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沖泡白茶需講究的三要素,投茶量、水溫、出水時間,好好揣摩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文提到,新茶友入門選茶攻略。
不少茶友依葫蘆畫瓢,選到了讓自己滿意的白茶。
入手後,看著蓬鬆的散茶,邊角圓潤的茶餅,卻犯了難。
這茶,該怎麼泡?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這米是有了,卻不知烹飪手法,也沒法做出一桌子滿漢全席。是以,有米不行,還得有技巧。
光有白茶在手,它不會自己變成一杯香清甘活的好茶湯。
泡它,才是關鍵。
白茶品種,其實並不複雜,看那綠茶、烏龍茶,你就知道,白茶真的是簡單的可愛。
咱們在沖泡白茶時,主要可依據兩個方面進行沖泡。
第一種,是看年份。
第二種,是看品種。
只要把握好年份和品種,其他根據海拔、種植方式、形態等劃分的白茶,也都能輕鬆應對。
若是再細分,對於初次沖泡白茶的茶客而言,掌握三個要素即可。
一是投茶量,二是水溫,三是出水時間。
還是那句老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認真揣摩文中要義,泡白茶,有何難。
《2》
要素一:投茶量
關於白茶的投茶量,其實並不難選擇。
請記住一個原則:110毫升白瓷蓋碗的,搭配5克白茶。
這一投茶原則,適用於所有白茶。
此處,提煉兩個重點。
第一,是蓋碗容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注水量。
標準的蓋碗大小,是110毫升,選擇這個容量,其好處多多。
比如,對於女性茶友而言,它比較好拿捏,即便加了茶,注了水,手腕也不會太費勁,能夠輕鬆完成出湯的動作。
若是蓋碗體積太大,在操作時難度比較大,手腕費勁不說,還容易因為蓋碗重,影響出湯。
當然,對於男性茶客而言,110毫升的蓋碗,也不會顯得太過玲瓏,大小正合適。
第二,是投茶量的多少。
在110毫升這個容量前提下,最好的投茶量,是5克。在這一茶水比例下,泡出來的白茶,濃淡適中,滋味正好。
對於大部分茶客而言,這是可以很好接受的茶湯濃度。
當然,也會有一些額外調整的投產比例,但屬於少數情況,就不特殊說明。
若是您買到了白茶,一時間拿捏不準這茶的品質如何,倒是可以參考村姑陳的投茶比例,先泡了再說。
要是茶湯濃淡不符心意,後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適當調整。
許多新入門的茶客,心裡還會有所疑惑,5克的白茶,有多少?
最好用的方法,是準備一個家庭克秤,在正式沖泡前,去皮,稱重,稱出5克白茶。這是最精準的方式。
當然,也有的茶友覺得,稱重這個方法,未免太囿於形式了,喝茶不就圖個方便嗎?
呃……
這一點,倒是不敢苟同。
其實,喝茶稱重,能夠更精準地控制茶水比例,我們能感受到的白茶風味,才是最佳狀態。若是敗在了投茶量這個細節上,未免太可惜。
見過太多的茶客,因為投茶量這一細節,沒能很好地體會到白茶風味。
比如,一位自稱是大師的人,在試茶時就隨便抓了一把,扔進蓋碗里,泡了。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茶品質不好,苦澀。
這,真是的是對白茶品質的不負責,真不曉得這所謂的「大師」頭銜,是怎麼來的。
為了更好的喝茶,請記住,不論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還是老茶,在最開始沖泡時,以110毫升蓋碗為容器,搭配5克白茶。
這是泡茶的第一步,請列位新茶客謹記。
《3》
要素二:水溫
水溫,其實沒有必要單列來說。
茶圈,有個黃金法則:好茶不怕沸水燙。
意思是說,真正品質好的白茶,它是能夠經得起沸水的沖泡,並且在沸水的演繹下,還能展示出優質的一面。
在這一通用法則下,泡茶,實則很簡單。
然而,現實是:總有茶友,忽視了水溫泡茶的重要性。其中,根據水分的高低,可分為兩個流派。
一是低溫泡茶。
二是沸水沖泡。
關於低溫泡茶,有個茶客留言,表示很不解:「為什麼我到茶葉店裡喝茶,掌柜都是用低溫泡茶給我喝?」
一時啞然。
為什麼要低溫泡茶?
