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比「熊孩子」更毀三觀的,是以正義之名欺負「熊孩子」的成人

比「熊孩子」更毀三觀的,是以正義之名欺負「熊孩子」的成人

當有人打了別人一拳,被另一個路人看到了,於是路人為了彰顯正義,上去狠狠地把打別人的人揍了個半死,你覺得這個人是英雄嗎?當然大多數人會覺得這個人有病,你打一拳打兩拳都可以,為什麼要把別人打個半死呢?然而在現實中,卻往往有大多數人支持這種把別人打到半死的人的做法,在道德上佔據了絕對的高峰。

為什麼要說這種話,因為這和即將要說的「熊孩子」的問題息息相關。

「熊孩子」絕對是2018年下半年至今為止最熱門的話題,隨便在網上搜一下,無論是微博還是百度,都是對「熊孩子」的各種辱罵和懲罰。如果在知乎上輸入這三個字的話,會發現出來的千篇一律的內容都是類似「如何摧毀熊孩子」「收拾熊孩子最狠的一次是什麼時候」等問題,人們儼然覺得欺負熊孩子是他們伸張正義的做法,成了人民的「勇士」,殊不知他們的做法和「熊孩子」別無二致,甚至比「熊孩子」更加惡劣。

其實把「熊孩子」至於輿論風口浪尖上的是在18年4月份一輛公交車上的事情,視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成了人們教訓「熊孩子」的一段「佳話」。在視頻中可以看到,小男孩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腳踢坐著的年輕人,年輕人期間有和小男孩溝通和制止,小男孩依舊不理不睬,於是一怒之下提起小男孩猛摔在地上,隨後抬腳在小男孩腦袋上連踹三腳。

想必不少人至今對這件事依舊記憶猶新,網路上不乏有人直呼大快人心,而「總有人會幫你教育孩子」類似的言論更是在網上盛傳,但是當我們冷靜下來分析這件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件事有多麼荒唐,那些跟著狂歡的人是如何可笑。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因為年齡和經歷有限,所以在他們的認知里往往非常簡單,更有世界應該圍著他轉的感覺。但是成人呢?成人有非常多的選擇權,他們並不是經歷受限的兒童,他們已經有足夠多的處事能力和經驗,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並非一種,而是很多種。

正如這起事件中的小男孩和青年,青年可以懲罰這個「熊孩子」嗎?完全可以,那麼怎麼教育呢?可以罵,也可以打,可以扇耳光,也可以踢兩腳等等,然而年輕人卻選擇了用最極端的方式發泄怒火,任由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然而就這麼一個不理智的人做出如此衝動的行動,卻得到了無數人的許可和表揚,究竟是誰的問題?

2019年5月21日,鄭州又發生了所謂「熊孩子」的警情,一個奧迪女司機掌摑女童至其骨折,據女司機的丈夫表示,當是他倆開車在這個狹小的路口,被這個小孩子擋住了,妻子下去讓孩子讓開,結果孩子反而罵了妻子一頓,妻子一怒之下掌摑數次。

這件事與2018年公交車的事情何其相似,他們的結果也同樣相似:打人者被支持,「熊孩子」都該死,罪有應得。然而這件事也與2018年的事情極其相似,同樣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同樣是一個暴戾、失控的成年人,同樣是一群圍觀叫好的觀眾。

如今這個時代,彷彿只要給孩子前面加個「熊」字,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教訓。人們都說「熊孩子」太可惡,做的事情太惡劣,然而那些欺負「熊孩子」的人,實際上做的事情更惡劣,比「熊孩子」做的事要惡劣數百倍,「熊孩子」僅僅在道德上會收到譴責,而這些毆打「熊孩子」的人,不僅在道德上應該收到譴責,而且更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然而旁觀者卻只看到了「熊孩子」三個字,也僅僅只看到了這三個字。

如今一些自媒體或者微博大V之類的人,為了博取流量,往往會以「熊孩子」定義多數孩子,從而導致「熊孩子」與其他成年人的對立,因此只要提到「熊孩子」,無論是身邊有沒有「熊孩子」的人,都會立馬義憤填膺,恨不得現在就給「熊孩子」幾巴掌。人們對於「熊孩子」的仇視心理,實際上都是這些人鼓動起來的。

之前有個流傳度甚廣的知乎回答,說得是一個「熊孩子」想要把懷孕的姐姐推倒,說是要看看會不會流產。這條回答經過多方轉載之後,又經過微博大V的轉載,有引起了一波仇視「熊孩子」的風潮,人們紛紛講述自己與「熊孩子」的故事,將自己怎麼教訓「熊孩子」,儼然把成人的惡當做是一件正義的使命。風波發酵到最後,結果發現並沒有這件事,不存在「熊孩子」推倒孕婦的事情。

為什麼現代這麼多人仇視「熊孩子」,而且以大多數年輕人為主呢?實際上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戾氣太重和恃強凌弱的劣根性。

當身邊有個所謂的「熊孩子」做的事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時候,這些人就會狠狠教訓「熊孩子」一頓,因為他們知道孩子沒有力量反抗自己,自己打了就是白打了,只要自己跑得快,孩子的家長就追不上我。

然而這群教訓「熊孩子」的「義士」就真的有正義感嗎?

並不盡然,看看那些光天化日之下欺負女性、威脅他人的惡徒和醉漢,哪個人有上去幫助他人?沒有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上去的話真的會被打,所以他們不敢。而至於「熊孩子」,打了就是白打,這種近乎畸形的心態,難道不是成年人的惡性嗎?

並沒有人說不應該教訓「熊孩子」,「熊孩子」固然應該教訓,但絕不是打成半死這種做法,成年人有自己選擇方式的權力,他們也有多種方式解決這種問題,而不是任由情緒控制自己做出極端的行為,給自己戴個「正義」的帽子就對所謂的「熊孩子」施以教訓,這種做法就像是之前我們所說的,為了教訓打了別人一拳的人,就把打人者打到半死一樣荒唐。所以說,當我們教育「熊孩子」的時候,也要防止自己變成「熊孩子」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麗娟 的精彩文章:

熊孩子手扒電梯門,導致電梯急墜2層樓嚇壞眾人,網友:吊起來打
不了解孩子就別諷刺孩子,這4種不同類型的性格,你家是哪種?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