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得了便宜還賣乖,白拿走出國一塊地,還索要200萬管理費

此國得了便宜還賣乖,白拿走出國一塊地,還索要200萬管理費

中國的歷史悠久而深遠,封建時期歷經了無數的朝代更迭,也為後世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化價值。而我國古代的中國,在世界上也佔據著十分強勢的地位,有許多不自量力的外來國家曾來進犯,但卻都被中國趕走。

同時,古代中國許多先進的文化和科技,也是許多國家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但當這一切到了清朝後期,似乎都成為了夢幻泡影,列強粗暴地踐踏到華夏大地,將無數珍寶洗劫一空,還割了中國無數的領土,賠錢無數……相信後世讀者每每讀到晚晴向近代過渡的這一段歷史,心中不免感到憤慨和壓抑。

而筆者今天要講述的主題,就出自於這一段歷史,是一個鄰國拿走了中國的一塊地。但令人感到譏諷的是,該鄰國明明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它,卻還提出了一個條件,說自己無暇顧及這塊地,還向英國索要相應的管理費,才答應收下。那麼,該鄰國是哪個國家?他們拿走了中國的哪塊地?又是誰給了鄰國這樣自大狂妄的勇氣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說起來,引起這一系列屈辱事件和鬧劇的主使,還要歸咎於自命不凡的清政府。其實清朝也曾有過強盛的國力,以及繁榮的經濟和穩定的社會,此前的「康乾盛世」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那時的清朝也和外國有著友好的往來,以及相應的文化交流。

但隨後清朝的統治者便認為,中華乃至尊之地,已經足夠強勢,無需和外界產生過多的接觸。清朝施行了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外界正在轟轟烈烈施行工業革命的時候,清朝還在安享田園生活;外界進行思想革新之時,清朝仍舊秉持著皇權至上的封建傳統觀念;外界的火藥已經製成了大炮,可清朝統治者還在欣賞煙花……差距就是在點滴之中,無形拉開的。

其實在盛世之際,就有來華的外國人曾表示,清朝的百姓並不是安居樂業,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食不果腹的百姓。而統治者也並非真正的強悍,而是自以為自己的很強勢,而本質上卻是蒙昧和無知。

但統治者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依舊沉溺於自己的桃花源,最後鴉片戰爭徹底將清朝的美夢打破。任何一個稍微先進的國家,都能分到中國的一杯羹。我們知道,在清政府不斷簽訂屈辱條約,賠款割地的同時,有一個國家總是趁火打劫,瓜分著中國的領土,該國家便是沙俄。沙俄和英國狼狽為奸,一唱一和,早已將阿富汗佔為己有。

而這個不自量力的鄰國,便是阿富汗。後來,英俄為了瓜分更多的其餘,又將瓦罕走廊分到了阿富汗地區。當時阿富汗的領導沒有主導能力,當然是聽之任之,可是內心並不願意接納瓦罕走廊。要知道,瓦罕走廊雖然屬於清朝的疆域,但這一地區非但不適宜人類生存,路段也特別複雜。阿富汗雖然可以白白得到一塊地,但這塊地並沒有什麼用途,阿富汗管理這塊地不僅需要耗費一些財力,還得不到什麼利益,況且阿富汗內外交困,戰亂不停歇,也沒有餘下的精力管理瓦罕走廊。

於是阿富汗此時便向英國提議,如果這塊地要歸自己所有,英國需要給自己180萬的管理費作為賠償。英國忙於戰事,而且手下有那麼多的殖民地,早已俘獲了無數的財寶,自然是不心疼這點錢的,於是就允諾了阿富汗。仔細想來,那時阿富汗的處境也十分可悲了,不過就是英國和沙俄手中的一枚棋子罷了。

如果瓦罕走廊真是一塊風水寶地,他們二國早就收為己有了,怎麼會那麼好心的給了阿富汗呢?按理說,現在的交通設施十分先進,也解決了諸多複雜路段的問題,但是瓦罕走廊依舊號稱是世上最難走的地方。可見,英俄當時是多麼的坑人。

所幸,在中國黑暗的近代歷程中,一些國人仍舊保持著理智的頭腦和聰慧的判斷力,他們首當其衝,開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這些救國人生歷經千辛萬苦,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折都沒能摧毀他們的信念,正是他們揮灑熱血,不顧個人安危,始終念著民族大義,帶領中國走出了矇昧無知,走向民主和光明,從而成就了今天的中國,使得中國再一次實現雄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屈辱的王朝,一路挨打一路求和,拿錢養肥敵人,最終亡國
如果此人不死,李淵父子沒機會建立大唐,不過天下還是姓「李」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