當然是茶葉只能用低溫沖泡,沸水一泡,就不好喝。不好喝的茶,您還會買單嗎?必然會換一家店買茶,這不就是現成的損失嗎?
茶掌柜只好改變策略,改用低溫泡茶,反正茶多酚、咖啡鹼只有少量釋放,不會變的濃烈。
掌柜也不在乎茶香不香的,只要喝著順口,就行。
瞧,步步為營。
低溫沖泡白茶,其實都是有目的。
反觀好茶,其實用低溫沖泡,是一種浪費。
最直觀的一點,就是這些好茶里香氣、醇厚度,沒泡出來,根本沒有發揮出它的價值來。
原本芬芳而馥郁的香氣,都被壓抑著,並非釋放出來,發揮作用。
比如大部分茶友會用到的85℃水溫,對於泡白茶而言,是隔靴搔癢,茶香和沸水沖泡相比,差了不止一點點。
對待這些品質好的白茶,沸水沖泡,才是正確方式,如村姑陳所描述的,白茶的鮮香醇爽,才能一覽無餘。
沖泡白茶,水溫最好不低於95℃。
《4》
要素三:出水時間
泡白茶,要怎麼把握出水時間?
村姑陳的經驗之談,從注水開始,到大量水倒進公道杯里,整個過程,最好不要超過十秒。
將整個動作進行分解。
注水,大約3-4秒。在注水時,同樣有訣竅,用的是環壁注水的方式。第一滴水,從蓋碗的邊緣注入,然後慢慢地縮小畫圈的距離,就像是の的形狀。最後一滴水呢,落在蓋碗的中央。
這就叫做環壁注水。
注水後,別做停留,蓋上杯蓋,倒出茶湯。
蓋杯蓋的動作,也不要糾結,反覆調整位置。一步到位,留下足夠大的縫隙即可。
端起蓋碗,以瀑布狀倒出。這是出水速度最快的一種手法,大量茶湯倒出後,也只要5秒左右。
整個沖泡的流程,也就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避免影響茶湯的味道。
出水,是要訓練的。
操千曲而後曉聲,要想做到快出水,無他,唯手熟爾。
有茶友說:「你的出水速度,怎麼這麼快,有味道嗎?」
當然會有。
前提是:你的白茶,品質要足夠好。品質好的白茶,在快出水之下,才能演繹出風情萬種。
品質好的白茶,出水慢悠悠,白茶中的內質物質過量釋放,這樣泡出來的茶,倒是味道太濃了。
而那些所謂的快出水味道淡,其實是在為劣質茶找的說辭。
劣質的白茶,內質不足,出水快,當然會覺得風味欠佳,味道淡,不好喝。
《5》
關於白茶的沖泡,網路上的泡法千千萬。
各家之言,到底該聽哪種?
實踐出真知。
茶的泡法到底該如何選,沖泡三五次,就能檢驗出。
讓村姑陳說,您也別煩惱,其實泡茶就是動作分解,只要將每個流程爛熟於心,泡茶自然就會了。
在這些沖泡流程里,將容易影響白茶風味的因素,進行分解,你會發現,不過就是三個要點罷了。
投茶量、水溫、出水,將這三個環節捋順,茶香自來。
老陸說的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光看可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多多練習。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連這件事都沒做好,難怪你沖泡的武夷岩茶會苦澀!
※喝紅茶養胃,不在於喝茶的新與老,而在於方法要選對,你會選嗎?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