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寧德:從「海上浮城」到「海上田園」

寧德:從「海上浮城」到「海上田園」

一年前,如果你來寧德,走進蕉城區三都澳海域,會顛覆你心目中對海的印象:海面覆蓋著白色的泡沫塑料,漁排散亂而破舊,簡陋的住宿環境破敗不堪,這裡的一切似乎都顯露出「海上浮城」的窘境。

一年後,海闊水清,新型塑膠漁排和網箱整齊劃一,海上一派生機勃勃……曾經雜亂無章的畫面再也不見,海濱重現優美風光!前不久的「五一」小長假,三都澳海域秋竹村海上田園綜合體,廣為遊人稱讚。更值得期待的是,在新型塑膠漁排上設立的海上民宿體驗區,也將於近期試營業。「如果下半年再來,三都澳會更漂亮。」蕉城區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吳志國說。

是什麼讓「萬頃漁排」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記者日前進行了探訪。

寧德:從「海上浮城」到「海上田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困局 鼓了口袋 毀了生態

寧德市海岸線長943.2公里,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占福建省海洋漁場總面積的35.63%,港灣眾多。養殖是其支柱產業之一。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世紀80年代,寧德市立足這一資源優勢,大黃魚等優質海產成為沿海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依託。

位於蕉城區三都鎮的三都澳海域,是全國有名的大黃魚產卵基地。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長期超強度的圍捕,導致大黃魚資源劇減,市場價格也飆升至每公斤數百至上千元。

上世紀90年代起,人工養殖大黃魚獲得成功。隨之而來的是,本地和福建省內外的養殖戶扎堆三都澳海域。養殖戶最高時有幾千戶,漁排幾十萬口。放眼望去,海面漁戶相連,綿延數十公里,上萬人居住於此。「海上浮城」名噪一時。

這種高速發展持續了近二十年,海水養殖業暴露出的問題和危機也愈來愈明顯:養殖秩序混亂、粗放養殖方式導致產業每況愈下、海水富營養化嚴重、生態環境髒亂差。

最令人揪心的是,國家著名商標「寧德大黃魚」去年身價大跌,一斤最低賣到12元。曾經百元一斤的大黃魚,不復當年輝煌。「造成這一結果,有多方面的因素。我們很痛心,不願看到這個產業變成這樣。」吳志國說。

這片有著「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海上漁城,如今多少透著些許無奈。拯救大黃魚,拯救受損的海洋環境,還我青山綠水!閩東人發出了時代的呼喚。


破局 拆了漁排 清了大海

寧德霞浦詩人葉玉琳在詩作《故鄉的海岸》中寫道:

是的,喧鬧也好,靜寂也好

這一生,這一條金色的海岸

註定要和你一起走

海已經沒有了退路

就像宇宙沒有了盡頭。

海是寧德最大的優勢所在。寧德因養殖而興,如今為養殖所困。2017年,因海域超規劃養殖問題,寧德被中央環保督察點名。多次清理整治無果的寧德,這一次再也沒有退路。

痛定思痛。儘管存在著清理難度大、資金短缺等種種棘手難題,寧德仍要上下同心,堅決結束長期以來海上無序無度的養殖的狀況。

三都澳海域是寧德海水養殖的重點區,年養殖產量佔全市的70%以上。養殖業在福建省內及全國聞名遐邇。

和養殖業一樣著名的是其灣內深水良港的美譽。開發三都澳是寧德人民長期以來的夢想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曾將開發三都澳概括為閩東人民的「三大夢想」之一。2017年,寧德市委市政府作出「開發三都澳、建設新寧德」的決策部署。

要開發三都澳就必須解決好社會民生和環境保護問題,因此,能否科學用海、依法管海、打造生態海洋,事關「開發三都澳、建設新寧德」的成敗。

2018年7月,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海洋與漁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寧德決定在4個沿海縣(市、區)開展為期兩年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至2020年6月底,全面清退禁養區內的漁排和藻類養殖,全面改造升級養殖設施,推進傳統養殖業轉型升級,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一場由海洋與漁業、公安、環保、市監、海事等多部門聯合開展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在閩東4.4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打響。

