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雄丨楊利偉:圓夢太空 中華飛天第一人

英雄丨楊利偉:圓夢太空 中華飛天第一人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近日,聯合國舉辦外空大會50周年紀念活動(UNISPACE+50),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楊利偉受邀赴維也納參加。期間,楊利偉主任與聯合國外空司迪皮蓬司長簽訂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合作工作程序協議,並向聯合國外空司捐贈了中國空間站模型。


楊利偉主任與聯合國外空司迪皮蓬司長簽訂協議

楊利偉主任與聯合國外空司迪皮蓬司長簽訂協議


  曾經,我們被國際空間站「拒之門外」;如今,中國空間站向全世界開放!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成為助力大國外交、彰顯大國地位的一張重要名片。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具有里程碑意義。在太空飛行期間,楊利偉在飛船中展示了搭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聯合國旗,代表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表達了和平開發宇宙空間的美好願望。2004年5月19日,楊利偉在聯合國總部,向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移交了神舟五號飛船所搭載的聯合國旗。作為「中華飛天第一人」,楊利偉親身經歷著、見證著載人航天發展的每一個歷史性時刻。



  2004年5月19日,楊利偉向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移交了神舟五號飛船所搭載的聯合國旗


  追夢 旋梯滾輪應付自如


  飛機在轟鳴中起飛,又呼嘯著降落跑道。身穿飛行服,手拎飛行帽,腳蹬飛行靴,飛行員們從飛機里下來,排著隊走在平整開闊的機場。


  這個場景仍反覆出現在楊利偉的腦海里。他說:「那時,我對他們可是老崇拜老羨慕啦。」


  楊利偉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成長於70年代。那是一個崇拜英雄的年代,那是一個崇尚理想的年代。


  一次,學校組織到部隊慰問演出。楊利偉穿著小飛行員服裝,和同學們一起表演了名叫《小小飛行員》的舞蹈。演出後,他們被邀請去機場看飛機。在那裡,他近距離地看見飛機起飛和降落,還看見飛行員們神氣地排著隊走過來。


  從那以後,飛行員成為楊利偉腦海里揮之不去的英雄形象,空中掠過的飛機轟鳴聲則有了別樣的味道,機場也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應該就是在那時候,飛行夢想的種子在心裡種下了。」多年以後,楊利偉這樣對記者說,冥冥之中,飛行和藍天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3年初春,楊利偉參加了招飛初選面試。


  「看上去身高體重就不錯,都夠了。」一位看上去是領導的人,打量了楊利偉一下後說。


  聽到簡單的「夠了」兩個字,心裡忐忑不安的楊利偉平添了不少自信。


  事實上,自從夢想成為飛行員後,楊利偉就一直在做準備——機場上飛行員們使用的所有訓練器械,他早已應付自如。比如玩旋梯滾輪,別的同學上去幾分鐘不到就嘔吐不停,他則沒有一點不適。甚至,他還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健身計劃。


  機遇雖說來得毫無預兆,但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如果說夢想是一片麥田,付出汗水才能收穫飽滿的麥粒。」楊利偉說,飛行夢想不是空想,要想實現就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需要用大量切實可行的計劃和行動來支撐。


  1983年6月,18歲的楊利偉一路通過了層層選拔成為綏中縣被錄取的5名飛行員之一。


  20年後,楊利偉首飛太空成功,成為國人敬仰的航天英雄。他的母校綏寧二中改名為利偉高中,他所在的班級被命名為利偉班,修建的楊利偉展覽館成為當地的國防教育基地。


  「小時候接受的紅色教育、英雄人物的言行舉止,給了我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楊利偉說,種什麼籽開什麼花結什麼果,我們現在的社會仍然需要營造這樣的氛圍,讓孩子們從小在紅色教育的熏陶中成長。


  挑戰 航天訓練成績第一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4年後,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也秘密展開,空軍現役戰鬥機飛行員成為首選對象。


  不可否認,在所有職業中,只有戰鬥機飛行員的工作環境和自身素質最接近航天的要求。


  當時,楊利偉正是一名空軍飛行員。身高、體重、職業、年齡、飛行時間……接到參加航天員選拔的通知後,各方面都符合參選條件的楊利偉,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航天員的選拔,比招飛時的難度大了很多。全空軍符合條件的約有1500名戰鬥機飛行員,隨後經過檔案審查、初選和盲審,完全合格的只有60個人。而經過臨床體檢,又有20人被淘汰。


  1996年8月,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檢查。特殊功能檢查,是楊利偉在成為航天員之前遇到的最高難度的選拔,有些項目的難度與航天員的訓練難度幾乎相當。


  「檢查的目的,就是看看你是不是具有做航天員所必須具備的航天生理功能。」楊利偉解釋說,這種功能是航天員與普通人之間最根本的區別。


  最終,楊利偉順利地過了一關又一關,臨床醫學、航天生理功能指標、心理素質測試等都是優秀。


  「成為航天員是我無上的光榮,為了負起神聖的使命,我將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


  1998年1月5日,楊利偉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正式成為中國航天員大隊中的一員。與他一起宣誓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另外13名戰友。


