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朝代有意思:大臣指責皇帝,不做也罷,皇帝竟無可奈何,忍了

這個朝代有意思:大臣指責皇帝,不做也罷,皇帝竟無可奈何,忍了

1136年,金朝派人以「詔諭江南使」的名義出使剛剛穩定下來的南宋王朝,這一名義引起南宋朝野的一片震動,上到皇帝臣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不覺得這是奇恥大辱。

因為「江南」是當初宋太祖趙匡胤對南唐的稱呼,而當時的南唐早已宣布取消帝號,臣服於趙宋王朝。金國的這個舉動,毫無疑問是在羞辱南宋王朝,將南宋當作藩國來看待。此時的南宋王朝正處於風口浪尖中,樞密院編修胡銓憤慨難平,當即寫下一道奏疏呈上了去。奏疏請求高宗皇帝趙構斬殺秦檜、孫近、王倫等主和派頭目,並將他們的人頭掛在竹竿上示眾,以此威懾那些主張投降和首鼠兩端的大臣。

這還不算完,胡銓希望能夠羈押金國使者,發布天下詔書,舉全國之力聯合北方義軍,北伐如狼似虎的金國。這道奏疏造成了轟動京城的效應,臨安城的百姓紛紛傳讀,奏疏里的內容大快人心,胡銓的同僚吳師古讀完後大呼過癮,派人連夜印刷,分發給南宋子民。可胡銓沒有看透南宋王朝的本質,如果南宋真的有北伐勇氣,哪還會偏隅一方,守著半壁江山,過著苟且偷安的生活。

更何況主和派秦檜能夠大獲恩寵,並非是他多麼巧舌如簧,能夠蠱惑聖心,而是秦檜的主和契合了趙構的真實想法。南宋王朝的統治者是宋高宗趙構,不是一朝丞相秦檜,主和的幕後真兇是趙構,秦檜不過是一把符合他心意的匕首,用來打壓殺害那些主戰派大臣。岳飛也好,韓世忠也罷,他們不了解趙構早在靖康之變中就嚇破了膽,畏金如虎的傳言絕非空穴來風。胡銓的奏疏代表著南宋百姓的心意,靖康之恥不僅是趙家宋室的恥辱,更是天下百姓流離失所、慘遭蹂躪的起源。

即便胡銓的話轟動整個天下,依舊沒有打動趙構那顆膽怯的心,在趙構的暗示授意下,秦檜給胡銓安了一個「狂妄凶悖,危言聳聽」的罪名,將他貶到嶺南一帶為官,草草了事。其實百姓對主和的真操縱者心知肚明,主和派大臣的依靠是趙構,可他們不能罵作為一國之君的趙構,只能將矛頭指向主和派的「花言巧語,欺瞞聖上」。岳飛率領岳家軍攻克河南一帶地區,距離北宋都城開封府只有不到七百公里,可還是被趙構的十二道金牌召了回去。

為了不影響「宋金和議」的順利進行,宋高宗和秦檜將岳飛和岳雲父子在風波亭秘密殺害。南宋抗金老將韓世忠指著秦檜鼻子問岳飛有何罪時,秦檜竟然回了一句「莫須有」,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總之是不確定的意思。堂堂一代抗金名將,被主和派君臣殺害後,竟然還找不出一個確切的罪名,或者說連編也編不出來。可宋高宗以及秦檜能殺武將岳飛,卻不能殺文臣胡銓,並不是因為他們心慈手軟,也不是胡銓頗得民心,而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留下的一道「太祖誓約」。

宋朝推行的是重文輕武的政策,趙匡胤吸取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的教訓,再加上自己又是武將奪位,因此他對武將的信任程度極低。一出杯酒釋兵權,趙匡胤解決了武將手握兵權的局面,為能夠減輕武將的權重,他別出心裁地想出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的主意。將軍可以負責操練士兵,但遇到戰事的時候,必須由樞密院發布命令,將軍才能領兵出征。這是趙匡胤預防武將作亂的法子,你要想作亂必須要領兵,可沒有樞密院的允許,你就是想造反也無濟於事。還有就是武將調換頻率極高,往往是兵士還沒把將軍認全,緊接著又來了一位新將軍,這個辦法可以預防武將建立自己的親信軍隊。宋朝軍隊的主要精銳兵力集中在京城,禁軍數量遠高於邊防軍隊,這也是趙匡胤防止邊將謀反的措施。

