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幸福的四個跡象,有一個,都是壞事
畢淑敏說: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但怎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一生,這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就如不幸一般,每個人的看待標準不同。
不論怎樣,只有知道不幸的原因,才能更容易幸福快樂。
有人說:幸福的人往往相似,不幸卻各有各的原因。其實,幸福是一件主觀的事情,不幸也是。
以前看過個故事——青年對哲人訴說不幸。
青年:人一旦長大,就被各種人際關係束縛,受各種責任牽絆,就連兒童時候無法理解的歧視,戰爭之類的問題也會擺在眼前,這種關係網讓人感覺煩悶和不幸福。
哲人:世界是簡單的,人生是簡單的。
青年:生活總會有矛盾,充滿複雜,這不是有目共睹的嗎?
哲人:那不是世界複雜,只是你把它們看複雜了。
青年:我嗎!那到底怎麼回事?
哲人:這就如同你透過墨鏡看待世界,看到的映像會變暗,這時候要做的是摘掉墨鏡,而不是感嘆世界黑暗。摘掉墨鏡或許會刺眼,你可能心裡接受不了,又想戴上,但這時候,就需要有正視問題的勇氣,才能走出「陰霾」。
凡事從自身找原因,幸福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自己怎樣,不幸也是如此。
人生起起伏伏,千變萬化,不幸福是怎樣的?首先要懂得這四個不幸的跡象。
01
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得到他人的認可、正向評價的確令人高興,但這種活在他人期待中的方式很累。
有一個故事——《父子倆和驢子》:
父子兩人牽著驢子,路人對父子各有說辭,兩人誰的話都聽取。於是,一會是父親騎驢,一會又讓兒子騎驢,最終還把驢子抬著走。
兩個人看起來挺可笑,又很愚笨,純粹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和評價,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動。
猶太教的教義中有一句話:「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哪還有誰為自己而活呢?」
過於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這樣就會一味在意別人的視線,滿足別人的評價,根本無法做自己,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也就會逐漸捨棄真正的自我,活在了別人的人生中和別人評價中,這是自身的不幸。
02
把他人的幸福看做是自己的失敗
生活中,人們追求卓越的心理是難免的。
但良好的心態是:不與他人作比較,而與理想中的自己進行比較,不斷激發自我,超越自我。事實上,我們都在同一個平面上,只是走到了前面和走在了後面的關係,人生是自我的清歡和獨舞。
可是,在人際關係中,如果把他人的幸福看做自己的失敗,認為人生就是競賽, 那麼人就不可能擺脫社會交往的煩惱,也就不可能擺脫不幸。
假設對周圍人都是這樣的競爭心態,就比較容易把他人或者整個世界當做對手,認為任何其他人都會愚弄、或者攻擊自己。
這種心態可怕之處就在於總是讓人提心弔膽。 即便是一直立於不敗之地的常勝將軍,心裡也會提防他人,不相信他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雖然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卻感覺不到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了比賽心態中,總是與他人比較。
他們無法真心祝福那些過得幸福的他人,只站在競爭心態上去考慮人際關係,把他人的幸福看做自己的失敗,這樣的人生是很難幸福的。
03
以自我為中心
有些人對自己過度關注,自我為中心,但實際上別人誰會在意呢!
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
一個女青年,每天都要打理自己的頭髮,穿衣務必整潔,對著鏡子花費時間梳妝。於是長輩對她說:「在意你的臉的只有你自己,在意你的著裝只有你自己。」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此之後,便活得輕鬆些了。
就像熱衷於照鏡子的人一樣,有些人其實是過度的關注自我,對自己過於執著,帶著強迫症去生活。
過度自我的人,就像「暴君」一樣,不顧他人感受,認為整個世界要圍繞著自己轉。不懂得對他人關心和考慮,而只注意自我。
他們一味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覺得自己是焦點,甚至會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當成了王子或公主。
與他人接觸時候,常常在想他們能帶給自己點什麼。認為他人只是為自己服務的人,大家也應該首先考慮照顧自己的心情。
可惜,這種期待常常會落空,他們會大失所望,心如死灰。自我為中心的人,很容易會失去周圍的朋友,生活沒有歸屬感。
04
不願改變,選擇不幸
哲人說要活在當下,勇於改變。
可是現實中,很多人是親手選擇了不幸,樂意活在自己製造的不幸中,下定了不改變的決心。
即便面前的生活不盡如人意,各種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狀更輕鬆,更能安心,更符合當前自己的生活狀態。
我的一個友人,他想成為小說作家。
但總是寫不出作品,借口是工作太忙,留給寫小說的時間很少,所以從未有過投稿。
但真是這樣嗎,其實他只是想通過不投稿來表達——如果我投稿我ok的這種可能性。
他不願意麵對落選和差評,為自己營造了一個玫瑰色的夢想,選擇活在了追逐夢想的泡影中。
後來,他覺得還是應該應徵投稿,即便失敗,即便夢想破碎;那樣的話,他才會成長,或者找到別的出路,總之可以找到其他發展之路,也不至於只有夢想,而不努力。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樣,只有想像,缺乏行動,不願改變,擔心被現實拒絕和否定。沒有改變的意識和勇氣,沉浸在自己的不如意中而活著,嘴裡訴說著,詛咒著,腳下還是照樣生活繼續著。
那怎樣才能走出這些不幸呢?心理學家阿德勒給出了幾個簡單的方法:
1,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必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可以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擔心為此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貫徹自己的理念,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2,真正理解和他人的關係——是夥伴而非對手,所以彼此要有一種合作共贏的心態,而不是競賽比拼的。
3,走出自我,理解自己只是集體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在於為自己所在的集體做出的貢獻,只有如此才會有歸屬感,共同體的感覺。
4,自己人生的意義是由自己賦予的,要擁有追求幸福的勇氣,要勇於做出改變,不斷的調整自己。
總之: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 不是世界複雜了, 而是我們把世界變複雜了。
只要看到了複雜背後的簡單。人際關係的煩惱,生活的不幸也就可以輕鬆面對了。願大家都能幸福簡單,美好單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