  從這一天起,他們成為中國最為神秘的一群人。時至今日,他們當中的少部分人仍然沒有被外界所熟知。

  楊利偉說,我國的航天員訓練沒有經驗可循,理論學習、課目訓練等都是從零摸索起步,所以在標準設置上都是從難從嚴,就高不就低,這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第一階段是理論學習,涵蓋了載人航天方面知識的30多門課程。隨後進行的航天技能訓練,多是直接挑戰人體極限。比如,增強航天員前庭功能的轉椅訓練,普通人1分鐘都難以承受,航天員卻要堅持10至15分鐘。


  經歷多大的艱難,就會收穫多大的幸福;吃過多少苦頭,就能體味多少快樂。2003年,在航天員的全部學習訓練課目的結業總評中,楊利偉的綜合成績排名第一。


  此時,包括楊利偉在內的所有航天員,都完全具備了代表祖國和人民去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的能力。


  圓夢 順利入選首飛梯隊


  就在楊利偉和戰友們沒日沒夜地訓練時,我國相繼發射了四艘無人神舟飛船。


  2002年秋,中央決定於次年實施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實現一名航天員太空飛行一天。


  經專家組無記名投票,楊利偉以其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與翟志剛、聶海勝一起,被選入「首飛梯隊」。


  此時,距離神舟五號發射只剩下一個月。楊利偉全身心地投入了強化訓練之中。


  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待在了飛船模擬器中。飛船模擬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實模擬飛船內環境、對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專業技術訓練場所。飛船從發射升空到進入軌道,再調姿返回地球,持續時間幾十個小時甚至上百個小時,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有100多個。要熟悉和掌握,並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覆演練。

  在此之前,楊利偉把能找到的艙內設備圖和電門圖都找來,隨時默記,還買了一個攝像機,把座艙內部設備和結構拍錄下來,有空就放來看。


  在最後階段的專業技術考核中,教員為楊利偉設置了許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發現並進行排除。在5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中,他獲得了2個99分、3個100分的好成績,專業技術綜合考評排名第一。


  發射前夕,楊利偉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加「人、船、箭、地」聯合測試演練。此時,他對飛船的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倒背如流。他說:「我一閉上眼睛,座艙里所有儀錶、電門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我不看手冊,也完全能處理好。」


  2003年10月14日晚,楊利偉被告知,代表祖國和人民執行中國人的首次太空飛行任務。


  飛天 太空景象非常震撼


  2003年10月15日5時28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楊利偉出現在歡送人群的面前。



  晨曦中,楊利偉向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報告:「我奉命執行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準備完畢,待命出征,請指示。」


  「出發!」


  6時1分,楊利偉進入飛船座艙。簡單的適應後,他開始有條不紊地做起飛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10、9、8、7……」零號指揮員的倒計時口令響徹在發射場上空。


  聽到「4」的時候,楊利偉下意識地舉起了戴著很大的航天服手套的右手,沖著攝像頭的方向莊嚴敬了一個軍禮。「這是飛行程序中沒有安排的。」他說,「但在那個萬眾矚目的神聖時刻,只有敬禮才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3、2、1……點火!」9時整,神舟五號飛船在長征二號F火箭的托舉下騰空而起。


  在火箭加速上升過程中,楊利偉剛開始感覺良好。但很快,他就遇到了麻煩——火箭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


  此前,他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


  「難以承受的痛苦,感覺五臟六腑都要碎了。」楊利偉說,「有一剎那,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那一刻,楊利偉的腦子非常清醒。他並不害怕犧牲。在出征之前,他早已做好了犧牲生命的心理準備。他擔心的是,如果犧牲了,他就無法完成接下來的任務,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又將推遲實現。


  幸運的是,這種共振狀態持續了二三十秒鐘後開始慢慢減輕,楊利偉終於從難受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3分20秒,整流罩打開,陽光透過舷窗照射進來,他不由自主地眨巴了一下眼睛。畫面實時傳回了地面,原本寂靜無聲的指控大廳突然有人大喊:「快看,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


  楊利偉說,第一次進入太空,很多東西是未知的,是不確定的,這個過程對航天員和科研人員來講,都是一種挑戰。

  但這些不適,很快就被震撼所代替。「火箭和飛船分離的那一剎那,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失重的感覺出現了,無以言表,非常震撼。」楊利偉說。


  這時,被牢牢束縛在座椅上的楊利偉,突然感覺自己身體飄起來了。「艙里所有用來系設備的帶子都飄起來的,就像潛水時看見晃動的水草一樣。」他現在回想起來還很激動,他還注意到,飛船裡面的灰塵也「噗」的一下全起來了。