「清海」行動必須成功。去年7月,剛從外地掛職回來的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劉少華接過「清海」的重任。「近一年來,基本都是連軸轉。」劉少華說。而連軸轉的不僅是劉少華,上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下至參與整治行動的每一個人都忙個不停。

寧德市委、市政府將海上養殖綜合整治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部署,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數易其稿擬制《寧德市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方案》,成立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指揮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和第一副總指揮,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定期深入海上養殖一線調研指導、破解難題,廣泛宣傳,申請資金和金融信貸支持,創建微信群工作平台,出台《寧德市三都澳海域環境保護辦法》等。

「4個月的前期宣傳,7個月的實際行動,成效很明顯。」劉少華說。

截至5月28日,寧德市禁養區內的藻類養殖已全部清退,禁養區內的漁排清退和可養區內的藻類升級改造工作已完成一半任務,年度整治任務目標提前完成。

「通過整治,我們希望還大海一片蔚藍,還百姓一方綠水青山。」劉少華說。

五月的三都澳秋竹村前沿海域,雨中春山隱隱,海上波光粼粼。望著那片海,劉少華笑了:「綠水青山回來了,中華白海豚也回來了!」


新局 守護生態 造福百姓

「清海,不僅僅是要還我們的碧海藍天,也要延伸漁業產業鏈,促進漁業有序健康發展,造福一方百姓。這才是我們清海的根本目的。」劉少華說。

今年「五一」小長假,三都澳新型養殖區遊客如潮。蕉城區三都鎮秋竹村前沿海域的海上田園示範點,一排排黃色的新型塑膠漁排為海面增添了一抹亮色。劉少華告訴記者,這是蕉城區打造的漁旅結合漁排升級改造示範點,「相當於是樣板間」。自今年4月建成後,這裡已接待了多批來自福建省內外的參觀者。

秋竹村村主任陳言郎說,整治工作全部完成後,環境面貌將徹底改觀,屆時可以延伸發展海上垂釣、餐飲、住宿等休閑漁業,打造旅遊項目,提高漁民就業率,增加漁民收入。

令人期待的秋竹村海上民宿體驗區,也將於近期試營業。漁旅結合的漁業示範點,海上田園綜合體項目,豐富著漁業轉型升級的內涵。三都澳這個傳統的養殖區曾經的亂象已然遠去,一股新的氣息正撲面而來。

「以前太髒亂,客人來了從不帶他們參觀三都澳養殖區。現在來客,總想帶他們到這邊來看看。」這是寧德市一位市領導的感觸,也是寧德人曾走過的一段真實歷程。

找回了碧海藍天,也為養殖業找到了持續健康發展之路。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中,不讓養殖戶利益受損,始終是寧德堅守的一條底線。

採訪期間,記者聽到寧德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王世雄反覆強調一句話:「如果養殖戶利益受損,我們做的這些工作還有啥意義?」

與此同時,為減輕養殖戶投資壓力,降低清退損失,寧德市委、市政府申請福建省政府財政補助9.5億元,市海洋與漁業局又爭取到市金融機構90億元貸款授信,共同支持養殖設施升級改造。

不僅如此,考慮到颱風等自然災害對漁排、網箱的影響,寧德市再為養殖戶加一把「保險」鎖。除積極與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合作外,還千方百計引進商業保險機構,以最大限度保障養殖戶利益。

一系列務實舉措,讓廣大養殖戶深受感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那些曾經排斥、觀望的養殖戶,也主動申請退養,甚至影響帶動身邊人一起退。這就有了在寧德採訪期間,記者在秋竹村委大樓看到的一幕: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里,熙熙攘攘,各個工位前,圍滿了人。有的養殖戶拿著漁排拆除補償協議在簽字,有的盯著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海域養殖劃定圖,了解依法用海的相關法律法規。

規範用海秩序,走出一條依法用海、多方共贏的改革之路,努力完成漁旅結合、海清水凈的海上田園整治任務,是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改革試點蕉城區的目標,也是寧德市的目標。

隨著「開發三都澳」戰略的縱深推進,三都澳已由過去的養殖「一枝獨秀」,發展成港口開發等產業的「百花齊放」。

「清海」行動還在繼續……寧德市4.4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將變得更加美麗,充滿生機和活力。

來源:中國海洋報記者 路濤

編輯:鄭雅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