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分辨成長型社交和自殺式社交?

如何分辨成長型社交和自殺式社交?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要想做喜歡的事情,就要先做不喜歡的事兒,社交大概就是職場人「不喜歡」的事情之一。社交之所以累,正在於每個人都試圖在社交活動中表現出「自己並不真實」的一面,如鼓吹自己的輝煌歷史和人脈資源,又比如女人們濃妝艷抹,把自己打扮得非常精緻,試圖釣到一個金龜婿,自此走上人生巔峰。

理想很高遠,現實很骨感,職場上充斥著大量的社交,有些確實是高質量的,不僅讓人心情愉悅,還能有很多收穫,但更多的普通社交,只是大家聚個餐,經常出現拼酒的情況,地位低者,需要在40秒內喝完一瓶啤酒,或者跑到廁所吐完之後,接著再來新的一輪,這樣的社交除了獲得一個酒精肝或者將軍肚,估計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收穫,筆者把這些社交稱之為「自殺式的社交」,此類的社交玩得時間久了,人類精神就會變得麻木,甚至出現長期不成長的狀況,浪費時間的同時,又毀掉身體,真地太得不償失!

人類始終都是社會動物,完全不參加社交活動,是不可能的,但聰明人在社交中,都懂得管理時間、管理身體,同時,拓展自己的視野和學識,筆者稱之為「成長型社交」,而區分成長型社交和自殺式社交就變成了非常重要的課題。

向上流動,職場人如何在社交中成長?

平心而論,職場中的成長型社交並不多見,需要集合太多的因素。首先,職場中要有良好的氛圍,同事之間不搞黨爭,不背後捅刀,辦公室里普遍存在的關係是良性競爭,不同性格、不同職能的同事能夠做到「彼此欣賞」,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有可能出現「成長型社交」,大家坐下來,更多地談行業變化、談未來趨勢,交流有價值信息的等等;

其次,社交中的高端人群,如董事長、CEO願意社交,不吝嗇分享人生經驗,同事們則要懂得「團隊合作」是致勝關鍵,唯有共同進步才是陽關大道,說得通俗些,自己的成長感應該來自於「實質性的進步」,而非人玩人,搞得別人不如自己才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成長型社交需要參與的人,有足夠的敏感度,把大家交流的信息、分享的經驗轉化成有價值的成長要素。之所以說,成長型社交不多,最大的問題在於,現代人對於「長期的成長因素」非常漠視,感知能力比較差,比如大家都在邏輯上認同「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以漁」,但在心理上又更喜歡,先把「有形」的魚搶到手,而對於「無形」的漁技巧卻等閑視之,又比如一些CEO或者企業高管,常常會在社交場合,分享一些人生經驗,但聽眾卻更關注是否「漲工資」,還自嗨式地提出「不要和我談情懷」之類的價值觀,殊不知,工資固然重要,但這些人生經驗、工作思維卻常常是「創造財富」的根基,用一句調侃的話來講:當一切的素質都具備之後,賺錢、漲工資都是順便的事兒!

成長型社交之所以稀有,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價值對等性」,很多人參加社交活動,或者維繫一種關係,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向上流動,或者獲取相應的資源,但大家都有類似的原因,成熟穩定的社交關係一定是基於「價值交換」,說直白點就是:大家可相互利用,所以,要想參加成長型社交,先要提高自己的可利用價值,另外,要注意對等的社交,比如馬雲、柳傳志、馬化騰的社交相對來說是對等的,他們一起參加個烏鎮聚餐,都會發現20個以上的財富機會,而一些記者借著採訪機會,和很多政要都合過影,但自己犯事兒之後卻無人問津,只能鋃鐺入獄,這就是典型的「社交價值不對等」:記者認為的成長型社交,實際上是無效社交,總之,成長型社交是稀有的,是一種「精華集合」的產物。

口無遮攔,自殺式社交比比皆是?

成長型社交是稀有的,是鳳毛麟角的,它需要集成太多的因素來實現,但自殺式社交卻遍地都是,只要出現一個「自殺因素」,這場社交就會有一股死亡的味道。

自殺式社交最大的特點就是浪費時間,無休止地消耗精力、傷害身體等等,如前文提到的,職場新人被要求在40秒內喝完一瓶啤酒,或者在衛生間喝吐了之後,再跑回來喝第二輪等等,有一些領導喜歡深夜泡吧、通宵麻將,這些都是非常傷害身體的行為,把這些習慣給到老中醫,每天就是慢性自殺。另外,社交中最常見的自殺行為,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吃的太多,會容易發胖,而講得太多,則會惹禍上身。前兩年,一位央視著名主持人,已經紅到發紫,在社交的酒桌上來了一段說唱藝術,言辭中充滿著對國家管理者的不敬,沒成想被人錄像,於最關鍵的時刻曝光,自此,這位主持人被央視開除、銷聲匿跡,兩年後再次露面,面容憔悴,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本來蒸蒸日上的事業嘎然而止,感覺有點冤枉,但考慮到膨脹之後的自殺式社交,姥爺並不覺得冤枉。

名人踏入自殺式社交,會毀掉自己,而普通人更要小心,畢竟,名人的事業戛然而止之後,尚有足夠的餘糧幫助其渡過下半生,而普通人丟掉工作,就會有大麻煩,可遺憾的是,普通人在酒過三巡以後,更容易管不住嘴,借著酒勁兒把對公司、對領導的抱怨,一股腦兒地全都傾瀉出來,而在酒桌的另一端,或許就普遍存在著領導的「間諜」,事實上,中國職場之所以累,正在於,領導太喜歡安插間諜,把一些他們想知道和不想知道的信息都收集起來,而員工在社交中的言論,更有可能遭遇監聽,況且,酒後失態也會給人留下「不自律、控制力差」的印象,最終體現在個人品牌塑造,以及年終績效評比中。

最後,筆者建議任何職場人都要更深刻地面對社交,認清楚社交的本質,碰到鳳毛麟角的「成長型社交」,要積极參与,汲取營養,同時,管理好自己,依靠自律精神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避免自殺式社交,謹記,人類社交貴精不貴多。(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二等代工商和富士康究竟有什麼差距?
屏下攝像頭技術悄然而至,手機廠商被裹挾即將展開混戰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