  束縛帶解開,楊利偉想都沒想,迫不及待地一下就飄到舷窗那兒,「貪婪」地看著出現在眼前的太空和地球。


  按照計劃,神舟五號飛船太空飛行將近一天,共繞地球14圈,但每一圈經過地球的地方都是不同的。楊利偉說,由於當時沒有中繼衛星等,每一圈只能與地面聯繫約20分鐘。「所以,在與地面無法聯繫的時間裡,除了工作,我就抓緊一切時機反覆看太空拍地球。」為了回去讓戰友能夠看到自己在上面是怎麼工作的,他還費了半天勁兒用膠帶把DV機粘在前儀錶板上開啟自拍模式。


  10月16日凌晨,楊利偉接到了返航的指令。做好返回的一切準備後,他沖著舷窗外的太空揮手告別:再見了,太空!


  凱旋 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2003年10月16日,航天英雄楊利偉返回北京後被高高舉起。新華社記者趙建偉 攝

2003年10月16日,航天英雄楊利偉返回北京後被高高舉起。新華社記者趙建偉 攝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降落在內蒙古阿木古郎草原腹地,距離理論著陸點不到5公里。


  經歷21小時23分鐘的飛行後,楊利偉從天上歸來。

  飛船落地的時候傾倒了,楊利偉的嘴唇磕破了,但他顧不上止血,打開信號發射器向指揮部報告:「我是神舟五號,我已安全著陸!」


  報告完後,他才把束縛帶解開,一用力翻了下來。過了幾分鐘,他隱約聽見外面有人喊叫的聲音,手電筒的光從舷窗上模糊地照過來。他知道:搜救人員來了。


  被挑選為航天員後的數年間,楊利偉和戰友們一直過著隱名埋姓的生活,不是學習就是訓練,生活半徑不出北京航天城。確定為首飛航天員後,他所有的心思也都放在了如何完成任務上面。在太空遨遊的時候,他更未想過自己回來後會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


  「我一出艙,整個人傻了,為啥傻了呢?沒想到有那麼多人。」楊利偉對出艙時的熱鬧場景記憶猶新,「人老多了,哪兒哪兒都是人,有牧民,有記者,有武警戰士,有公安幹警,還有搜救人員。」


  「我沒事兒,甭扶我。」楊利偉謝絕醫監醫保人員的攙扶自主出艙,隨即被人海包圍起來。


  看著這個歡迎的熱鬧場面,楊利偉內心裡也是非常高興。雖然離開地球只有短短的一天,他卻興奮得像久歷飄泊終返故鄉的遊子一樣,向身邊歡呼的人們不停地揮手示意。


  這時,人群中不知是誰大喊了一聲:「楊利偉,你說句話啊。」


  楊利偉脫口而出:「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在那個場合,那個時候,只有這句話能代表我的真實想法。」楊利偉說,「這是我生命中最偉大一天,更是祖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200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會上,楊利偉被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號。

  時至今日,楊利偉仍說,「航天英雄」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著一個群體。


  他說,他後來才知道,飛船入軌之後,發射場的零號指揮員如釋重負,一下子癱在座椅之上。


  他說,他進入太空後,很多為航天事業奮鬥了一輩子的老專家,哭得稀里嘩啦,像個孩子一樣。


  他說,直到火箭發射的最後一秒,翟志剛和聶海勝作為首飛梯隊的一員,作為飛行任務的備份,仍在時刻做著隨時飛行的準備。


  他說,直到今天,他的戰友中還有一些人從未執行過飛天任務。他們現在都50多歲了,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都獻給了載人航天事業。如今,有的退出了航天員隊伍,有的仍在默默參加著嚴格的訓練。


  他說,載人航天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他首飛的背後浸透了幾十年來幾代航天人的心血。


  「他們,都是航天英雄。」楊利偉說,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就是對英雄主義最好的詮釋,「當前社會尤其需要發揚這種精神。」


  [記憶]



  「地月同輝」。2003年10月,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繞地球飛行期間,用數碼相機拍了100多張照片。楊利偉 攝


  在楊利偉所撰寫的《天地九重》這本書里,他詳細描繪了他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景象:浩瀚的海洋驕傲地披露著廣闊壯觀的全貌,我還看到了黃綠相間的陸地,連綿的山脈縱橫其間,我看到我們平時所說的天空,大氣層中飄浮著片片雪白的雲彩,那麼輕柔,那麼曼妙,在陽光普照下,彷彿貼在地面上一樣。海洋、陸地、白雲,它們呈現在飛船下面,緩緩駛來,又緩緩離去。


  「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充分表明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成功。我認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達一下。」楊利偉說,於是,他拿出太空筆,在工作日誌背面寫道:「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


  是的,中國人第一次來到了真正的太空。


  「這個第一次決不僅僅屬於我,它屬於我們共同奮鬥的航天人,屬於每一位炎黃子孫,它屬於我們深愛的祖國,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甚至屬於全人類。」楊利偉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生孩子,有些"男人們"竟然可以獨立完成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