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皇帝賜臣子國姓,都賜哪些姓氏?有你的姓氏嗎?

明朝皇帝賜臣子國姓,都賜哪些姓氏?有你的姓氏嗎?

在封建社會中,都是皇帝「一把手」的天下,皇帝的姓氏無疑是最為尊貴的,而皇帝為了對「下屬」的功績表示恩寵與肯定,有時會賜予國姓以示榮耀。但是,在明朝時期的國姓有些奇怪,不僅僅有「朱」姓,還有其他姓氏。那麼明朝皇帝都賜了哪些姓氏為國姓呢?

說到皇帝賜臣子國姓,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應該是第一人,他的手下有一位能臣,本名原為「婁敬」,是出謀劃策的一把好手,不比張良差多少,因此,當劉邦稱帝後就賜他國姓「劉」,婁敬改名為劉敬。

《史記》中記載,於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婁敬,『婁』者乃『劉』也。」賜姓劉氏,拜為郎中,號為奉春君。

之後,很多皇帝便開始效仿劉邦此舉,以賜國姓作為最尊寵的榮耀,當歷史的軌跡發展到明朝時,發動靖難之役的朱棣成功篡位坐上了龍椅,一個明朝重要的人物也隆重登場,他就是大名鼎鼎、流芳後世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

鄭和本姓馬,雲南昆陽人,他的父親名「馬哈只」,母親姓溫,生有二男四女,其中次子即為鄭和。《故馬公墓志銘》記載:公字哈只,姓馬氏,世為雲南昆陽州人。祖拜顏,妣馬氏。父哈只,母溫氏。……子男二人,長文銘,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為內官監太監。

鄭和11歲的時候被擄入宮成為了太監,那時候他的名字叫「馬三保」,後來隨著小太監們輾轉分配到朱棣的燕王府中,憑藉自己的本事成為了朱棣的貼身太監,時刻伴隨在朱棣左右,成為朱棣的心腹之人。

後來在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中,鄭和立了大功,《明史·鄭和傳》記載:「初事燕王於籓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就這樣馬三保成為了內官監太監。這時朱棣給馬三保賜姓「鄭」,就這樣馬三保變成了鄭和。

至於「鄭」姓的來歷,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朱棣隨筆而想,有的則說是與「鄭村壩之戰」有關。但不管怎樣,賜「鄭」姓確實是於朱棣的手筆。這對於本是太監的鄭和來講已經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了。

無獨有偶,在明朝末年時期,也出現了一位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世人經常以「國姓爺」來稱呼他,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姓氏與賜國姓有關,但事實上鄭成功本就姓鄭,那為什麼稱之為「國姓爺」呢?

鄭成功原名鄭森,他的父親是鄭芝龍,弘光政權覆滅後,當時鄭芝龍手握重兵,成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軍事力量,鄭芝龍把鄭森引見給了隆武帝,隆武帝十分欣賞他的人才,便賜國姓「朱」,名字也改為「成功」,也就是說鄭成功的名字應該為朱成功。

他的光輝事迹,我們都是非常清楚,不但是抗清的名將,並且還收復了台灣。鄭成功死後,康熙皇帝下詔:「朱成功系明室之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可以看出,當時確實為「朱成功」。

只是後來在清朝統治時期,提及朱成功時感覺「朱」字分外的「刺目」,畢竟他們奪取的是朱家的天下,便讓史官把「朱成功」的字樣全部抹去,改為「鄭成功」,這也是後人為何知道的都是鄭成功而不是朱成功了。

由此可以看出,明史上正兒八經被賜國姓的只有鄭成功一人,是被賜「朱」國姓,而鄭和只是賜姓,而不是賜國姓,二者之間都有個「鄭」字本是巧合罷了。所以明朝皇帝賜的國姓只有「朱」姓,而不是「鄭」姓。

參考資料:《史記》《故馬公墓志銘》《明史·鄭和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吐槽 的精彩文章: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明十三陵只葬了十三位,剩下三位去哪了
康熙究竟有多害怕吳三桂?他死後,將他屍體剁碎分發各省

TAG:歷史大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