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有個特殊燭台,它讓「燈下黑」的讖語消失,但卻被無情淘汰了

明代有個特殊燭台,它讓「燈下黑」的讖語消失,但卻被無情淘汰了

從古至今,燈具是我們都離不開的生活用品,它除了可以照亮之外,還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光明,在古代雖然沒有電,但是並不缺少精美的燈具。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古燈都有個「燈下黑」的難題,幾乎無解。

直到明朝時期,一種特殊的燈具橫空出世,才巧妙的解決了「燈下黑」的囧境,可是最後這種燈還是被無情的淘汰了,到底「天妒英才」,還是「有眼不識金鑲玉」?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披露事實真相,讓您看清它背後隱藏的秘密。

在小編揭秘之前,需先要給您普及一些古代燈具的知識。從考古發現的文物來統計,目前存世最多的古燈,是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青銅燈以及陶制燈,雖然它們造型各異,但都是由燈座、燈柱和燈盤幾個部分組成,而使用的燃料也一般是動物油脂,到漢代之後才逐漸出現了植物油脂。

不管是動物油脂還是植物油脂,在燈盤中點燃的時候,由於受到燈盤不透光的影響,燈盤下的一大片區域內會產出黑影子,這種現象就被稱之為「燈下黑」,同時也給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比如想在燈下看書寫字,或者做點針線活兒,因為光線不明,就都看不清。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叫做用戶的「痛點」,也稱作是古代燈具的「硬傷」。幾百年間,古人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把燈放在高處,可是放得越高,「燈下黑」的面積卻越大。古人就納悶了,到底怎麼才能解決「燈下黑」的難題呢?直到明朝時期,人們才看到了解決的希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古人對造燈的材料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他們發現水晶石可以透光,因此靈機一動,想著如果用水晶替代青銅和陶瓷,做一件新型的燈具,燈光就可以穿過燈體,並乾淨徹底地解決了「燈下黑」的難題。

在經過不斷的嘗試後,明朝工匠成功的用水晶,製造出了水晶燭台和水晶燈盤,只要將蠟燭插入到燭台上,或者在水晶燈盤內點燃燈油,這樣的設計就會讓「燈下黑」就成了「燈下明」。但可惜好景不長,工匠們就發現了一個比「燈下黑」還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水晶燈具照明的時候,經常會「啪……」的一聲被燒裂了,一開始人們還不知道是為什麼,到後來經過研究才發現,原來是因為水晶不耐高溫,在燈火的炙烤下很容易就發生碎裂,故此,這種水晶燈也就被冠以了「華而不實」的稱號,並逐漸被用戶所淘汰,畢竟誰都不願意花錢,最後買來的卻是短命燈具。

明朝的水晶燈具只能算是曇花一現,不僅沒有成為一種主流,反而很快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如果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真的算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和嘗試,雖然使用起來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如果沒有明朝工匠的大膽嘗試,或許我們今天就不會看到滿大街炫酷的水晶燈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當糾結吃甜咸兩味粽子時,奇葩粽子已經來襲
大報恩寺出土「山花蕉葉玻璃杯」幾年後,專家說:寶貝名字叫錯了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