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別小瞧伊朗防空實力!東方國家鼎力支持 雷達導彈可圈可點

別小瞧伊朗防空實力!東方國家鼎力支持 雷達導彈可圈可點

2019年6月20日,伊朗軍方和美國五角大樓都確認——伊朗發射國產「薩義德」-3防空導彈,成功擊落1架美軍RQ-4「全球鷹」高空無人偵察機。那麼,伊朗防空系統發展究竟走過了一條怎樣的曲折道路?如今,伊朗國產防空系統又處於多高的技術水準呢?本文解讀。

1979年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後,美國叫停了對伊朗原有美製「霍克」防空導彈的改進工作,並中斷為前者提供零部件,導致伊朗防空體系建設逐漸陷入困境。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伊朗空軍防空部隊看似規模不小——兵力約1.8萬人,擁有12個營、約150套美製「霍克」防空導彈(其中難說有多少套還能用),45至60套薩姆-2/紅旗-2J/23防空導彈,約45套英國「長劍」和「山貓」近程防空導彈,8套薩姆-6防空導彈以及數量巨大的瑞典RBS-70(1985年購入)、俄制薩姆-7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

但是,當時的伊朗尚無法建立起一個覆蓋全國的綜合防空網,上述防空導彈僅夠用於對少數重要戰略目標的「點防禦」。1997年,從俄羅斯購買的S-200(薩姆-5)防空系統正式列裝伊朗防空部隊。

S-200是一種中高空遠程防空導彈系統,早期型號最大射程200公里,射高2萬米。伊朗引進之初,這款上世紀60年代服役的導彈就已顯得頗為落後(俄軍在2001年將之全部淘汰),但是對於遭西方制裁禁運且急需遠程防空火力的伊朗來講,即便是「老古董」也要當寶貝。

1999年,伊朗又著手升級「霍克」導彈,使之最大射程增至30公里,射高達到1.6萬米。同年,伊朗又在東方國家幫助下實現了紅旗-2防空導彈的國產化(融入部分美系技術),這就是伊朗現役防空主戰兵器「薩義德」(以一位遭暗殺的高級將領命名)防空導彈家族的「第一代」。1998至2002年,伊朗還從東方國家進口6套JY-14監視雷達(最遠探測距離300公里),總算彌補了部分防空漏洞。

儘管做出很大努力,但據2017年美國空軍協會一份有關伊朗防空體系的研究報告稱,直到2005年左右,伊朗防空狀態「仍令人沮喪」,不僅大多數防空武器陳舊過時、亟待維護保養,而且雷達網「狀況十分糟糕」,基本無法發現、追蹤歐美及以色列軍用航空器。

當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戰的美軍察打一體無人機入侵伊朗領空「如入無人之境」,甚至連體型龐大、飛行速度不算快(巡航時速900公里)的美軍加油機,都曾在伊朗領空滯留長達2小時卻未被察覺。特別是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戰鬥機三天兩頭「不敲門就進屋」,肆無忌憚地闖入伊朗空域,「戰斧」巡航導彈也「不請自來」借道通過,搞得前者惱火萬分卻無可奈何。

此外,當時的伊朗民航空情管理同樣「險象環生」,竟然還停留在地面塔台工作人員通過無線電,聯絡、指揮德黑蘭上空繁忙的國際航班的階段。伊朗空管部門就靠著如此「原始落後、簡單粗暴」的技術手段來協調各航班有序起降,避免發生空中撞機事故。

按照美國「全球防務」網站的說法,截至2008年,伊朗防空能力才勉強達到1991年海灣戰爭前夕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水平,其仍然缺乏組建一個有效防空網所需的大量低空雷達、多重監控手段、抗干擾及電子對抗措施、指揮控制體系等必要元素。

痛定思痛的伊朗只得繼續「補天裂」。伊朗先是斥資7億多美元從俄羅斯購入29套「道爾-M1」機動防空系統(單車裝備8枚導彈),用於保護本國重要核設施。緊接著2007年,伊朗又試圖從俄羅斯引進更先進的S-300PMU-1防空導彈(5套系統價值8億美元),但相關交易遭複雜外部因素破壞中斷(2010年9月22日,俄方取消了對伊朗出售S-300合同)。

當俄羅斯交付S-300陷入停滯後,伊朗被迫將目光轉向本國的S-200,在後者基礎上升級、仿製出2個型號的國產版導彈(2010年11月試射成功),將最大射程分別提升至250和350公里,射高達到4萬米,戰鬥部(高爆炸藥)也從70公斤增至200公斤。

目前,伊朗擁有超過400套S-200改進型(含國產版)防空導彈,並將其與更新型的「巴瓦爾」-373防空導彈搭配使用,共同構築一道針對高空、大縱深空域的綿密火力防線,當然這是後話了。

2010年,伊朗又把第一代「賽義德」全部升級為「賽義德」-1A,改進型導彈最大射程從原有的60公里增至100公里,戰鬥部重量略減,射高則有所提升(2.7萬米)。2011年底,伊朗整合了包括國防部下屬研究機構在內的多家軍工單位、幾所大學,正式啟動國產遠程防空系統「巴瓦爾」-373聯合攻關項目。

