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30歲留美博士自殺:疑因導師逼迫發表錯誤數據的論文,遺書令人心碎

中國30歲留美博士自殺:疑因導師逼迫發表錯誤數據的論文,遺書令人心碎

來自中國的佛羅里達大學博士班研究生陳惠祥(Huixiang Chen,音譯),13日被發現在校園辦公室懸樑自盡

生前疑似與導師產生巨大矛盾。

電子郵件中留下遺書:「沒有殺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

佛大警方14日說,12日有人通報30歲的陳惠祥失蹤,警察和其他人展開搜尋,可是只找到他的車,沒發現他的人。

13日上午8點左右,到陳惠祥工作的班頓大樓上班的人,赫然發現他的屍體,立刻報警。班頓大樓是佛大電子和電腦工程系館。

校警說,他們已通知死者家人,目前沒有發現任何不法情事,不過警方還在調查。

據悉,最近因論文問題,身邊的朋友都覺得陳惠祥不太對勁,因此12日晚上發現他失蹤後,大家到他經常去的地方尋找都不見蹤影,發簡訊、打電話也沒有回應,於是要求校警協助,並在朋友圈和學校里發布尋人啟事。

就在次日上午有人到實驗室,才發現他已經死了。

曾自曝論文壓力極大

陳同學今年30歲,正在佛羅里達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生前疑似與華人導師李某產生巨大矛盾。

在陳同學自殺後,他的郵箱中設置了一封定時郵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導師李某均收到了這封「遺書」。

而在失蹤之前,陳惠祥曾發微信給朋友,表示自己學業上的壓力,並說自己已經走投無路了。

有關消息說,陳惠祥生前似因論文與華人指導教授李某發生激烈爭執。

消息人士說,陳惠祥的博士論文原來已經投稿成功,即將發表,可是他發現起始數據有誤,整個論文被全盤推翻。

因此要求指導教授撤回論文,教授卻不同意。

教授表示如果撤銷論文,陳惠祥六年心血將全部作廢,無法獲得博士學位,另一個辦法就是裝作不知情,直接發表論文。

但是,陳惠祥擔心發表數據明顯錯誤的論文,萬一日後被同行看破,不但影響其他人的研究,他自己的學術生涯也會斷送。

在陳博士的個人網站頁面上,我們發現,他的確是有著比較強大的學術研究背景,是一位較紮實的科研工作者。

我們甚至還在獲獎部分看到,陳博士曾拿到由IEEE這個知名的電氣電子工程學會和美國國家科研基金會頒發的,幫助做研究和交流的學術獎金。

這也能從側面證明,陳博士在某種程度上,在國際上是被認可的。

這也難怪,「論文出錯事件」的潛在後果,加上他對自己學術生涯的在意,會對他造成較為致命的打擊了。

朋友宣稱陳惠祥個性樂觀開朗,可是長期受到指導教授壓迫剝削。

動輒拿無法畢業威脅他,論文事件更讓他苦惱,早就萌生自殺念頭。

他的電腦里就有很多有關自殺的信息。

而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中國的李教授。

隨後,記者聯繫了李教授,但是李教授卻表示6月8號因為家裡有事回了中國,自己不知道這件事情。

得知後,也感到悲痛,但是對論文撤稿的這件事情沒有採取任何的回應。

後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陳博士的導師李教授又說,得知消息後十分「悲痛、震驚和惋惜」,也向陳博士的親屬表達了哀悼,並提供了幫助。

但針對網上的一些猜測和傳言,李教授也表達了絕不姑息的態度:

根據佛羅里達校警的採訪錄音內容,我們得知了警方目前的結論:

We have a death investigation taking place, and we certainly did not suspect any foul play at this time.It does appear to be a suicide.、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此次死亡事件的調查,我們也確信,目前沒有任何謀殺的可能。此事看起來的確是自殺事故。

不過,由於調查還沒有結束,陳博士的父母已經動身前往美國,希望獲取更多的細節和信息。

雖然目前警方還沒有釋出更多信息,但陳博士的形象已經很明確了:面對高壓導師他極度能忍、面對學術生涯他非常在乎、面對自己他要求嚴格。

甚至是在面對自殺這樣的念頭時,他都會制定計劃,先消失再動手,還會定時設置郵件發送時間,讓家人導師能獲得「一手信息」。

在分析這些時,不禁想起了陳博士個人主頁底部的那句話:

「那些殺不死你的,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對照其自殺身亡的冰冷現實,實在是讓我們心頭一緊,為他感到無比沉重。

如今,警方已經介入調查,陳同學的父母也已經準備去往美國。

問題的關鍵是,如果陳同學的生前好友所言屬實,他的的確確遭受過「野蠻」的對待,在畢業論文問題上,明知有問題,還有逼迫學生髮表。

這難到還是一名導師應有之作為嗎?

