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生活中的羈絆太多,要想獲得喜悅必須選擇放下

我們生活中的羈絆太多,要想獲得喜悅必須選擇放下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普遍有這樣的感受——絕望!就是感覺沒有希望,覺得任何的努力都是白費。

有一次我去日本,感受太強烈了。日本有一個法相宗。法相宗有一座大本山,在京都山上,叫清水寺。在去清水寺參觀的時候,導遊告訴我,清水寺下面有一個樓台,那個樓台是日本人選擇自殺的最好地點。每年從那裡跳下去自殺的人非常多。當他說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就想到了峨眉山上的「捨身崖」。據說那裡也有很多人跳下去捨身。過去捨身,很多是為了供佛。不過現在的人跳下去已經不是供佛了。幹嗎?自殺!

有一個驚人的現象,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自殺死亡率在逐漸上升。因此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這些人為什麼會自殺?因為他們對生活絕望,覺得再走下去沒有任何意義了。由於絕望,所以選擇了摧毀自我、摧毀人生,選擇了放棄在人生旅途上愉快旅行的機會,選擇了走向自殺的路。

然而,絕望有用嗎?自殺有用嗎?自殺能解決問題嗎?佛法講輪迴。生命就是個輪迴。輪迴裡面有「六道」,再加上「四聖」,就是四聖六凡十法界。關於六道輪迴,很多人會覺得不太容易理解。於是我給它下了一個定義:六道輪迴,就是生命的六種形態。生命在不同條件下,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水,水的固態,叫做冰;要是液態,就是水;如果是氣態,叫水蒸氣。但是,水不管是液態、固態還是氣態,它的組成發生變化沒有?沒有,始終都是H2O。

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在不同的條件下,它就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比如在現在這個條件下,我們是以這種形式存在;可是當這種條件不具備的時候,我們將以另外一種生命形式存在。以什麼形式?你知道嗎?不知道的就要想辦法知道。這是學佛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我這裡講的意思是:既然生命會以不同的形態存在,那麼今天這個形態結束了,你能夠讓它絕滅嗎?不能。它會不斷地延續。所以,你現在認為自殺能解決暫時的痛苦,但能解決永遠的痛苦嗎?不能。為什麼?因為心裡的結始終沒有解開。你是帶著「結」去自殺死亡的。這個「結」將永遠與你相伴,永遠羈絆著你。所以,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不是解決絕望的辦法。

怎樣解決絕望呢?我給大家出一招——努力就有希望。我前幾天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三隻青蛙出去玩,到了一個奶牛場。碰巧養奶牛的人剛好拿出一桶牛奶,三隻青蛙一不小心全掉進桶里了。這時第一隻青蛙想:「完了,沒希望了。」就閉上眼睛,沉下去,最後淹死了。第二隻青蛙想:「我生來就不怕水。」於是拚命地游,最後累死了。第三隻青蛙看見前面兩隻都沒活下來,它就想:「不想活命的,掉下來淹死了;想活命的拚命游,結果累死了。我該怎麼辦呢?」它看了看距離桶沿的高度,心想:「這麼一點距離,我要是能夠跳出去該多好!」於是它就不停地跳,把賭注都壓在能夠跳出去的砝碼上。它使勁跳的同時,牛奶的濃度也在增加。牛奶慢慢變稠,成了固體的乳酪,最後它很輕鬆地就跳了出去,得救了。為什麼能得救?因為它找准了一個賭注——要是我能夠跳出去,就有重生的機會。

這三隻青蛙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努力就有希望。選擇放棄,選擇迴避,都沒有用。唯一的出路,就是始終保持一個信念——通過努力來改變。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要相信不會有絕望伴隨自己,要相信一定能夠感受到喜悅和快樂。我常跟充滿了絕望的人講,不要放棄光明,光明就在前面,關鍵是要跨出這一步。

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的內心或多或少都有絕望:自殺的人,已經絕望;沒有自殺的人,心裡藏有絕望;現在看起來快樂的人,曾經有過絕望;今天不絕望,不代表將來不絕望。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乃至生命的永遠,我們都希望:絕望離我們遠遠的。

對付絕望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要有希望。怎樣才能有希望?努力就是希望最大的支撐點和起點。這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另一種快樂,另一種喜悅。

然而,我們大部分人的內心裏面還有一種負擔——後悔、懊惱。因為後悔和懊惱,我們常常苦悶和自責。「怎麼今天面色這麼難看呀?」「要是我昨天不亂跑就好了。」「我為什麼會生病呢?」「如果我不喝酒就不生病了。」你想知道這個人有沒有自責和懊惱,就看他的語言裡面有沒有出現這兩個詞:「如果」和「要是」。為什麼?只要有「如果」和「要是」出現,就表明他還很在意過去,他一定還在自責。所以,在「如果」和「要是」的背後,常常壓制著自己過日子。多累!