2013年11月,伊朗軍方宣布正在研發「賽義德」-2防空導彈,這是一種基於美製RIM-66B「標準」導彈(巴列維王朝遺留約130枚)仿製、改進而來的中程高空防空導彈,因為採用固體燃料,總體設計相對先進,整體尺寸較上一代「小巧」了不少,射程也增至120公里。

同時,伊朗還對外展示了可發射「賽義德」-2導彈的「塔拉什」-3防空系統,全套系統包括1台「卡迪爾」電子掃描陣列監視雷達、1台「哈菲茲」新型火控雷達、1輛指揮車和一組4聯裝導彈發射器。

也正是從「賽義德」-2開始,該型防空導彈開始改用外形酷似美製「愛國者」系統的導彈發射器。2014年4月14日,伊朗國防部舉行「賽義德」-2防空導彈生產線啟動儀式,表明前者進入量產階段。僅僅4天後,伊朗領導人又放出風,稱威力更強大、射程達200公里的「賽義德」-3導彈正緊鑼密鼓研製中,並說後者「將在戰場上讓對手感到震驚」(5年後果然一語成讖)。

轉眼到了2015年,伊朗對俄方的猶疑不決忍無可忍,不但停止了對俄一切軍購項目,還向莫斯科發出警告——要麼給我們S-300,要麼賠償40億美元。俄高層經過一番斟酌考量,最終同意恢復對伊提供S-300防空導彈。2017年,這筆延宕10年之久的軍火交易終於完成。

S-300「花落波斯」,伊朗人也是感觸頗多。想當年為了鼓舞本國軍心士氣、欺騙迷惑外部敵人,他們甚至琢磨出用「山寨」S-300發射車參加德黑蘭閱兵式(2010年)的「歪點子」。

而在走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混亂(包括革命衛隊與國防軍之間的資源爭奪和利益分割)、迷茫之後,以2010年左右為分水嶺,伊朗國產防空武器發展路徑逐漸清晰,概括起來就是「3條腿並進」——對原有導彈進行大修和升級(比如老式的「霍克」)、仿製導彈並加以改進(比如S-200和「賽義德」-1/2以及仿製紅旗-7)、研發新防空系統(比如「巴瓦爾」-373和「塔拉什」-3)。

2017年7月,「賽義德」-3導彈開始量產。2個月後,伊朗宣布「巴瓦爾」-373防空系統經過6年研製,已完成測試,即將列裝部隊。該系統採用伊朗國產「扎法爾」重卡底盤,配有「邁拉傑」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50公里,可同時追蹤多達200個目標),能發射「薩義德」-3及後續型導彈升空攔截敵方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有人/無人飛機。而這個時候,剛接收俄制S-300不久的伊朗防空部隊尚未完成培訓。

2大國產防空系統——「塔拉什」-3、「巴瓦爾」-373和「賽義德」系列導彈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伊朗在打造自主、強大的本土防空網的道路上,又向前躍進了堅實一步,起碼說明該國的防空雷達和中遠程防空導彈技術,已躋身世界較先進水平的行列。對此,美國、以色列等「敵方」媒體紛紛「表示擔憂」,當然這也是變相承認了伊朗所取得的成績。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就慨嘆:「自1979年以來,伊朗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增加20倍,而以色列只增加了3.5倍。特別是理工科學生,伊朗(超過200萬人)更是讓以色列(不到11萬人)難望其項背。即便以國際公認的學術期刊評審文章數來衡量,伊朗也堪稱目前世界上這一指標增幅最快的國家」。

美國「無聊戰爭」網站也認為,伊朗大學每年培養出數千名高素質、高智商的科研與工程技術人員,他們發表的大量創新研究論文與工作(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但美媒同時指出,伊朗國產防空系統技術的「突飛猛進」離不開東方國家的鼎力支持,據一位伊朗防空部隊軍官透露,對方「將他們視為巴基斯坦那樣的(親密)合作夥伴」。

在強有力的外援幫助下,伊朗防空雷達發展迅速——Miraj-4遠程三坐標警戒引導雷達(仿自JYL-1)、「巴希爾」低空三坐標無源相控陣雷達(仿自JY-11B)、Kashef全固態補盲雷達(仿自YLC-6M)先後亮相,該國不僅對空監視網日漸完善,還初步具備了反隱身機能力。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019年6月14日報道稱,雖然伊朗防空系統有20多個型號的不同雷達,維護起來比較麻煩,但這也讓伊朗防空網變得「很難被外敵打破」。因為此舉意味著到了戰時,對手必須找到同時對抗伊朗多型雷達的辦法,而且「系統冗餘」還能避免伊朗早期預警系統不至於因為敵方一兩次打擊就陷入癱瘓。

從6月20日擊落美軍RQ-4「全球鷹」無人機事件即可看出,伊朗不但全程精準追蹤、掌握了前者的飛行軌跡,還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用國產「薩義德」-3導彈一舉將之擊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場戰鬥不啻為伊朗在國土防空體系建設「考試」中交出的一份優秀答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悍匪死守海拔900米山頭 敘軍2大王牌上萬精兵發起總攻
伊朗擊落美軍天價無人機!一架能頂3架F-35 美國或空襲報復

TAG:軍情突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