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里之外指導疑難手術,幾分鐘傳完十幾G的CT圖像,5G醫療讓「大病不出縣」

千里之外指導疑難手術,幾分鐘傳完十幾G的CT圖像,5G醫療讓「大病不出縣」

首發:6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袁全、賈釗

心臟外科醫生郭惠明為解決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的難題找到了一個「處方」:5G

他所在的廣東省人民醫院正積極開創5G醫療服務,讓他們的專家通過互聯網為數百公里外的患者進行高難度手術。

中國的醫療資源不平衡,80%的患者來自農村地區,但大多數優質醫院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患者常常要「千里迢迢」地跑到大城市大醫院就診。

郭惠明認為,擁有超高速的5G無線網路技術將構建新的遠程醫療模式,讓更多患者能就近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廣東省人民醫院的醫生正通過大屏幕遠程指導手術。 新華社記者 張加揚 攝

專家遠程指導400公里外的手術

54歲的郭惠明是一位技術達人。他戴著蘋果手錶,常常用粵語和蘋果手機上的Siri對話。他的辦公室里還擺放著一台索尼數碼黑膠唱片機。

他把這種「科技范兒」也帶到了工作上。今年4月,他成為5G醫療的先行者。他率先運用5G網路技術,遠程實時指導400公里外的縣醫院為當地一位患者完成微創心臟手術。

在將近4個小時的手術中,這位資深的心外科專家西服革履,始終坐在一塊大屏幕前,手握遙控器,不時地翻轉一個3D心臟模型,並通過麥克風向屏幕中的人發出指令。他的樣子頗像美國漫威的漫畫人物「奇異博士」。

以前,郭惠明在醫院難得會這麼從容。他的團隊中只有4名醫生能做這種心臟微創手術。去年一年,他主導完成了700多例,平均每天就有1-2例類似的手術。

心臟微創手術難度極高。因為創傷小,醫生不需要穿過胸骨,而是在肋骨之間進行操作,所以患者疼痛感輕、恢復快。他以前需要開車幾小時到縣醫院為當地患者做手術,然後又要馬不停蹄地回到廣州治療自己的病人。

「我們醫院70%的患者都來自外地。」郭惠明說。

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余學清稱自己醫院的門診大廳像「超市一樣熱鬧」,每天都有上千人湧入。他認為人流如此密集,不僅會降低病人的就診體驗,還會增加傳染病的風險。廣東是登革熱流行區,這是一種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5年前廣東爆發了近20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

對於那些來自偏遠農村地區的患者,跋山涉水地看病可能更具有挑戰性,也更耗時。「因為路遠,有些病人還沒到醫院就去世了。」余學清說。

以前,醫院開展遠程醫療的頻率並不多,而且主要是通過電話或視頻進行會診,原因之一就是通信技術不佳。信號不穩定,傳輸速度慢,圖像不清晰。「常常說著說著,就聽不到聲音了。」

「沒有5G技術的時候,我們可不敢進行遠程手術,」余院長說。「任何設備和主刀醫生之間的小延遲,哪怕只有幾秒鐘,都可能會給手術帶來致命性差錯。」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郭惠明手拿3D列印的心臟模型進行手術指導。新華社記者 張加揚 攝

幾分鐘傳完3D建模所需CT圖像

比4G快10至100倍的5G技術,僅有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延遲。

郭惠明指導的遠程微創手術是由華為和廣東移動提供技術支持。廣東移動副總經理魏力說,4G讓網路提速,改善的是個體手機用戶的上網體驗,而5G網路低延時高速度和大寬頻的特點將會支持更多的數據,為更多像醫療這樣的行業帶來變化。

這次5G遠程手術的病人是一名41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性。手術室在高州市人民醫院,距離廣州有6個小時的車程,且兩地之間沒有高鐵。郭惠明在廣州實時觀看,並提供建議和指導。

郭惠明可以在屏幕中看到手術台。他用電子畫筆在屏幕上畫一個圈,對應的是患者身體上的一個區域,並通過麥克風告訴手術室里的醫生,需要將創口位置向上移動3厘米以防傷害到患者的其他神經組織。

