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為何給寶寶「把屎把尿」是陋習?傷害不止一點,第三個扎心

為何給寶寶「把屎把尿」是陋習?傷害不止一點,第三個扎心

文/笑雪

酷熱的夏天到了,在有些人眼裡,厚厚的尿不濕也該退下舞台了,與其捂出痱子來,不如給孩子「把屎把尿」。可是,給孩子把屎把尿真的好嗎?其實,這是一種陋習,最好改掉。

表妹昨天晚上給我打電話,還說因為用尿不濕跟婆婆彆扭了幾句。婆婆覺得天氣這麼熱,寶寶還得夾著個尿不濕,不得捂出痱子來,也都五個月了,該端著把尿了。表妹則認為,既然大家都用,說明尿不濕有它的好用之處,再說了現在誰還把尿啊,都是過去的笨方法。就這麼你一句我一句拌開了。

在面對把屎把尿這個問題上,老人們總有自己的理由——

「你們小時候還不是這麼過來的?現在不照樣好好的?」

「五個月可以把尿了,形成訓練習慣,到點一抱起來就尿,多省事!」

不過,說實話,把屎把尿帶給孩子的傷害,不止一點。

一、生理方面的傷害

老人的把屎把尿多是從寶寶五六個月起就開始訓練,而此時小寶寶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並不具備自主控制排便排尿的能力,只不過是根據大人的訓練做出的條件反射罷了,時間長了,很容易導致寶寶出現脫肛、髖關節發育不良以及便秘等後果。

根據寶寶發育規律,多數寶寶在一歲半到兩歲左右,肛門括約肌才能發育成熟,他才會出現自我排便意識。開始知道怎麼協調肌肉組織來控制大小便,所以在孩子一歲半之前最好還是用尿不濕,等到過了一歲半,恰好適逢夏天,不妨可以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二、讓孩子形成排斥心理。

記得我們兒子五個月時,我休完產假要上班,於是叫婆婆過來幫忙。她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不用尿不濕,開始給寶寶把尿,可是五個月的寶寶已經有了反抗意識,在沒尿的時候怎麼可能任由她這麼「端著」?於是兒子奮力掙扎,為這事婆婆還訓斥他「不聽話!」

其實,家長選擇給寶寶把尿的時間也只是大人「估計有尿」而已,寶寶在被強制尿尿的時候,明明沒尿還得被把尿,怎麼可能不抗拒呢?寶寶一抗拒,大人自然就開始「教育」他, 時間長了,反而不利於寶寶形成良好的排便排尿習慣,甚至產生排斥心理。

三、不利於隱私保護

每次外出時,若遇到有人抱著寶寶蹲在路邊把尿,我都會快步走過去,著實覺得挺難堪的,有的孩子自己不會蹲,三四歲了還得大人抱著把尿,隱私部位一覽無餘。所以,大人應從孩子出生起就建立性別意識,注重孩子的隱私保護,這樣孩子長大了更能體會、懂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前面說了,在孩子一歲半之前,最好還是選用尿不濕,現在隨著科技進步,尿不濕的質量也越來越棒,集透氣、防水於一身,很少帶來其他問題。但是,如果孩子已經一歲半多了,現在正值夏天,正是一個引導他如廁的好機會,孩子尿濕褲子,及時更新即可。

一般情況下,孩子有這幾個表現時,就可以教孩子學習如廁了。

1、孩子有大小便時,能夠知道要去廁所;

2、寶寶自己提出不願意用尿不濕了;

3、尿不濕至少能保持2小時乾燥,或者在午睡過程中不會再尿尿;

4、大便時間比較規律;

5、能夠在大人的幫助下穿、脫褲子。

6、對大人給準備的小坐便器很感興趣,願意嘗試。

如果說孩子已經一歲半了還是沒有這個表現,大人也不要過於心急,順其自然 正確引導,一般孩子兩歲之後,在大人的幫助訓練下,都能夠順利度過這一關。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原創文章, 版權歸個人所有,歡迎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雪育兒思考 的精彩文章:

「吃出來」的高智商?想讓孩子更聰明,這幾類食物並不靠譜
孩子身材矮小≠晚長,別讓你的誤判影響孩子身高發育

TAG:笑雪育兒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