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被清朝扔掉的寶物,日本撿到後一躍成為亞洲第一

這個被清朝扔掉的寶物,日本撿到後一躍成為亞洲第一

鴉片戰爭一聲炮響,天朝上國突然發現,來自海外的西夷居然很厲害,大清打不贏人家。有見識的中國人開始探索,怎樣才能抵擋住洋人,保衛華夏子民。

孫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戰無不勝。這一點中國人都懂。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做到「知彼」?在那個時代,雖然滿清統治者腐朽墮落,不知道外面的情況。但是下面的很多大臣比如張之洞、李鴻章還有民間的仁人志士們比如梁啟超、魏源,都是當時清朝睜眼看世界的先鋒,他們就是知彼的一群人。

今天我們要講到的,就是魏源,魏源研究天下人文地理,寫了一本書,可惜這本書在當時的時期,朝野上下沒人當回事兒。這本書輾轉流落到日本後,日本人像撿到寶物一樣,發奮學習這本書,維新圖強,很快便成了綜合實力亞洲第一的國家。

魏源是湖南邵陽人,中過舉人,鴉片戰爭時他恰好在兩江總督裕謙幕府中任事。英軍進佔定海時,魏源隨裕謙參戰,還審問過俘虜,算得上與英國人直接面對面了。

戰敗後,魏源深感天下之大,已遠超世人之想像,便回鄉撰寫《海國圖志》,把整個世界展現在中國人面前。這本書有500多卷,直到魏源逝世也沒有完全校訂完。這本書全面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科學技術、社會制度等等,稱得上是當時的世界知識百科全書。

魏源從沒有出過國,他怎麼會對世界了解得這麼全面呢?原因很簡單,這些資料大清國本來就有。魏源和林則徐交好,利用林則徐在廣州通商口岸的便利,得到了大量翻譯過來的外國資料,《海國圖志》就是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由此可見,這個世界一直擺在大清國面前,從明朝開始,廣州澳門等地都有著大量的對外交往,只是終清一朝,從來沒有人在意過這些事情而已。

首批《海國圖志》在1843年1月揚州刊印,據說一千冊只賣掉了一冊,朝野上下沒人把這本書當回事,朝廷大員們認為此書誇大其辭,危言聳聽,海外蠻夷怎麼可能比天朝上國還要強大。至於前兩年打的敗仗,那是因為大清沒有準備好,被英人鑽了空子,大清上有聖主,下有眾正盈朝,只要奮起備戰,洋人哪能佔到便宜。

十幾年後,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廷調來悍將僧格林沁和最後的武力蒙古精騎,仍慘敗於八里橋,北京陷落,圓明園被毀。看來洋人真是打不過啊,那就「師夷長技以制夷」吧。魏源的主張得到了部分認同,只可惜此時他已經離開了人世。

洋務運動轟轟烈烈地搞了三十年,大把銀子砸下去,大清總算建立起一支在亞洲也稱得上強悍的海陸軍。甲午一戰,大清帝國連個日本都打不過,原形畢露,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就是這個徹底撕掉大清臉面的日本,比大清還要更晚幾年打開國門,卻轉身成為列強之一,向中國舉起了屠刀。《海國圖志》在中國沒有受過重視,反而在日本倍受推祟,引發了明治維新,使日本步入強國之列。日本的一些歷史專家也表示,明治維新是學習了《海國圖志》一書後促成的。

日本向來就是擅長學習的民族,從唐朝開始,對於學習先進文明和技術都是全盤接收,再消化為己用。日本被「黑船事件」打開國門後,對振興國家的渴望是從下而上,全民性的,下層的武士、上層的大名合力推翻幕府的統治,開始了明治維新。

日本不缺一個魏源,他們是人人都想成為魏源。所以,《海國圖志》在日本受到歡迎是可以想像的,但我們也不用對此過於高估。日本多次向歐美派出考察團,進行更加全面深入而又細緻的考察,這就不是《海國圖志》能比擬的了。

反觀中國,滿清皇族想的是如何控制住漢人不要造反,文武大臣忙著爭權奪利,讀書人士子埋頭苦讀聖賢書,巴望著早日高中、躋身官老爺的行列。若不是洋人實在蠻橫,闖進門來大打出手,還不知道哪天才能抬頭看世界呢。

魏源《海國圖志》是中國人第一部全面介紹世界的著作,它的歷史地位是毋庸置疑。而真正能讓中國人重新站起來的,是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對救國真理的執著追求,是億萬同胞甘灑熱血的犧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佑講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有西瓜吃嗎?西瓜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原的?
揭秘古代乳娘職位:明朝專門招納乳娘的機構叫「Nai子府」

TAG:海佑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