除了剛才講的失落、絕望、懊惱和後悔,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枷鎖和羈絆。這讓我們的心裡充滿了自責,充滿了苦悶;讓我們的心裡沒有間隙,也沒有喘息的機會。你背負著這麼多東西,能夠喜悅嗎?能夠快樂嗎?

所以,我奉勸大家,如果要想在人生旅途中享受喜悅、感受快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四個字——放下包袱。放下包袱,你就會感受到喜悅和快樂。你放得下嗎?但是要注意,「放下」不等於「放棄」。

放下不太容易。有個人跟我講:「師父,我看透了,我決定要放下。」我就問他:「你看透什麼,放下什麼?」他「唉」了一聲:「人啊,沒意思。金錢名利都是假的。」我就問他:「你有多少錢?」他說:「有五美金。」我說:「你當過官沒有?」「從來沒有當過。我從幼兒園就沒有當過班長。」我說:「你又沒有當過官,也沒有錢,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是假的?」於是我讓他把五美金給我。他說:「我過兩天就要死了,要先把這些錢花完。沒有錢就會餓肚子,沒有吃的。」你說這些對他來說能假得了嗎?所以這不叫放下,不叫看破,這叫「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我以前跟大家講過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人想學神通,他聽說山裡住著一個會神通的人,就過去跟他學。那人收了他做徒弟後告訴他:「你必須每天燒飯、打水、洗衣服,然後我就教你神通。」他答應了。學了三年,結果師父什麼也沒教。徒弟終於生氣了,心想:「讓我天天照顧他,他到底會不會神通哦?我什麼都沒有學會。算了,不跟他學了。」於是去向師父辭行,說:「我跟你學了三年,你什麼神通都沒有教我。」師父說:「你真的想學神通嗎?那你跟我來。」

他們走到懸崖邊。懸崖旁邊有棵松樹。師父說:「你不是想要學神通嗎?我現在告訴你,你爬到這棵樹上去。」徒弟說:「那多危險啊,我要摔死了怎麼辦?」師父說:「你要是想學就爬上去,你要是不學我就走了。」徒弟想:「我都照顧他三年了,這一點算什麼!」於是就爬上樹,雙手緊緊抓住樹枝吊在那裡。

師父說:「你放下,放下。」徒弟在樹上說:「到底要我放下什麼呀?」師父告訴他:「把你的腳放下。」他說:「不行啊,我要是放下腳,就只有兩隻手了!」師父說:「你不放我就走了。」徒弟一想反正也上來了,就放下了一隻腳。師父說:「還要放!」於是他又放下了另一隻腳,然後回答師父:「你現在可以告訴我了吧?」可師父說:「還要放下。」徒弟急了:「不行啊,師父,再放下兩隻手就沒命啦!」師父說:「你必須要放下,你再不放下我就走了。」他想這下糟了,就放下了一隻手。師父說:「你再不放下我真走了。」徒弟這時真急了:「萬一師父走了,我自己下不來,還是死。」於是什麼都不管,把手一放,感覺自己輕輕地往下掉。等他睜開眼睛時,看到自己落在一個平原上。周圍山也沒有、懸崖也沒有、樹也沒有、石頭也沒有。他一跳,居然跳了十萬八千里,有神通了。

為什麼?要得到就要先放下!比如我現在手上拿著一個東西,無論我怎麼努力,都不能再抓住另一個東西。只有當我把這個東西先放下,才能拿住第二件東西。所以要想擁有喜悅和快樂,你必須放下所有的枷鎖。

但是,真的放下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沒有勇氣和智慧,很難辦到。你要是放得不好,還會障礙別人。所以,放下,不能妨礙別人的快樂。

可是我們內心裡充滿了那麼多東西,怎麼放下?就是我剛才打的比方,手裡已經有一個東西,現在想放新的東西進去,怎麼辦?答案是先放下原有的東西,然後再把新東西放進去。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不但要把原來的東西撤掉,還要有新的東西填補進去。不然會形成真空,又會引來新的空虛和失落。

由於我們生活中的羈絆、枷鎖和束縛太多,要想獲得新生和自由,獲得快樂和喜悅,必須選擇放下。

《充滿喜悅的人生旅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憨山大師:孔氏為仁以三省四勿為先;吾佛制心必以三業七支為本
佛法大患,患不在天魔外道,患在盲師資七大錯耳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