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無解的三大陽謀,明知是個大坑,還是得咬牙跳,實在太高明

史上最無解的三大陽謀,明知是個大坑,還是得咬牙跳,實在太高明

所謂陰謀就是說暗中做壞事的計謀,陽謀是指根據現有的條件,不依賴別人,光明正大的通過改變自我本身的資源配置,以此來達到更好的結果。無論是陰謀還是陽謀,都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陰謀有跡可循,是能夠找到破綻的,陽謀卻可以隨勢而動,無跡可尋,相比陰謀,陽謀要更加的高明。

陰謀通常都是貶義,陽謀在很多時候卻可以為褒義。實際上「生意」就是最簡單的陽謀,很多東西你明知道對方賣的貴很多,依然會去買,並且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歷史上有許許多多出名的陽謀和陰謀,比如歷史上有三大著名的陽謀。

首先第一個就是圍魏救趙,這個典故想必大家都曾聽過,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將趙國的都城包圍起來,邯鄲危在旦夕,趙王派人向齊王求救,齊王派了孫臏和田忌前去營救魏國,田忌打算直接帶將士和魏國廝殺一場,孫臏卻認為這個時候應該去攻打魏的都城大梁,孫臏這一招令魏國大將無可奈何,他知道這是孫臏的計謀,目的就是要自己撤軍,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可他依然得往這個坑裡跳,因為他不敢,萬一真的大梁被破,那他死一萬遍都不夠。

第二個,推恩令。漢高祖劉邦雖說是繼續施行郡縣制,可他也沒有放棄分封制,他將自己的子孫都分為諸侯王,劉邦去世之後,這些人可就威脅到了皇帝。漢景帝時期就想盡辦法削弱這些諸侯的實力,到了漢武帝時期,雖說這些人實力沒有曾經那麼誇張,可依然能夠輕鬆威脅到皇權,偃順給漢武帝獻了一份推恩令,大致意思就是說諸侯王要將自己的土地傳給所有孩子,不能只傳給嫡長子。

推恩令堪稱是個無解的陽謀,因為如果說執行,那麼諸侯的封地勢必會越來越小,如果抗命不執行,那麼不用漢武帝出手,該諸侯的子嗣們就得先鬧起來,因此推恩令施行幾年之後,漢武帝直接削藩,這個時候的諸侯們早就沒有威脅皇權的實力,漢武帝自然是手到擒來,諸侯們明知這是個大圈套,可是無論他們怎麼做都無解。

最後一個陽謀是二桃殺三士,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名猛將,分別為公孫接、古治子以及田開疆,隨著他們的功勞越來越大,他們漸漸的將齊景公不放在眼裡,於是乎,齊景公便讓晏子想了個計謀,晏子當著他們三個人的面,給了兩個桃子,並且讓他們憑功勞拿桃子。公孫接先是說了一番自己的功績,拿走了一個桃子。

緊接著田開疆也說了一遍功績,立馬拿走一個桃子,古治子這個時候尷尬了,因為自己說慢了沒吃到桃子,可是這不代表自己沒功勞呀,他惱羞成怒,拔劍指向二人,這三個人都是自命清高的人物,田開疆和公孫接認為古治子的功勞確實比自己高,他們這樣做實在是厚顏無恥,於是他們兩自盡了,古治子傻眼了,他認為是自己逼死了他們,所以他也自盡了。

大家認為,這三大陽謀中,哪個是最無解的呢?有人認為二桃殺三士是最好解的,只要有一個人退一步,便算是解了此局,實際上現在看來確實是這樣,但是如果身處那個環境中,便不一定會這樣想,尤其是春秋時期人們的思想和其他朝代是有很大區別的,更別說和現代比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雜貨鋪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第一「毒村」,全村上下幾乎人人都參與,實在太囂張
大東亞共榮圈到底有多可怕?假如說真能夠實現,全世界只剩兩國家

TAG:歷史雜貨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