如果沒有5G,他得先截屏再去畫,若此時正在手術的醫生已操作或沒有看清楚圖像,很可能就會錯過他的提示,從而給手術帶來風險。

手術前的兩個星期,郭惠明的團隊同樣是利用5G網路,用患者的CT圖像建立了一個3D列印的心臟模型,這讓醫生可以360度全方位地觀察病人心臟。

縣醫院是無法建立3D模型的。以前,十幾個G大小的CT圖像只能通過硬碟拷貝,或者在網上傳輸,下載需要幾個小時。但5G環境下,下載只需要幾分鐘。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病人心臟缺損位置。這個模型幫助我們減少錯誤,提高手術效率。」郭惠明說。

在他看來,5G下的遠程醫療將幫助偏遠地區的醫務人員更快地掌握高難度手術。

郭惠明說,他團隊里的醫生通常要經過至少100次的練習,才有資格去做微創手術。

這次和廣東省人民醫院對接的是高州市人民醫院。儘管是縣級醫院,但高州市人民醫院以治療心血管疾病見長,去年共進行了100多次微創心臟手術。與同級醫院相比,手術數量不算少,但醫療水平和廣州的三甲醫院仍存在差距。

當地醫務人員很少有機會向大醫院的資深外科醫生學習。高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何勇說,每年醫院邀請廣州的專家來當地做手術的只有4-5例。

實踐證明,並不昂貴的5G遠程醫療可以幫助縣級醫院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患者。

主刀醫生何勇算了一筆賬:手術在縣醫院完成,患者的治療費大概要2萬元人民幣。如果邀請廣州的專家來高州做,則還需要額外再繳納約1萬元左右的會診費。

但如果患者選擇去廣州的三甲醫院做手術,那麼她所需要支付的治療費用至少是4萬元。她還要支付往返廣州的路費,和陪同家屬好幾天的住宿費。

由於兩地使用的醫療耗材價格不一樣,醫保報銷的標準也不相同,所以產生了費用上的差異。遠程醫療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大醫院專家級的診療,且不用支付過高的費用。

何勇說,目前的5G遠程手術不需要病人支付額外的費用。

郭惠明醫生正通過大屏幕實時進行手術指導。新華社記者 張加揚 攝

5G將成醫聯體連接的重要紐帶

被稱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廣東省擁有眾多世界頂級的醫療機構和高科技企業巨頭。它同時也是中國醫療改革的先鋒,一直致力於發展分級診療和互聯網醫療。

但這裡城鄉區域發展差異也十分明顯。粵東西北等偏遠地區的衛生服務能力十分薄弱。許多縣級、鄉級醫院缺少設備和醫護人員。

自2017年以來,廣東統籌各級財政500億元,重點投向欠發達地區縣以下地區的醫療基礎設施,並鼓勵大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培訓,推行人才下沉,形成醫聯體,實行對口幫扶。

據當地衛生部門統計,2018年廣東全省57個縣(市)縣域內住院率為83.5%,較2015年同期提高4.6個百分點。在高州,住院率更是高達90%。這表明當地絕大多數患者選擇在縣域內的醫療機構就近看病,而不是湧向大城市大醫院,即「大病不出縣」。

何勇說,縣級醫院歡迎與大醫院共同開展5G遠程醫療,但也擔心合作會對縣醫院的硬體設施提出更高要求。它們需要在高質量醫療器械上投入更多來適應大醫院專家對診療的要求。

「這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考驗。」他說。

5月底,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的多位專家,通過5G實時指導分別位於深圳,珠海和高州的三家醫院開展腫瘤微創介入手術。醫院副院長劉卓煒表示,實踐證明5G將成為醫聯體連接的重要紐帶。它將有利於上下層醫療資源相互交流,促進學科診療規範化發展。

郭惠明期待5G技術的發展能為遠程手術的安全性提供更多保障。但他更期盼的是5G能夠讓大醫院的專家幫助更多基層醫療人員快速提高技能。

「希望我們的大醫院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和治療危重患者,」郭惠明說。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現在的古風歌曲真讓人「肝腸寸未斷」「韶華夜未央」……
湖北荊門挖出5000年前城河遺址,還原史前人類社會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