,不禁悲從中,又有舊恨新愁,歲月催人,悲傷之感難以自已。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詩人自己閑居消夏,心裡念著赤日炎炎下忙於農事的老百姓,體現出關心民瘼的民本思想。

來源:唐詩宋詞元曲

編輯:近蘭寒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唐詩鑒賞辭典》第五十六首《登鸛雀樓》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