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帝王們誰更能打?能衝殺在一線其實要靠這些保命秘訣

歷史上的帝王們誰更能打?能衝殺在一線其實要靠這些保命秘訣

一般來說,身處高位者,很少親自下場參與搏殺。歷史上衝鋒陷陣的猛將兄們,大部分都是將帥賬下的副將,主將很少親自帶頭衝鋒,更別說是帝王們了。因為畢竟是一軍/一國之主,不值得親冒矢石。戰場環境險惡萬千,一個不小心,就會在史書中留下「某某為流矢所中,卒」這樣的憋屈記錄。但是,總有一些猛人,不甘於穩坐中軍帳,反而熱衷於親自動手砍人。當然,他們的砍人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主將浪里個浪的典型代表。在他還是秦王的時候,特別喜歡帶頭衝鋒(到處去浪)。當然,李二不是莽夫,他帶頭衝鋒不假,但他身後跟隨的是當時精銳中的精銳----玄甲軍。而在他周圍隨行的是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等當時一等一的猛將兄。有如此一幫精兵強將保駕護航,李二當然敢肆無忌憚地浪了。

當然李世民不只能浪,他自己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是騎射流高手。在率軍征討竇建德的時候,竟能以自己為誘餌,主動到敵軍大營前挑戰。對方上當,派人追擊,李世民連發數箭,斃敵數人。之後把敵人引入伏擊圈,大敗之。

當然,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樣,李世民浪是浪,但是皮中帶穩。他深知自己是個遠程騎射流,不擅長近戰。所以在他以身為餌之時,身旁還跟著一個尉遲敬德——這可是位能「避槊奪槊」、騎槍對沖贏了單雄信的主兒。就在李世民浪里個浪,不停遠程風箏秀操作的時候,尉遲恭不聲不響地用騎槍捅翻十幾個進到身前的敵方驍騎,默默為秦王保駕護航。

戰後,李世民對尉遲恭說:「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這話聽著豪情萬丈,其實翻譯過來就是:拿著弓箭出去浪,就怕敵人近身旁。若是不幸言中了,煩請老黑幫個忙。

即使這樣皮中帶穩,還是免不了疏失。比如李世民與王世充在邙山作戰時,一不小心浪過了頭,與自己的近衛走散,戰馬也中箭死了。此時有幾個敵軍騎兵追來,跟隨秦王的丘行恭把自己的馬讓給李世民,同時手持長刀步戰,「距躍大呼,斬數人,突陳而出,得入大軍」。看到了嗎,李二遠程雖浪,可還是離不了近戰猛士——所以遠程就只能是當輔助的命了嗎……

正是深知近戰是自己的弱點,所以當看到敵軍有人出來裝x時,只能忍住怒火,讓手下的近戰猛士應戰。「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翻一下下就是:我最看不慣裝x的人,可是我又打不過他。秦二哥,勞您費神了!替我把這個x裝了。

如此來說,選這倆當門神只是因為他們是李世民的裝x必備神器?

有遠程豌豆射手,就有近戰無雙猛士。後者的典型代表是西楚霸王項羽。這哥們天生神力,力能舉鼎。在項梁最初起兵時,就是他一劍把太守的頭斬了下來,之後又開無雙,大殺百十人,穩住局勢。垓下之戰失敗後,項羽面對漢軍數千追兵,先斬一漢將,又斬一都尉,在自殺之前又連殺百十人。史書中頻繁開無雙者,只項王一人耳!

除此之外,項羽還有獨特的技能。廣武之戰,漢軍的神射手樓煩連續三次射殺楚軍派出挑戰的驍騎。項羽極其憤怒,於是自己親自出戰。樓煩還想重施故技,不想被項羽瞪了一眼,就「目不敢視,手不敢發」,直接嚇得跑了回去,再也不敢出來了。垓下之戰時,漢將赤泉侯楊喜也被項羽瞪了一眼,結果「人馬俱驚,辟易數里」。如果記載屬實,這就是瞳術啊。史書中記載項羽的眼睛是「重瞳」,莫非跟傳說中的輪迴眼有關係?(誤)

