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從中國轉移產能?這可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蘋果從中國轉移產能?這可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在剛剛過去的618年中大促上,蘋果旗下iPhone機型的表現依舊還是熟悉的味道,根據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整個618期間,iPhone XS Max與iPhone XR均位列單品銷售榜的前十。與此同時,在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近日公布的全球高端手機排行榜中,iPhone也依舊佔據了47%的市場份額。

不過儘管市場表現依舊亮眼,但蘋果卻可能開心不起來,因為中美貿易摩擦使得美國擬針對中國產品徵收25%的關稅,這對於極度依賴中國產能的蘋果而言,顯然是絕對不想見到的。因此,蘋果日前致信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稱,如果美國政府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將影響到旗下的主要產品,不僅會減少蘋果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還會削弱其全球競爭力。並且蘋果方面還著重提醒美國政府,該公司需要為其在美國的200萬個就業崗位負責。

加關稅將影響蘋果的市場競爭力

此次美方關稅清單中涵蓋了蘋果幾乎所有的主要產品,其中包括iPhone、iPad、AirPod、iMac等核心硬體產品。如果25%的關稅被確定,根據J.P. Morgan的報告顯示,基於iPhone毛利率為37%的假設,蘋果則需要將其價格提高14%,才能將成本轉嫁出去。

但為何此次iPhone XR與iPhone XS Max能夠在618中取得不錯的成績,與二者均在原價基礎上進行大幅度降價促銷顯然有著密切的關係。換而言之,假定今年新款旗艦產品iPhone維持目前999美元的定價,在加征關稅後,就需要將零售價提升到1140美元,才能抵消其所帶來的影響,而這已經是目前iPhone XS Max的定位,因此勢必會進一步挫傷消費者購買的慾望。

如果蘋果決定自行承擔關稅成本,J.P. Morgan則表示,其每股收益將下降4%,一旦關稅擴大到所有的硬體產品,這一數字將擴大到14%。作為一家商業公司,這種直接損害股東利益的行為想要被通過,顯然是很艱難的。

在各大Android陣營廠商強勢崛起的今天,本來iOS與Android旗艦產品之間的差距就在不斷拉近,轉嫁成本必然降低iPhone的市場競爭力,而獨自承擔這一成本,股東顯然又不答應。因此也讓蘋果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唯有承諾5年內為美國經濟投資3500億美元以及200萬就業崗位,作為籌碼來與美國政府討價還價。

蘋果想要從這次美國的加稅名單上去除,目前來看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想對蘋果徵稅的,並不僅僅是這一屆美國政府,自從iPhone在全球熱賣以及其採取海外避稅策略開始,幾乎年年都有議員針對蘋果的「合理避稅」行為進行抨擊。

在2014年之前,蘋果一直都在使用被稱為「double Irish」的美國與愛爾蘭稅法中漏洞來避稅,將其在美國市場外產生的銷售輸送到愛爾蘭子公司名下。而在2014年愛爾蘭更改相關法律之後,蘋果找到了澤西島充當離岸金融中心,僅以2017年為例,其在美國以外市場的利潤達到了447億美元,但僅繳納16.5億美元的稅款。而在美國政府此前將企業稅從35%下降到21%,緊接著再提升關稅到25%,對於蘋果來說無疑將會是個大問題。

產能還能轉去哪兒?

這一次最好的結果,是在蘋果、微軟、英特爾、惠普、戴爾等科技巨頭的一致反對下,讓加征關稅胎死腹中。其次,就是蘋果能夠從擬加征關稅名單之中豁免。但上述兩種方式都無法實現的情況下,蘋果也不是沒有後手。

此前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蘋果正在探索將其硬體產量的15%至30%轉移到中國之外,並安排了一個不斷壯大的團隊研究供應鏈轉移的事項,且已要求富士康、和碩和緯創等主要製造合作夥伴評估其可行性。

按照蘋果一貫「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策略,改變嚴重依賴中國產能的現狀也是很有可能的。但至於說這15%至30%的產能能轉移到哪裡?美國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液晶面板工廠至今還是沒影的事情,因此大概率會與其他巨頭一樣,在東南亞及印度這兩大新興的代工基地中進行選擇。

其中特別是印度,在過去的一年裡,蘋果多次表示出對於這一市場的重視,此前還挖來前諾基亞通信高管周德翰為印度市場的負責人,試圖重新從三星、一加、華為等品牌手中奪回高端市場的份額。再加上印度去年頒布的新關稅政策,又迫使手機廠商需要將生產線放在本土,因此對於蘋果來說,本身也確實需要將少量生產線遷至這一地區。

但印度的生產線用於iPhone 6和iPhone SE等工藝已經非常成熟的老機型問題不會太大,可最新款產品的生產能力則還需要打個問號的。因為按照Quora上的印度方面相關人士的親身回答來看,2012年印度波及6億人的夏季大停電,可以說是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典型反應,甚至直到今天,在首都新德里的許多酒店、餐廳、銀行都有自備的大型柴油發電機,再加上道路建設水平、勞動力素質等基礎條件,也與蘋果對產品的嚴格要求存在一定的衝突。

轉移產能可不只是點點滑鼠就行

即使印度與越南本身的條件沒有問題,轉移產能這事也不是像玩《文明》一樣點幾下滑鼠就能解決。一台iPhone被生產出來並不僅只有最後組裝這一個步驟,包括零部件生產與運輸等方面同樣不可忽視。要知道,蘋果的供應商並不僅有鴻海精密、偉創力、和碩、仁寶電子這四大代工巨頭,各種零部件的供應商同樣也不可忽視。

按照蘋果2019年最新的Supplier List顯示,來自國內和中國香港的供應商合計達到40家,並且全球807家工廠中有383家在國內,反而比去年增加了27家。也就是說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下,得益於綜合實力的提升,國內供應商的陣容反而是增強了。

簡單來說,即便轉移產能成功讓iPhone的關稅變少,但是零部件的運輸與關稅成本又上升了,更別提還有建設工廠、處理合同臨時解約的糾紛、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轉移、供應商員工重新培訓等,這些既花時間又需要蘋果掏錢的項目了。

當然,蘋果即便現在就下定決心從中國轉移15%至30%的產能,最少也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而在這期間,5G這一顯著影響未來智能手機格局的基礎,則或將完成從萌芽到普及的過程,iPhone想要繼續維持現在的地位,最起碼要避免當初iPhone X發布之後的數月內,產能一直上不去的境地。

所以現在談蘋果轉移產能的影響,還為時尚早,畢竟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戲說網事:為了捕獲流量,平台開始各顯神通
電子產品也能是古董,300萬的蘋果電腦了解一下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