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死因大揭秘,原來「撐死」真的存在,他的慘你永遠不懂
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唐朝時期偉大的詩人,被後世稱為「詩聖」,與「詩仙」李白合稱「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唐玄宗時期,他的作品反映當時政治的動亂,民生的疾苦,憂國憂民。
杜甫除了給後世留下大量的詩作以外,關於他的死因也是迷霧重重。有人說他是被賜死的,也有人說他自己跳河淹死的,還有人說他是食物中毒而死,更有人說他是撐死的。各種說法都有道理,也都有疑點,那麼杜甫到底是什麼原因去世的呢?
人生老病死,天經地義,有人做過統計,三分之一的人,死於夭亡,即非正常意外死亡。三分之一的人,死於正常死亡,即正常衰老死亡。三分之一的人,死於生活奢侈,花天酒地,暴飲暴食。
用杜甫自己話說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天天花天酒地,搜刮民脂民膏,生活腐糜,身體能不出意外嗎?所以皇帝長壽的很少,以至晉憨帝在大臣奏摺上說,兵荒馬亂,天災人禍時,他竟說道,:「何不食肉糜」的笑話。這樣的死亡是人為的。
杜甫一生卻是鬱郁不得志,雖然後人賦予了他那麼多的重要評論,但是他在世時卻不是很出名,所以人家說杜甫與李白的區別,就是李白在生就名揚天下,杜甫是死後詩作才被人追捧。
正是因為這一現狀,造成他在世時,大半生都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從老家到長安,從北到南,每一次要麼躲避戰亂,要麼是去投親靠友,官場也不得志,拖著一家人忍飢挨餓,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證,可見生活之多艱。
大曆三年,杜甫想回家鄉去,一種乘船而行,卻不料戰爭和飢餓,讓本該北上的船隻,一路南行,江陵、公安、岳陽,幾行幾阻,大曆四年,又乘船北上,歷耒陽,江水暴漲,只得停船等水位下降,五天未進一餐,腹中飢餓可想而知。
正此時,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救了杜甫一命,這個時候還沒說有過什麼不適,所以繼續他的回家之路。大曆五年冬天,杜甫由潭州往岳陽而去,路途中有停頓,也是路過當地的好友送來酒肉,方維持他的生命,或許是飢餓難耐,他吃得太多,終於在有一天,躺在一條小船上去世。
一代詩人,就這樣去了。


※諸葛亮若北伐成功,能否取代劉禪自己做皇帝?答案只有一種
※吳三桂兵力是大清的兩倍,造反為何還會失敗?其實結局早已註定
TAG:舊人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