整整六年的時間,都在為自己的熱愛的研究傾盡心力,得到的卻是一個「造假就可以拿學位」的回答,這恐怕並不是陳同學的「初心」。

留學生自殺慘案令人唏噓

在搜索框輸入「中國留學生自殺」,就會蹦出一篇又一篇讓人沉默的消息:

2016年12月,俄亥俄州立大學一名來自中國天津、品學兼優的留學生劉凱風在家中自殺身亡;

2016年11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來自中國上海的留學生楊志輝自殺身亡;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中國留學生小陸(音譯)跳冰湖自殺;

2015年1月27日,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王璐暢從金門大橋跳入舊金山灣自殺;

2014年8月21日,加州州立大學富勒爾頓分校中國留學生林旭(音譯)跳樓自殺;

2012年10月26日,素有「MIT才女之稱」的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中國留學生郭衡(音譯)上吊自殺……

光環下掙扎的中國留學生眾生相,這一樁樁悲劇都讓人唏噓不已。

要知道,這些學生無不是經過了痛苦的雅思、托福一系列考試,不斷地提交申請,奮鬥了無數個日夜,才終於來到夢想中的學府。

但在諸多光環背後,卻是不容樂觀的留學生心理問題。

據耶魯大學研究人員2013年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45%在耶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報告自己有抑鬱癥狀,29%表示自己有焦慮癥狀。

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國學校在內的高校調查也收到了類似的反饋。甚至還有統計顯示,在美國各種族裔中,華裔的自殺率最高

中國留學生的壓力來源到底是什麼

儘管這些留學生各自面臨的問題並不一樣,但從他們的困擾中,我們依然能發現不少共通點。

據調查,中國留學生焦慮與抑鬱的壓力主要來源歸結為四個方面:

1,學業壓力

2,對父母的慚愧

3,害怕導師對自己的不信任

4,得不到合適的心理疏導

其中最嚴酷的問題,莫過於學業壓力。

在之前十多年的學習經歷中,中國留學生更適應以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而這無疑和美國強調分析過程及批判性思維的學習方式相衝突。

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學生們越努力,越有可能會加深他們在國外的挫敗感。

他們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筆記並不能促成一篇論文提綱;歷史考試問的問題往往是關於假設情景的看法,而非他們努力記住的歷史事件。這一切無疑令人灰心。

對自己的高期望與面臨的困難,便形成了劇烈的衝突。

在此前美國西南部一所大學針對19名中國研究生的調查中,他們都表示他們的壓力來自很難取得導師的信任。

甚至有人擔心,語言上的障礙可能會讓導師懷疑他們的智力水平。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經常睡不著覺,翻來覆去地想自己白天和導師聊天時候詞不達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談話,或者給導師的郵件中是否措辭不當……

對於工薪階層的孩子來說,這筆花費可能是父母傾盡畢生積蓄才換來的。無疑,這加大了孩子們的壓力,他們恐懼失敗。

因為他們會焦慮:自己的成績是否配得上工薪階層的父母為自己付出的大筆學費,這種焦慮甚至遠超出高考的焦慮。

而海歸併不算矚目的月薪,似乎更加重了留學生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憂慮。

儘管,在此前多次發生的中國留學生自殺或猝死事件後,學校在發布給全校學生的信件中總會在最後提到心理諮詢的熱線及諮詢方式等等。

然而對於留學生來說,似乎仍顯得杯水車薪。

耶魯大學此前的調查中發現,儘管中國留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驚人。

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學校中有心理健康諮詢的服務,而真正諮詢過的同學,只有4%。

而在這些進行過心理諮詢的同學們看來,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頗為雞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長和諮詢時間的有限。

更大的窘境是——語言障礙正是很多中國學生壓力的根源,他們很難用英語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緒。

當我們理解了中國留學生的壓力,我們或許也該意識到,這些困擾,不只是屬於留學生,國內的諸多孩子也可能出現相似的問題。

中國留學生自殺事件,不過是一記又一記警鐘。

這讓人反思,自己的孩子是否一樣在承受著我們並未發覺的壓力?

但是無論發生了什麼事,請記住,生命才是第一位。

當你的生活發生不如意事情的時候,可以先身邊的好朋友進行傾訴,排解你的煩惱,實在解決不了可以去做心理諮詢,要相信自己,沒有什麼是你不能解決的。

同時,我們也要提醒海外對同學,如果你身邊有狀態和情緒不對同學,請多多留意,多多關心。

因為情緒嚴重時期,學生本人可能自知力受損,無法主動求醫,需要外力幫助。

希望海外學子,能夠留學順利,平安歸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想島 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再看郎朗父親的教育方式,看法變了

TAG:理想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