趙匡胤對武將的不信任,加強了他對文臣的親近感,在趙匡胤的眼裡,文臣就像是溫順的綿羊,可以為他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又沒有潛在的威脅。趙匡胤對讀書人的寬縱有例可尋。

宋朝建立後,趙匡胤的親信幕僚趙普被任為丞相,忙完國家大事的趙匡胤總喜歡跑到趙普的家中做客。南方的吳越王錢俶派人給趙普送了一封書信和十瓶海鮮產品,碰巧微服私訪的趙匡胤閑逛來到趙普家裡,手忙腳亂的趙普來不及藏起錢俶的禮物,只好向趙匡胤如實稟告。

當時的吳越向宋朝稱臣,還沒有劃入宋朝的版圖,因此在這種敏感時期,錢俶的行為令人懷疑。趙匡胤派人打開十瓶所謂的海鮮,竟然發現裡面是數不清的金銀珠寶,就連瓜子都是金制的。一旁的趙普大驚失色,他明白錢俶的用意,是想在趙匡胤面前替他美言幾句,好保留著吳越的政權。可這樣一來,趙匡胤勢必會認為趙普有通敵叛國的嫌疑,汗如泉涌的趙普方寸大亂,結結巴巴地解釋自己還沒來得及拆開看,並不知道裡面的玄機。

趙匡胤先是哈哈大笑,笑言錢俶出手大方,隨後又神色自若地說:「你接受了也無妨,吳越不過是強弩之末,對大宋來說不過是唾手可得,錢俶大概以為國家大事是取決於你們這些書生吧。」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趙匡胤對文人的自信和坦然,民間有句話叫「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秉持著這句話的趙匡胤對文人的威脅不以為然,他認為文人的作用只是在治理國家大事方面,至於擁兵反叛則是武將的事情。

換句話說,如果趙普是位高權重的武將,那麼趙匡胤就不會柔聲安慰他了,就算不是立即逮捕,恐怕也會秋後算賬。趙匡胤對文人的寬縱態度,讓宋朝有了「刑不上大夫」的祖制,縱觀宋朝君主大都恪守不渝,不敢輕易殺戮文臣。關於「太祖誓約」的真偽,我們難以分曉,可宋朝不輕殺士大夫及言官,卻是有跡可循的史實。

據《蓼花洲閑錄》記載,宋神宗在位期間,陝西有名漕官用兵失利,致使事態再度緊張,憤怒的神宗下令要斬殺他。

次日,神宗詢問宰相蔡確:「我昨天讓你殺的那名漕官,手下執行了嗎?」蔡確神情嚴肅地說:「我正想和陛下商量這件事情呢。」神宗有些生氣地說:「還有什麼疑問嗎?」蔡確說:「自我朝太祖以來,從未輕易殺過士人,我不想讓陛下開這個先例,清陛下三思而行。」宋神宗聽後沉思了一會,說:「那就在他臉上刺字,發配到邊遠地區充軍吧。」這時候門下侍郎章惇高聲反對:「要是這樣做還不如殺了他,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神宗憤怒地說:「我身為天下之主,難道連一件快意的事情都做不了嗎?」章惇面無懼色,理直氣壯地回擊道:「如此快意,不做也罷。」神宗無可奈何,只好杖責那名漕官以示懲罰了事。

宋哲宗即位時期,新黨和舊黨互相攻擊推諉,大量官員被貶往「瘟疫之地」嶺南地區。有人給宋哲宗進獻讒言,提議將那些大臣處死,宋哲宗堅決拒絕地說:「我遵循祖宗遺制,不輕易屠戮大臣,不要再提這件事了,讓他們在嶺南地區思過吧。」宋朝對文人的寬鬆態度,讓史學家認為這是文人最舒服的一段時期。

花開說:對於宋朝,毫無疑問乃是文人盛世,但作為對民族性的損害,宋王朝的「貼血搭送」也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資料:《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