最後項羽烏江戰敗自殺,漢軍為了搶奪他的屍首,竟然分屍五塊。

說完單兵作戰能力強的,再說說能全地圖開大的。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就具備這個技能。當時他還是北府軍的一員將領,在一次率隊外出偵查的過程中,突然遭遇敵軍數千人。劉裕奮力作戰,然而寡不敵眾,手下人都死了,自己也掉下河岸。敵軍趁勢攻擊,不想劉裕手持長刀接連砍翻數人。接著爬上岸追擊剩下的敵人。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手持大刀的猛將追趕一群人的壯舉。此時接應恰好到了,於是順利擊敗敵人。

很多人可能懷疑此事的真實性。但如果我們允許一定的史書誇張成分的存在,這件事還是有一定的真實性的。我們知道,冷兵器時代,士氣為王,如果士氣垮了,就會出現很多匪夷所思的現象。比如五十岳家軍騎兵就能擊退千餘金軍騎兵,比如二十幾個金軍騎兵就能攆著數千南宋士兵到處跑,再比如李成棟十人下廣州等。出現這些例子的原因,無一例外都是一方士氣崩了。這就跟現在經常出現的踩踏事件一樣,人一多,稍微有一點騷亂,恐慌情緒就會迅速蔓延。此時大部分人只想著逃命,結果慌不擇路,就造成了踩踏。

具體這件事來說,劉裕遭遇的是孫恩的農民軍,可能很多人幾個月前還是在田裡老實種地的農民。這些人與黃巾軍等大部分農民軍一樣,只能打順風仗,一旦對方發狠反擊,士氣立馬就崩掉。所以出現一個人追著數千人跑的景象也就不奇怪了。使慣了鋤頭的人,抵不過職業北府兵,更別提猛將兄劉寄奴了。(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接應是在劉裕反殺敵人前就到了……)

上述幾位雖然厲害,但是還沒到開宗立派的程度。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皇帝,不但生前驍勇善戰,死後還被奉為傳武的祖師爺。說起宋代,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經濟發達,軍事孱弱。說也奇怪,這「弱宋」的開創者宋太祖趙匡胤,竟是一個猛人。他出身軍旅,從小兵做起,通過軍功(不停砍人)一步步位極人臣,最終黃袍加身。傳說在一次戰鬥中,趙匡胤的槍桿折了。他急中生智,用繩子把槍桿纏在一起,於無意中開創了雙節棍這一流派。這可能是之後趙匡胤選擇使用鐵棍的原因,據說這根鐵棒「純鐵爾,生平持握既久,而爪痕宛然。」所以《水滸傳》中形容趙匡胤的讚詞是「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後世的太祖長拳,據說就是趙匡胤當年訓練士兵時的軍體拳。

幾百年後,還有一個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開宗立派的宗師。與趙匡胤一樣,朱元璋也是從底層出身,一步步做到皇帝的。在最初創業之時,沒少親自上陣砍人。而且朱元璋用的不是普通制式武器,而是鐵槍。根據明末錢謙益的記載,當時供奉有「高皇帝手御鐵槍」。陳繼儒說的更詳細,朱元璋用的長槍有兩條。一條槍長約一丈六尺(約合5m),是步戰用槍。另一條槍長約一丈二尺(約合4m),是騎槍。根據著名武術家馬明達的推測,這根4m左右的騎槍,應該就是鐵槍。如此說來,朱元璋步戰馬戰皆精,還能在馬上使用4m的鐵槍,當真武功高強,也無怪乎後世附會其為太祖洪拳的祖師爺了。

說了這麼多中國的,那外國的帝王們呢?要說英格蘭歷史上最著名的國王,自然非獅心王莫屬。獅心王本人極其勇武,尤其擅馬上用斧。在十字軍東征時,薩拉丁麾下的穆斯林武士叫陣,被獅心王一斧殺了。

但要說誰是中世紀歐洲馬上用斧第一人,還要數英格蘭國王的老鄰居老對頭了。蘇格蘭國王布魯斯一世,歷史上勇敢的心的真正主人,在與英格蘭人作戰的時候,突然遭遇對方波鴻爵士的騎槍衝鋒。布魯斯不慌不忙,待對方騎槍刺來,輕輕閃過。兩馬相交之時,手起斧落,一斧子把波鴻爵士砍死在馬上。誰說騎槍之下,眾生平等?還不是一斧子的事兒?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超重裝輕騎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古代盔甲為何多是黑色和紅色,給盔甲刷漆真能提高防禦力嗎?
古代戰馬是公是母?別想歪,看秦始皇兵馬俑的這個部位就明白了!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