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特優生Slack上市了,中國學生們還要學多久?

特優生Slack上市了,中國學生們還要學多久?

美國時間2019年6月20日上午,被稱作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公司Slack母公司Slack Technologies已於掛牌紐交所,股票代碼為「WORK」。開盤價報38.68美元高於指導價26美元,截至發稿前掛牌交易價已達40美元

上線於2014年2月的Slack自我定位於辦公通信應用,集合聊天群組、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統一搜索功能為一體,其宗旨是讓用戶工作中不被無關通知干擾,真正專註於工作。在上市之前,創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5~7年,企業電子郵件將加速走向消亡,當然,電子郵件在其他領域仍有用武之地,不會整體被淘汰。」

Slack特性是整合強、具有強大搜索功能,產品保持了開放的介面,用戶可以在上面使用到Google Drive、Google Hangouts、Twitter、DropboSaaS、GitHub等工具。憑藉開放的介面與良好口碑,截至2019年1月31日,Slack擁有超過1000萬日活用戶,8.8萬個企業付費會員,其中付費用戶每天平均使用9小時Slack

從4月27日提交招股書到登陸資本市場,Slack上市僅僅花了不到2個月時間。選擇「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的Slack可以不經過承銷商、不發新股,投資者和初創員工也會被允許立即開始出售現有股票,相比傳統IPO這一方式會更節省時間和承銷費用。

直接上市Slack不會尋求新的融資,而是把現有股票放到公開市場交易;但同樣直接上市也存在沒有承銷商支撐價格的風險。「前輩」Spotify在2018年4月份通過此方式上市,上市後乃至目前的股價都高過最初指導價格,Slack有幸成為紐交所第二家直接上市的公司。

在2016年投資Slack的GGV的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對此次Slack上市評價:「Slack是在Spotify之後也選擇直接在紐交所掛牌而沒經歷IPO過程的知名企業。這意味Slack的股東和員工不需要等6個月就能立刻賣其股票。這也意味Slack不會發新股,其股權也不會因為IPO而被稀釋。但沒經歷IPO的過程也表示少了對新股東介紹其公司的歷史故事,未來願景,解說財務情況的機會。只有出名企業,已有足夠現金的公司才會做此選擇,並得其利,而不受其害。我們看好Slack未來的成長空間,產品規劃、企業應戶對其的依賴性,和付費意願。Slack今年第一季度業務表現不錯,銷售額是一億三千四百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有66%的成長。虧損雖然也有成長,但花的有價值。」

「大膽上市」的Slack自信來自於三方面:

1、充分的業績自信

Slack在截至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財年(截至自然年1月31日),營收分別為1.05億美元、2.20億美元和4.00億美元,儘管歸屬於普通股東的凈虧損分別為1.46億美元、1.40億美元、1.38億美元,近三年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85%以上,儘管銷售成本不斷上揚,Slack在不斷加大付費客戶的粘度,575個帳戶年付費在10萬美元以上,這些帳戶的營收大約佔公司總銷售額的40%,在良好的復購率情況下Slack或將同Salesforce一樣在未來節點出現大規模盈利。

2、一級市場的強烈認可

在本次上市之前,根據CrunchBase統計,Slack獲得至少10輪融資,從2009年Stewart開始Glitch項目開始,團隊不斷得到投資人青睞,在上市前已累計獲得超過12億美元風險投資,其中不乏KPCB、軟銀、谷歌(Google Ventures)、DST等國際知名風險投資機構。近幾年企業服務類公司在美上市風頭一直不錯,上市後的市值和股價維持都較好,基於包含GGV在內的知名VC背書,Slack也更有底氣去直接上市。

3、巨大的市場前景

儘管我們已經將企業服務市場的前景描繪得足夠美好,Slack還是用高速增長驗證了這一市場的巨大機會。根據Gartner預測,2019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將從2018年的1758億美元增長17.3%,達到2062億美元,其中SaaS市場收入將增長17.8%,在2019年達到851億美元。在微軟2018年提交的年度10-K報告中,Slack成為Office主要競爭對手,同時微軟也將傳統老對手Oracle,IBM和Adobe移除。不管是企業服務還是SaaS市場,或是面對更大的雲服務市場,Slack都展現了足夠大的市場前景。

相比上半年風光無限的Zoom,Slack的上市仍可以為中國企業帶來新的思考。作為史上最快完成1000萬美元收入的SaaS公司,除了戰術層面關注財務指標,例如客戶生命周期、客戶獲取成本、復購率、年度或月度經常性收入外,Slack在產品層面的啟示更為重要。

閉門專研產品並不是不可取。儘管Slack更像是遊戲公司Glitch的副產品,面對早期團隊溝通痛點,創始人Stewart仍以最快速度將其轉化為內部生產力工具,正由於專註在「透明度」和「集中化」的內部打造中,Slack的產品得以在內測階段就獲得足夠高的用戶留存。基於閉門造車式的推進,Slack得以最徹底搭建產品並最終以備受關注的姿態面向市場。

有限的免費策略依然可取。縱然大多企業服務公司苦於營收增長與虧損平衡,Slack依然用早期免費的策略巧妙地建立了免費到付費用戶的轉化漏斗,相比一昧免費,Slack一方面開放又克制,憑藉增值功能吸引用戶逐步嘗試付費再到不斷刺激用戶留存,Slack保持了足夠的增長速度,為其贏得了投資人的足夠認可。

本土化仍是中國企業發力或出海的機會。Slack覆蓋了100多個國家與地區卻依然沒有中文版產品,眾多美國企業服務公司在華仍面臨本土化難題,本質來自於中國企業的管理文化與制度與歐美差異巨大,儘管過去中國本土沒有出現類似Slack一樣的企業,也不乏微盟、有贊、極光、每日互動等具有中國市場特色的企業。而近日活躍的位元組跳動旗下的飛書(Lark)也將觸角伸到海外,也出現聚水潭等電商服務商活躍於歐洲市場,中國市場仍將是中國企業服務公司的沃土和長城,堅持本土化打造屬於自己的差異化才能不落俗套地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百年Olympus:從外表窺探人的內心
德邦高管頻繁離職,職工監事黃晶辭職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