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不副實,一個平庸的平原君

名不副實,一個平庸的平原君

戰國四公子作為一個整體的組合早已固定存在於人們心中,然而透過平原君的事迹觀察,我們發現,相比其他三位,他的能力和見識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信陵君有竊符救趙的壯舉,又有帥兵伐秦的功業;孟嘗君有三國為相的經歷,也曾經帥兵伐秦的舉動;春申君有動以利害的辯才,也曾經有主持合縱攻秦的輝煌,然而到了平原君這卻只有秦國包圍邯鄲,到了身死國滅的危險地步,平原君實在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平原君的口才

毛遂自薦的故事早已婦孺皆知,說的是長平之戰後秦國進一步包圍邯鄲,趙國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平原君帶著20個門客到楚國去搬救兵的故事。

平原君與楚合縱,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

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角,平原君談了一上午毫無成果,可以看出平原君的口才一般,他並沒有掌握會談的技巧。

從個人硬實力上來說,平原君有所欠缺。作為負責人的他口才好不好並不是關鍵,因為他只需要指揮門下食客去活動即可,只要門客成功了也就是平原君的任務完成了。所以單憑口才並不能說平原君是一個平庸的人。

平原君的覺悟

在出訪回來以後,局勢仍然很嚴峻,因為魏國和楚國的援兵趕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平原君顯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生活享受上依然保持了足夠的規格。

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鍾磬自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患無有?《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作為趙國統治者的最高階層的代表,到了此時還不能拿出全部努力來為趙國的存亡做出貢獻,反而是一位賓館負責人的兒子有血性,向平原君指出了利害所在,平原君不得已才有所表示,可見平原君的覺悟有多麼滯後。而那位傳舍吏的兒子也在歷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幕: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李同戰死,封其父為李侯。

只有在危機時刻才能顯示出真本領,平原君與李同,一貴一賤,二人的差距卻猶如雲泥之別。

平原君的另一面

趙田部吏趙奢收租稅,平原君家不肯出;趙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將殺之。

平原君作為趙國的宗室貴族本應帶頭守法,為其他人做出表率,他卻倚仗自己的地位抗租不交,可見他未必當的起一個「賢」字。在趙奢處置了違法之人後他愈發不滿,想要殺了國家官員趙奢,好在趙奢也不是一般人,在經過一番普法教育之後平原君大概覺得事情鬧大了也不好,於是就坡下驢承認錯誤,還順手向趙王舉薦了趙奢。

平原君不奉公守法必定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可是遇到了趙奢這樣的猛人他就軟了下來,從性格上看他表面上色厲內荏,其實與一般貴族公子並無二致。

戰國四公子中,春申君、信陵君、孟嘗君的事迹在《史記》中都有很大的鋪展,唯獨平原君乏善可陳,除了一個美人笑話跛子的花邊新聞外直接跳到了邯鄲之戰,這可以解釋為信陵君身上並沒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書寫。

讀遍四公子列傳後我們可以做出總結:平原君是一個出身於貴族之家的公子,出於時髦,他大養門客,其本人並沒有太大的能力和野心,正如公孫龍所說:他之所以無功無勛而位居高位沒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君以為親戚故也」。

也正是因為平庸,所以他才能夠「三去相,三複位」,最後才能有「竟與趙俱王」的落幕。戰國四公子中,平庸的平原君的結局是最好的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中老人 的精彩文章:

讓司馬遷和劉邦都崇拜的信陵君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TAG:山中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