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戀:「我們都很好,只是分手了」
我想,但凡體會過幾年異地戀的人,大抵到後來也同我一樣,漸漸開始懼怕起這其中的滋味。
甚至有時候會想:要是我們不是異地戀,那該有多好。
1.
我和初戀男友有過一段愛情長跑,算一算,大概將近八年的時間。
而這其中,有六年多的日子,我們都是異地。
一開始,我接受不了這種轉變。
想到從每天見面變成偶爾見面,我的心就開始發慌。
上高中那會,我幾乎手機不離身,生怕錯過一條簡訊、一個電話。
起初的分開,讓我總是處於一種患得患失的狀態。
那段時間我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理想,最終手機被我爸沒收了。
後來我又自己從每周150塊的伙食費中攢下錢,偷偷去手機店買了一個按鍵手機,大概花了我兩百多。
它陪我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功能不多,可是最起碼,在我和他之間繼續架起了聯繫的橋樑。
但我們終究還是因為異地產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
說到底還是那時候太年輕,對對方還沒有足夠的信任感,以至於發展到分手,然後和好,再分手,然後再和好的過程。
就這樣,我一邊在戀愛中成長,一邊把滑落的成績一點點補回來。
到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開始接受了這種異地戀的狀態,慢慢也不像最初那樣經常鬧小脾氣了。
2.
考上大學以後,我們的異地距離更遠了。
相比以前而言,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每次見面的時間也特別短暫。
倒顯得格外珍惜。
只不過有時候走在路上,看到同行的情侶間互相說說笑笑,總是忍不住會羨慕。
再後來,大三暑假開始實習後,我一個人租了個不貴的小房間,有獨衛和陽台。
從搬家到置辦東西,除了朋友有幫忙一些之外,大部分還是我自己一個人完成。
在這之後的生活,也基本都是只有我一個人,他能參與的時刻,少之又少。
即便如此,我和他之間的感情也還是磕磕絆絆地持續著。
一直到後來,我選擇繼續留在了這座城市工作,而他因為要到處跑,無法在一個城市安定下來,商量無果後,最終我們還是分開了。
或許,正是因為經歷了六年的異地戀,我才在工作之餘開始渴望真正相伴的日子,也開始貪戀起,那種彼此融於生活後的互相依賴感。
3.
對於「掛著戀愛頭銜卻過著單身狗」日子,我已然不想繼續了。
即便事實證明在這期間我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但我的內心,始終都覺得空落落的。
長久的電話、視頻、聊天,雖說也是一種陪伴,卻給不了我一種真實依靠感。
唯一就是每次得空能見面的那幾天,我變得格外黏他。
又在他回去的當天,哭的稀里嘩啦。
然後堅決不送他去車站,留下來一個人收拾房間,也順帶收拾好心情。
沒過幾天又變回那個無堅不摧的自己。
我依然記得,曾經的某天他忍不住問我:「為什麼見面的時候你那麼溫柔,我走了之後過一段時間你就變得兇巴巴的?」
我笑:「因為你在的時候我可以放心地依賴你,你走了以後什麼事情我都要自己來啊。」
人吶,只要一戀愛,就難免會因為對方牽動情緒。
矛盾總是無法避免的。
大多數能用一個擁抱解決的事情,對異地戀而言,那就是「奢侈品」,不大行得通。
取而代之的就是電話和文字。
但其實,每當因為鬧彆扭或者有委屈而獨自抹淚的時候,大抵內心還是會渴望能有所謂「奢侈的擁抱」來安慰自己吧。
畢竟彼此能在身邊互相照顧,也好過獨自一人面對生活。
4.
以前就有朋友曾問過我:「你們為什麼能那麼久不見面?你不會想他嗎?」
我總是不變的回答:「好多年了,都習慣了。」
但其實,也許我從來沒有真正習慣過。
否則到最後,它怎麼會成為我分手的理由。
我想,短暫的異地戀在一定程度上或許真的能給人帶來美好,但長期的異地戀,實際更需要的是雙方彼此的信任和堅持。
最開始的我少了前者,之後的我放棄了後者。
所以才有這一段並不圓滿的異地戀。
現在的我,還是會偶爾想起他。
嘆息之餘,仍舊覺得遺憾。
遺憾從十幾歲到二十幾歲,攜手走過一整個青春的我們,跨過了兩個畢業季,也跨過了七年之癢,卻沒能繼續走下去。
我們都很好,只是分手了,到底,我的感情還是輸在異地這一點上。
【今日話題】你們有經歷過異地戀嗎?
作者:S姐
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被悄悄盯上的中國孩子:「賺黑心錢的,勸你做個人吧」
※一個遭受家暴女生的自白:我逃離了男人,卻逃不贏噩夢
TAG:S的魔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