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最看重的孫輩,司馬昭曾說要傳位於他,早逝後西晉註定滅亡

司馬懿最看重的孫輩,司馬昭曾說要傳位於他,早逝後西晉註定滅亡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皇太子司馬衷繼位為帝,是為晉惠帝。這位西晉王朝的新主人,便是在歷史上頗具「盛名」的白痴皇帝,這句「何不食肉糜」的肺腑之言想必各位讀者都不陌生。正是因為痴傻,司馬衷繼位以後不能任事,致使朝中大權逐漸旁落到太傅楊駿手中。皇后賈南風誅殺楊駿及其家族後,掌握實際大權,可是她偏偏又是一個凶狡之人,不懂得安撫人心,各地藩王對此十分不滿,最終發動了著名的「八王之亂」。這場戰役給中原大地帶去了深重性災難,致使西晉國力嚴重衰退,並直接導致五胡亂華,北方百姓從此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對於這段歷史,明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認為:「西晉之亡,亡於齊王攸之見疑而廢以死也。攸而存,楊氏不得以擅國,賈氏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亂。」大意是說,西晉之所以會在短短五十年內便滅亡,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齊王司馬攸沒能當上皇帝。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攸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王夫之對他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呢?

司馬攸,字大猷,小字桃符,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文帝司馬昭次子,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胞弟。由於伯父司馬師無子,司馬攸年幼時期便被過繼給司馬師名下,襲封舞陽侯。雖然司馬攸從小便沒有父親管束,但是其性情卻很溫和謙恭,一點兒也不恣肆。此外,司馬攸還勤奮好學,頗有治理之才。就連司馬懿這樣的人傑,也對這個孫子表示出極大讚賞。

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繼任大將軍,掌握曹魏軍政大權。在此期間,司馬攸歷任散騎常侍、步兵校尉,改封為安昌縣侯,遷任為衛將軍。這一期間,司馬攸的表現可圈可點,受到過不少朝臣讚歎。司馬昭對他也很滿意,曾不止一次說:「天下者,景王(司馬師)之天下也。吾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於攸。」可見,司馬昭對他有多麼器重。不過司馬炎並不甘心,於是勾結司馬昭所信賴的賈充、何曾、裴秀等人,整天都在司馬昭面前誇讚自己。同時他們又指出,司馬攸在宗法關係上,畢竟只是司馬昭之侄,司馬昭思慮良久才最終選定司馬炎。

司馬昭去世後,司馬攸十分悲傷,守孝期間的行為甚至超過了禮節規定,一連數日都水米未進,最後其母王元姬(文明皇后)親自前往勸慰,強逼司馬攸進食。一時之間,其孝行名揚四海。長兄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後,司馬攸受封齊王,歷任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等職。雖然看上去位高權重,可是這只是表象。面對威望、聲名、才幹都要遠高於自己的胞弟,司馬炎始終懷有忌憚之心,一直懷有打壓的心思。

司馬炎晚年病重時,朝野上下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愈來愈高,這令司馬炎非常惱火。不久,大臣荀勖、馮紞在司馬炎的暗中授意下,趁機進諫要求將司馬攸排擠出朝,命其前往封國就藩。司馬攸素向來性急,在被調離朝廷中樞以後,他因為不堪忍受小人構陷,所以便病倒在床,最終嘔血而亡,時年36歲。不僅如此,司馬炎明知司馬衷痴傻,卻還堅持將皇位傳於後者,這也為西晉後來的滅亡埋下深重隱患。

對此,蔡東藩評價道:「齊王攸憂死而晉無賢王」。大唐名相房玄齡也感嘆說:「齊王若使天假之年,何八王之敢力爭,五胡之能競逐哉!」如此看來,如果西晉這唯一一位賢王繼位,恐怕後來荒唐的「賈后干政」和「八王之亂」都能夠避免。畢竟在發動叛亂的「八王」之中,齊王司馬攸之子司馬冏便赫然在列。這群野心家之所以蠢蠢欲動,全因為皇帝威望不足,換成威名遍布四海、軍政大權在握且頗有才華的司馬攸,給他們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出頭。

參考文獻:

《晉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八》《讀通鑒論·卷十一·晉泰始元年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扎克雷起義」:用斑斑血痕,點燃整個歐洲的反抗意志
非洲至今仍未獨立的地區,大半土地被鄰國佔領,政府在難民營辦公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