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父母學會好好說話,是給孩子最好的家教

父母學會好好說話,是給孩子最好的家教

父母是孩子的縮影,父母如何說話,孩子就怎麼說話

昨晚剛剛工作結束打算去超市採購一些日用品,剛剛上了二樓發現了前同事小琪和老公帶著孩子也正巧在推購物車,於是開始了邊採購邊組團聊天的模式,她兒子剛剛7歲,看上去有些靦腆,見到生人後一直低頭,然後開始喃喃自語說,本來還想去廣場玩的,小琪老公非常嚴厲的批評說「你說話再這麼小音可不要你了,我們是聽不見你在說什麼,想說什麼大聲說出來」更加緊張的孩子變得沉默,並且越是緊張越是出錯,不小心碰到了超市架子上新擺放的幾盒牛奶,這下更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你個廢物,蠢貨,我們怎麼生出你這麼個東西,整天就知道惹禍」碎碎念下,孩子看上去已經驚恐到不知所措。

身為父母是孩子的導師,更是複印材料的原件,孩子成長過程中,就是不斷複製著父母的言行舉動,不管是夫妻間的交流模式,還是父母對孩子的溝通形式,都在潛移默化間傳遞著人與人溝通的技能,與親密關係的處理方式。一對高貴有素質且性情溫和的父母,大多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是彬彬有禮的紳士,而這樣狀態長大的孩子,遲早有一天用叛逆打破固有的僵局,重新建立一個超越父母惡劣程度的自己,再去應對身邊種種的關係模式。

夫妻間的和諧程度,決定了一個家的溫度

其實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物質的遺產,而是一個好的氛圍環境,有一種最好的教育課程叫做爸爸愛媽媽,有一種最好的引導模式叫做媽媽疼爸爸,夫妻間的互敬互愛,相互的扶持珍惜和諧的相處程度,就決定了這個家的幸福溫度,而與此同時,也是不經意給孩子樹立了最難得可貴的形象。

有一種愛不是自己心裡知道,而是需要表達讓對方能夠感受的到。有一種珍惜叫做同理心的換位思考,語氣的溫柔不忘初心的態度,而不是那句「我沒壞心」讓對方去包容體諒,看似大度的背後何嘗不是一種忍氣吞聲,而孩子的解讀下,會更加延伸了本來的副作用,用同樣「我沒壞心」的惡劣態度去為人處世,覺得就可以被接納原諒,結果只能是自食惡果經受不同程度的懲罰與折磨。

語言是把雙刃劍,可以讓人感受溫暖,同時也可能會使自己感知到絕望,所以想給孩子好的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加班賺錢,而是從對自己的愛人態度開始做出調整。

父母說話的方式體現的是素養,給孩子留下的卻是家風與規矩

一種家庭氛圍成就一種類型的孩子,說話的層次與態度語氣,表面上體現的是父母自身的素養教育,然而卻傳承給孩子的卻是家風和默認狀態下的規矩。身為父母對孩子好,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但如何對他才算是真正的好,卻鮮為人知。

父母真正好的給予不是財富,也不是刻意灌輸多少知識,而是設置該有的標杆形象,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尤其你和自己伴侶的態度,以及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更是決定著他未來一生的命運,即便他厭煩,即便他抵觸,待成人後,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做親密溝通,不論是對你們,還是自己的小家庭,都不會有大的調整。

父母的愛無私而偉大,但卻千萬不要輸在了細節卻不自知,不要親手毀掉自己的藝術品,因為不存在回爐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游由你 的精彩文章:

所有情感的崩塌,都是從那句「隨便」開始
對方是否把你當朋友,要通過細節來鑒別

TAG:吃游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